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研究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研究 【摘 要】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以地下轨道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在我国迅速升温,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之一,因其便捷、安全、节能的特点得到优先发展。本文从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说起,阐述了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创作要点和西安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下轨道交通 公共艺术 壁画艺术 新丝路之旅 引 言 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以地下轨道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在我国迅速升温,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之一,因其便捷、安全、节能的特点得到优先发展。根据《中国地铁建设产业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2010―2015年全国将有近50个城市开通地铁;西安地铁三号线预计在2016年6月建成通车;这股自上而下大面积、高强度的地铁建设热潮,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为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土壤。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地铁已经把人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了传统生活空间以外的地下空间,把人从地面吸引到地下,表面上是一种脱离自然,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需要地铁设计尽可能做到对人的关怀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做到既经济实用又具艺术性。①综合考量,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公共艺术方面累积的实践经验,壁画艺术无疑成为地铁环境中的典型载体。 莫斯科地铁之所以被誉为“地下艺术的宫殿”,除却美轮美奂、风格各异的大理石、马赛克镶嵌、彩色玻璃画、浮雕作品将整个空间装饰到美不胜收,极大地展现了俄罗斯的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布拉格地铁表现手法相当现代,通过对几何图形色彩、质感的不同处理,使之具有突出的简洁设计感,一以贯之让整个空间富有秩序。斯德哥尔摩站则是以自然原始的设计闻名于世,全线以“岩洞” 的概念贯穿其中,极具神秘感,强烈的视觉震撼令人印象深刻。国外关于地铁实践的理论研究之前多集中在建筑层面,如英国《轨道技术》、德国《地铁站建筑》等专著,目前研究有偏重于地铁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地域文化层面的趋势,《斯德哥尔摩地铁艺术》代表着其中理论研究的典范。 1965年,北京地铁开始营建,同年10月第一期工程进入试运营阶段。天津于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地铁,紧随其后,上海也加入地下轨道交通的阵营中。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迅猛,除却上述城市,广州、武汉、深圳、杭州、西安等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与此同时,理论研究的建设也呈遍地开花的状态。从公共艺术的层面来看,《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与《上海地铁公共艺术》重在地铁壁画艺术的展示;杨冰在《地铁建筑室内设计》中提及地铁艺术创作和文化表现的设计总则。在应用原则、主题、手法、材料、色彩等方面作了非常详尽的说明。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创作要点分析 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精神”与“建筑体验”强调人们对于建筑空间形态的知觉感受和直观的体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下空间中心的J.卡莫迪博士指出: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存在诸多异同,人们参与其中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地下轨道交通空间环境特征受条件限制,有单一枯燥等天然缺陷,存在缺乏自然光照、空间封闭。这就对地铁公共艺术的装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利因素都可以通过内部空间设计来消除,通过出入口设计、照明设计、通风设备设计等在地下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环境。 地铁公共艺术的特性之一就是依附于地铁环境。目前国内外地铁室内设计多集中在顶棚设计、墙面设计和地面设计,空间主要包括出入口、楼梯(电梯)、通道、站厅、站台五个部分,其中出入口至站内通道与站厅墙面为设置艺术品的最佳地点。因为出入口和楼梯为人流交汇之处,通道狭窄,不适合设置艺术作品,以免引起人群滞留,影响交通。站台为乘坐地铁站点,停留时间短暂,通常以实用功能的标示导向设计为主,公共艺术设计为辅。出入口通道是人群进入地铁口第一处可以驻足之地,站厅不单是进入站台的必经之路,也是交通不便时行人穿越马路的便捷通道,再加上人的视觉中心通常停留在视平线上,所以地铁墙面的设计非常重要。它负担着空间氛围营造、改善交通体验、地域文化传播等功能。 空间作为一种“形式”,背后必然蕴藏着丰富的“内容”。以地铁壁画为载体,使地铁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最佳窗口。马钦忠说“壁画在地铁环境中,通过其主题、内容及表现形式,形象性地对地铁场所中的机能和属性作意识上的提示”,对乘客起到辨识的作用。它通过直接描写所在车站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标志性的事件或事物来暗示地铁站的社区特征。因此地铁壁画可以“帮助培育市民的集体记忆”。②乘客走进法国地铁站,可以明显感受出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气息:如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吉玛德设计的地铁入口;当乘客看到卢浮宫站陈列的大量馆藏艺术品(仿制)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
相关知识
山艺设计的济南市轨道交通2号线公共艺术品精彩亮相
分析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装置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与导向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微气候调节策略研究.pptx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广场与公共空间的设计需求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案例
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乐区铺装设计研究
网址: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研究.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6860.html
上一篇: 艺术疗愈:2023艺术旌阳“去有 |
下一篇: 公益讲座——《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