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花青枯病 症状 根和块根被病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枯死。横切病根、茎,木质部呈黄褐色,并有细菌脓液溢出。 病原 为青枯病原菌Pseudomons solanacearum E.F.smith。 传染途径 病菌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则大量养殖,遇寄主便从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移栽时,若土壤或肥料带有青枯病菌,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避免在病区选择养殖材料。 2、不要用发生过此病的土壤种植。加强苗木管理,避免产生伤口。淋水要适当,并要防止病区灌溉水流向健株。发现病株应拔除烧毁。 3、改良土壤:每亩撒施消石灰100-150公斤,施足腐熟农家肥,翻整土,使土壤肥沃、松散、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繁衍,并增强植株抗性。 4、药剂防治: 1)及时清除、烧毁病株,每穴灌注2%甲醛液或20%石灰水消毒,也可撒施石灰粉。 2)发病初期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用30%DT(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DTM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3)也可用上述药剂灌根,每株灌药液0.5公斤,并结合喷雾,7-8天1次,连续3-4次。 大丽花暗纹病 症状 叶面及叶缘发生圆形或半圆形的暗绿色轮纹状的病斑。病斑以后变暗褐色,中间为灰绿色。病斑表面散生黑点小粒点。病重时,叶片凋萎下垂。 病原 Phyllosticta dahliaecola Brunaud.称大丽花叶点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染途径 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地表越冬。翌年散出分生孢子萌发后,产芽管侵入寄主。后又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气温21℃利其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翻土地,减少初侵染源。 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大丽花花枯病 症状 花冠发病。在花瓣顶端的部分呈淡褐色,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接着在花瓣扩展,花瓣从发病处枯萎,逐渐变褐枯死。外侧花冠发病向内侧花冠发展,导致腐烂花瓣下垂。 发病条件 病菌在5-25℃均可生长,而以20-25℃生长最适宜。秋季多雨和重瓣大型花发病重。 病原 Itersonilia perplexans Derx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锁霉属,花枯锁霉。病菌的菌丝易形成锁状联合,菌丝一些细胞形成小梗,着生不对称无色的芽孢子,有力地发射。病花残体上生存的病菌是病害的侵染来源。 防治方法 可参考菊花黑斑病。 大丽花白绢病 症状 植株基部发生湿腐,初为褐黑色,以后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病原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菌丝白色,疏松或集结成线形而紧附于基物上,形成菌核,菌核小(直径0.5-1.0毫米)而齐整,初白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灰白色。 传染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和植株残体存活多年,从植株根颈部侵害寄主。病菌寄主广泛,鸢尾、兰花、芍药、除虫菊、桃、梨等也常被侵害,引起猝倒、根腐、基腐和果腐。 防治方法 1、拔除病株,将土壤中的菌核集中烧毁,在病穴撒布石灰,或填入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加新土100倍配成的毒土进行消毒。 2、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浇灌病株茎基部,隔7-10天再浇灌一次。 
相关知识
大丽花病害防治方法
大丽花病虫害防治
养殖大丽花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如何防治大丽花灰霉病
花卉病害防治
大丽花花枯病防治.pptx
大丽花花枯病防治.ppt
花卉病害防治ppt课件
花卉病害防治.pptx
大丽花介绍 大丽花品种介绍 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网址: 大丽花的病害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8236.html
| 上一篇: 四季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 |
下一篇: 2023沈阳户外生态文化旅游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