今年,上海正式发布《关于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特色花卉研发中心、种源生产繁育中心、花卉交易中心和家庭园艺服务中心。根据《意见》,上海将构建“3+X”的花卉产业集聚区发展格局,崇明区是被重点打造的3个市级花卉产业集聚区之一。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到或来到崇明工作和生活,有些名校毕业生来到村里服务基层,有的事业有成依然选择回乡再创业……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这位投身乡村振兴的年轻人的故事。
“打响上海花卉品牌”,“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需要有一批懂农业、懂技术、懂设备的新农人。
来自陕西的王雨晨就是这样一个新农人。
今年刚满28岁的他,
去年5月来到崇明,
成了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内的一名设备操作员。
“爷爷辈不种地了,总得有人种地”
在智慧生态花卉园的现代化温室里,一百多种从世界各国引进的新品花卉正在旺盛生长,而穿梭在设备之间、负责机器运行和维护的正是王雨晨。
一米八的瘦高个,脸上架一副眼镜。尽管一身随意的休闲装束,让眼前的90后小伙看起来不那么像“海归”,但逻辑缜密的表达、口中偶尔蹦出的英文单词,还是掩饰不住他的阅历和专业。
小时候,因父母去广州工作,王雨晨被送到老家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在他的记忆中,虽然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不如城里,但村里有很多同龄的玩伴,每天放学后,他们会在山上、田间玩耍,那段记忆温馨美好。之后跟父母去广州生活,王雨晨只在寒暑假才有机会回到老家农村。“高中回村的时候,我发现村里的房屋装修已经跟城里没什么差别了,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宽带,就是不见有年轻人,唯一一所小学也因为生源不足办不下去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空心化在所难免,但王雨晨还是不免有些伤感,同时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要为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的种子。“再过几十年,爷爷辈不种地了,总得有人种地,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这个行业以后一定需要很多高科技人才,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很快,王雨晨面临高考,该填什么专业?家人为此争论不休,他却很坚定,想考中国农业大学。
从荷兰到崇明初心一直没变
学了四年的传统农学,大学毕业时,王雨晨没有选择直接工作,而是去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读硕士,主攻温室园艺专业,在农学专业上继续深耕。
瓦格宁根大学教学楼
荷兰农业非常发达,在设施农业、花卉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瓦格宁根大学是荷兰农业方向实力最强的大学。学校里的温室、恒温箱等环境控制设施齐全,让王雨晨大开眼界。“在中国农大实验室的研究,让我打好了传统农学的基础。荷兰的高科技农业面貌,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尽管荷兰乡村的美景令人陶醉,可毕业时间到了,王雨晨并没有改变要回国工作的初心,他希望把在国外所学到的,运用到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中去。
王雨晨回国时,中国农业基本完成“机器换牛”,进入了“机器换人”的阶段,现代农业大幕徐徐展开。
正当王雨晨想大展拳脚时,一份来自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的招聘启事,吸引了他的目光。园区从国内外各地引进了先进设施设备,包括精量高速播种流水线、补苗移栽流水线等,实现了“机器换人”,生产全程高度自动化,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育苗工厂、科研基地和研发中心。
王雨晨心想,这套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系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正是花卉产业未来的方向,这里就是他想要挥洒汗水的地方。
是新崇明人也是新农人
来到崇明,王雨晨感叹崇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还有密网般的水系和如诗如画般的乡间美景。
来到智慧生态花卉园工作的第一个任务,是调试设备。“当时,公司要运作一批进口设备,需要懂外语和懂设备的人,我就把这块一点点负责起来了。要保障生产期间设备完好运行,其实挺有压力的。”
每天穿梭在设备间,王雨晨拿出了留学时维护设备的经验,通过priva系统控制温室环境,排除设备故障,负责车间协调,他觉得自己的所学有了用武之地。播种、催芽、育苗、补苗……当车间里的设备成功运作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特别是今年崇明要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我们园区有个项目是为它‘量身打造’的,这个项目将为花博会提供400万盆花。”王雨晨的语气中充满了动力。
公司领导宋磊眼中,王雨晨工作认真仔细、执行力强。“他对村民、工人都很友善,对农村有感情,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得。村民不懂怎么运行设备,全靠他手把手教,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年轻的老师。”
王雨晨在瓦格宁根大学的2个同学,也来到了崇明工作,他们分别就职于由由崇明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和恒大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之余,3兄弟会在崇明田间地头转转,也会分享工作,聊聊自己的农业梦。
“有了好平台,还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首先要把电工证考了,再钻研一下温室的环境控制,还要抓紧学习育苗相关的各种知识。”王雨晨说,“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成就梦想。”
记者:郭杨如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身边的花博丨90后“海归”来崇当“花匠”,成为“新农人”》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硕士当花匠,“花样”不一般丨新农人 兴农计
90后“新农人”逐梦绣球花圃
硕士当花匠,“花样”不一般
泰州海陵:“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乡村振兴之路“添景”又“添金”
花博人故事丨她为2000万盆鲜花当保姆
我的青春在浏乡丨硕士返乡当“花匠”,醉入花荫春渐暖
建强“三支队伍”丨从白领到新农人:她立志打造园艺界“胖东来”
身边的花博丨这位年轻园艺师在崇明多年,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山东“数字新农人”手握“新农具” 耕出“智慧田”
金乡90后新农人李佳伟:“小种苗”育出大产业
网址: 身边的花博丨90后“海归”来崇当“花匠”,成为“新农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6504.html
上一篇: 读《花样年华》插花艺术入门技巧读 |
下一篇: 《福清龙眼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