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灰霉病

灰霉病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物理防治是摘除病果及严重病叶、病枝等,以减少病菌存量(从经济角度说,适用于设施农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病菌霉层即孢子到处散发,仍然残留设施内,一般操作方法为:用塑料袋套住病体摘除或空手轻轻摘除后随手放入袋中,归集后带出设施外。灰霉病为低温高湿时常发病害,除做好相应的农业措施外(白天保持通风干燥),也要结合使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灰霉病 特点:难防治 性质:真菌性病害 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

症状识别

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正在加载查看图片集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死。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发生特点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侵染途径

(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

(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

(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

(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

(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

(6)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

(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

(8)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

相关知识

百香果灰霉病症状,百香果灰霉病防治方法
天竺葵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
兰花灰霉病
玫瑰灰霉病
灰霉病药
灰霉病最全解决方案!
花卉灰霉病
防治茄子灰霉病
西葫芦灰霉病

网址: 灰霉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815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种猫草怎么种
下一篇: 灰霉病与叶霉病有什么区别?浅谈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