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开放性,还在于它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为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日常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装置艺术不仅仅是当代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应用在公共空间中,成为人们打卡的重要地标。
如何根据居民的愿望和需求,创造可容纳更多群体的、富有特色的、品质高的、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是当前规划设计实践中的热点,也为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光之浮想艺术装置
图源:文明龙城
规划城市空间时,无论是个人家居空间,还是社会公共空间,如广场、商店、火车站、飞机场等,都在试图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来创造人们的生产、生活、发展和享受空间。城市规划学者、建筑设计学者、景观设计者们,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式,创造着人类生活空间,追求典型的艺术空间,如果我们能够把“城市如家”的概念进行推广,那么,城市就应该是一个艺术品。如今,艺术装置已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大型的广场还是在街头巷尾,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渗透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装置艺术与城市空间
公共装置艺术
公共互动装置的存在给城市带来了无限可能,这些装置可以出现在任何地点——公园、广场、街边等等,正是这些创意让人们与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波兰金字塔形灯光装置
图源:生生景观
装置艺术(也称“环境艺术”)始于60年代,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选择、利用、改造及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来说,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
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装置艺术也不再是只为精英服务,而是转为为大众服务,这也让装置艺术从室内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公共性功能艺术装置来说,美感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是设计和创作的理想目标,它意味着在产品、艺术品、建筑或其他创意项目中同时考虑美观和功能性,以创造出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实际用途的作品,这种结合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利益。
装置艺术+商业空间
此外,装置艺术还能为商业空间带来效益。在传统商业空间饱受同质化诟病之时,将艺术氛围融入商业环境能够使消费者眼前一亮。从艺术生活化到商业艺术化,艺术与商业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甚至我们已经很难定义一个空间的属性,如安迪·沃霍尔所预言,“所有百货公司都将成为博物馆,而所有博物馆则将成为百货公司。”
成都IFS打卡点
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需求个性化、服务产品化和场景体验化成为了新零售时代购物中心发展的核心要素。艺术化商业能够为消费者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艺术+商业空间”成了当下与未来消费者所追捧的趋势所向。
短期的公共艺术装置除了提升购物中心的经济价值外,品牌的形象和新鲜感提升成为绝对的卖点。如果品牌能够接纳创新活动,顾客和商户的满意程度和关系也会大大提升。尽管在营销利益上未必有着实际的影响,却往往是他们与其他商场形成差异化的最大本钱。
这其实是“大IP化”的思路,不是单纯依靠艺术IP既有的粉丝带动人流,而是通过一个个IP、一次次活动运营,将商业空间项目自己打造成“大IP”,具备吸引粉丝,即高黏性、高转化率人群的能力。但大IP化对资源稀缺性、独特性和共建性的要求都很高。
长沙IFS打卡地标
图源:文旅长沙
沃霍尔曾经说过:“艺术商业是商业的下一个阶段。”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艺术元素与商业空间的嫁接将会成为一种新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借势,而是共生——用艺术品来克服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的审美疲劳,既能突破艺术“被仰望”的格局,又让公众在购物休闲时不觉乏味。购物中心与装置艺术相结合可以有效进行差异化竞争,吸引消费者更多地停留在购物中心。
装置艺术作用
激活城市空间,促进互动性
荷兰Plato影子装置充分利用了装置艺术的灵活性,吸引人们并产生了有趣的互动,为无人问津的城市灰空间提供了解决思路。
Plato影子装置是由一个3米长的椭圆形金属框架组成,框架的前端竖立着白色的圆形结构,内部装有透明镜,并围绕圆心缓慢转动,其后端则是一个照明灯具,光线通过主体结构将影子投射在白色的幕布上。
©MWA Hart Nibbrig
图源:gooood景观设计
由于透镜中安装了39根装满水的亚克力管,因此,当游客与装置互动时,光线通过水管发生了折射,在幕布上发生了形变,犹如环形的波浪,营造出一种虚拟与现实交织的错觉。
位于魁北克一条小巷中的Prisme装置则是由木结构搭建的临时装置,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憩聊天,也可以四处走动,观察建筑结构,不仅与装置发生了互动,还与周围的人群产生了交流与对话。公共艺术装置探索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并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带来了趣味性与互动性,为城市空间注入了活力。
展现城市人文,传播意识形态与理念
除了激活城市空间,艺术装置还能够传达一定的意识形态与理念,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深刻的思考。
位于巴西的大型互动装置“心跳同拍”旨在向LGBT群体致敬。项目选址在圣保罗标志性的共和广场,这里每天聚集着形形色色的路人和众多流浪者,熙熙攘攘的人群映射出了巴西社会的多元和不平等。金属圆筒不仅运用了代表LGBT群体的标志性色彩,还通过其形态满足了人们休憩交流的功能需求。
© Ana Mello
图源:mooool木偶设计网
TRANS(h)itos装置旨在重现女性的传奇故事,项目在巴拉格尔的Sant Domènec修道院回廊中进行展览。装置利用反射膜打造了一个圆形的充气结构,其外表面倒映出周围的建筑环境,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而内部空间仿佛是另一个奇异世界,半透明的材料使得外部世界若隐若现,也为内部空间营造了明媚安静的氛围,人们将随着历史上三位女性的声音,在跨越时空的隧道中欣赏被回廊环绕的花园。
该装置通过融合历史遗产与当代临时建筑连接了现在与过去,将空间、氛围和感官体验结合在一起,以另一种全新的视角进行思考与审视。
增加社区凝聚力
公共艺术装置既要满足艺术的美学属性,还要满足公共服务属性,功能性的公共艺术装置已经成为社区凝聚和互动的重要推动力。这些装置不仅赋予城市独特的魅力,还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额外的价值和实用性。
功能性的公共艺术装置常被放置于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建筑前场等公共场所,以丰富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并为人们提供一种与艺术互动的机会。
位于法国Jardins de l'Europe公园中心的柳枝凉亭装置将艺术与实用性相结合,它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为人们提供放松和冥想的场所。该装置以木制的拱形网格结构为框架,将工匠编制的传统柳筐安装在网架上,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工艺,也带来了光影的艺术之美。
图源:中国公共艺术网
提供精神场所
然而,公共艺术装置也并非需要一味地追求其功能性与实用性,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艺术装置还可通过场地与材料、形式、情感的结合而创造出一个逃离喧嚣的精神场所。
“消失的房子”这一作品结合开阔静谧的场地氛围,通过耐候钢模拟爬山虎的有机形态,演绎了房子逐渐“消失”的状态过程,也象征着对消失的过往生活空间的记忆,对过去生活空间的记忆就是对过去人和事情的追忆与缅怀,这是一处可以参与和体验的纪念性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候钢的颜色会更加深沉,将更加契合“消失”这一状态的演变过程。
“THE CUBE谧静立方”
© Studio Millspace
图源:gooood景观设计
“THE CUBE静谧立方”艺术装置由白色轻质钢架结构交织而成,使五个箱体通过悬挂、支撑等方式相互呼应。半透明的集装箱吸引人们进入其中,通过箱体,游客与天空产生连接,并体现了箱体和星辰间共同的主题——“光”。在封闭的集装箱内,人们可以安静地与自己对话,与天空和自然对话。该作品向我们表明,即使是简单而普通的立方集装箱,也能通过艺术与设计的表达,转变为当代人所需的精神空间。
装置艺术案例
意大利:
线条雕塑的前卫美学
擅长使用铁丝作为创作素材的意大利雕塑艺术家Edoardo Tresoldi与迪拜知名婚礼策划工作室DesignLab Experience合作,为阿布扎比的皇室婚礼设计并建造了一组主题为“Upon Wings”的艺术装置,设计灵感来源于欧式的古典中庭建筑。
图源:网络
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幽灵”般的宫殿竟然全部采用铁丝网手工焊接而成。Tresoldi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融合,让建筑游走在虚实之间,将这个7000平米的空间打造成了一个美轮美奂、极致浪漫的光影世界。
英国:
极致盛开的悬挂艺术
说起英国装置艺术家Rebecca Louise Law最具标志性的作品,那就是用大量倒挂着的鲜花创作出既壮观又梦幻的花艺场景。她的作品遍布英国各大博物馆、纽约时代广场等场所,另外,她还为Hermes、Cartier、Gucci等品牌提供过设计。
图源:网络
Rebecca为某画廊创作了艺术装置“The Iris”,10000朵新鲜摘取的各色鸢尾花从天花板垂下,在画廊的地板上方随风轻轻浮动,传递春的气息。Rebecca的艺术作品将大自然的产物与人类创造力相结合,既有植物本身的自然之美,也有人工处理过的秩序之美。她的作品让人们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暂时抽离,人们往往会在巨大的鲜花装置下停住脚步,感受自然之美,找寻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
英国伦敦:
流光溢彩的光影海洋
这个装置名为“Transcending Boudaries”,它的创作来源于两个灵感:第一灵感是水粒子的宇宙,第二灵感是绽放飘零的花。将二者相互融合,便诞生了这个“穿越边界”的沉浸式互动装置。
水粒子的宇宙代表流动的虚拟瀑布,仿佛让人置身于气势宏伟的峡谷之间;绽放飘零的花,以运动的方式与参观者互动,仿佛让人置身于微风拂面的花海之间,水和花的元素给人灵动而真实、沉浸又沉醉的体验。
图源:网络
法国:
五颜六色的时间密码
法国建筑设计师因其巨大而多彩的纸张装置而闻名。2017年,正值东京国家艺术中心成立10周年之际,Moureaux特地为其创作了巨型艺术装置“数字森林”(Forest of Numbers)。
这是一个由60000张剪纸制成的交互式作品,意在展望未来十年。装置由10层、共100多种颜色组成,以剪纸数字0至9为元素,并以随机的4个数字组成年份,从天花板上悬吊下来。当参观者漫步其中时,仿佛经历了一次时间旅行。
图源:中国公共艺术网
艺术互动装置的存在给城市带来了无限可能,这些装置可以出现在任何地点——公园、广场、街边等等,正是这些创意让人们与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他们通过一系列互动装置探讨了“互动、可玩的城市”概念:在既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中置入一个“可玩”的生态系统,使其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公共艺术装置将艺术品置于公共场所,成为城市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具有美化环境、净化心灵、传递文化信息等多种功能。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舞台,而文化与艺术则为这个舞台注入了生机与情感。城市空间与公共艺术装置的结合,正是城市更新的新趋势,它让城市更美、更温馨,更让人们享受到文化与艺术带来的愉悦,更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相关知识
关于森格物园林景观
浙江创意花箱花卉搭配嘉兴森格物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讲座报名| 格物求真 相望中西—— 读黄士陵的植物画
关于公布浙江师范大学第三届“格物学园”科普Vlog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格物云
山茶花观察日记连续观察日记
景观花箱植物的布置
广州市先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观察植物
网址: 格物观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7042.html
上一篇: 文化馆《周末云讲堂》第53期预告 |
下一篇: 井陉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