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花卉的起源与分布课件
第一节 世界栽培植物地理起源 一、栽培植物的起源 1.德堪多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 最早驯化植物的地方是中国、亚洲西南部、埃及、热带非洲。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全世界的栽培植物划分为八个初生起源中心。 3.茹科夫斯基的栽培植物基因中心 将八个起源中心增加至十二大基因中心。 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表(表1-1) 1、中国起源中心:桃、李、杏、山茶等 2、印度中心与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起源中心:海芋 3、帕米尔起源中心:巴旦杏、阿月浑子 4、远东起源中心(西亚中心):罂粟、郁金香、鸢尾 5、地中海起源中心:薰衣草 6、非洲东部和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7、墨西哥和中美起源中心:仙人掌、龙舌兰、凤梨 8、南美起源中心:西番莲 9、澳大利亚多样性中心:桉树 10、南非地区:天竺葵 11、欧洲、西伯利亚地区:三色堇 12、北美地区:刺槐 大自然中花卉资源极其丰富,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花卉的生态习性与原产地有密切的关系。现在的观赏花卉由世界各地的野生花卉经人工引种或培育而成,因此了解花卉的原产地,对栽培、引种有很大的帮助。 全球分为七个气候区,Miller 和塚本氏依据花卉原产地温度和水分的情况可分为以下七类。 ㈠、中国气候型花卉(大陆东岸气候型) ㈡、欧洲气候型花卉(大陆西岸气候型) ㈢、地中海气候型花卉 ㈣、墨西哥气候型花卉(热带高原气候型) ㈤、热带气候型花卉 ㈥、沙漠气候型花卉 ㈦、寒带气候型花卉 1、温暖型: 中国长江以南,该区是球根花卉和不耐寒的宿根花卉分布中心。原产中国的重要花卉有: 一二年生花卉:中华石竹、凤仙花属 宿根花卉:报春花属 球根花卉:石蒜、水仙、百合 2、冷凉型: 中国北部。 原产中国的重要花卉有: 一二年生花卉:翠菊属 宿根花卉:荷包牡丹、芍药、菊花 龙舌兰 第三节 我国花卉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带、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自然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我国不仅是很过亚热带花卉和一部分热带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还是很多著名花卉的栽培中心。 一、我国特有的花卉 梅花(武汉、南京)、牡丹(洛阳、菏泽)、芍药、菊花(开封)、兰属(西南地区)、金花茶(广西)、桂花(长江流域)、荷花、中国水仙(漳州、崇明、舟山)、月季、南天竹、蜡梅、翠菊、紫薇、扶桑、萱草属、木兰属、丁香属、苹果属、珙桐属、银杏属、金钱松属、银杉属、水杉属、水松、铁线莲属等。 蜀葵 凤仙 2、宿根花卉 部分不耐寒的宿根花卉花卉:吉祥草属、万年青属、沿阶草属、石蒜属。 较耐寒的宿根花卉: 菊属、芍药属、鸢尾属、秋海棠属、翠菊属、荷包牡丹属、补血草属。 3、球根花卉 部分喜温暖的球根花卉: 百合属、石蒜属、中国水仙、银莲花属 较耐寒的球根花卉: 郁金香、绵枣儿、贝母属 4、木本花卉 部分喜温暖的木本花卉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中国气候型温暖型) 梅、杜鹃属落叶种、山茶属、紫薇、扶桑、南天竹、十大功劳、含笑、铁线蕨 。 部分喜温暖的木本花卉分布于云南等地 (墨西哥气候型,即热带高原气候型) 杜鹃属常绿种、云南山茶、月季花、香水月季。 较耐寒的木本花卉分布于华北及东北东南地区地区 (中国气候型冷凉型)牡丹、贴梗海棠、丁香属、腊梅 。 5、水生花卉 部分喜温暖的水生花卉:荷花、睡莲 较耐寒的水生花卉:香蒲、泽泻、雨久花 。 6、仙人掌科及多浆植物 部分仙人掌科及多浆植物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地区 沙漠型气候 仙人掌属、量天尺、龙舌兰属、光棍树、霸王鞭。 部分多浆植物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中国气候型温暖型 佛甲草、落地生根。 7、观叶植物 部分观叶植物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中国气候型温暖型 铁线蕨、鸟巢蕨、广东万年青、棕竹。 8、兰科花卉 部分兰科花卉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中国气候型温暖型 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兜兰属、蝶兰属、鹤望兰属、白芨属、石斛属、虾脊兰属、万带兰属、蜘蛛兰属、多花指甲兰、火焰兰、假万带兰、凤兰 蝴蝶兰 石斛 建兰 虾脊兰 思考题: 简述七大气候型的气候特点和代表花卉。 龙舌兰景观 斑马万年青 粉黛万年青 铁线蕨类 万带兰 文心兰 喜温暖的生花卉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中国气候型温暖型 ) 较耐寒的花卉分布于华北及东北东南地区地区 (中国气候型冷凉型) 二、我国花卉的地理分布 一、二年生花卉 绵枣儿 杭州 西湖 曲院风荷 第一
相关知识
第一章花卉的起源与分布
第一章:花卉的起源与分布.ppt
第一章花卉的起源与分布.ppt
第一章 花卉的起源与分布
风景园林学第一章花卉的起源与分布演示课件.ppt
《花卉的起源》PPT课件
第一章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课件.ppt
第一章花卉的种质资源及分布
花卉学 花卉的分类与分布ppt课件
第一章花卉的起源和分布.ppt
网址: 第一章 花卉的起源与分布课件.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6539.html
上一篇: 一二年生花卉16——四季秋海棠 |
下一篇: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