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稻田里有“岛”,害虫天敌有了“家”——中国新闻网

稻田里有“岛”,害虫天敌有了“家”——中国新闻网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在我省结出硕果

  稻田里有“岛”,害虫天敌有了“家”

  金秋十月,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金色稻浪随风起伏,田埂边各色菊花争相斗艳,煞是好看。沿着花带向前,可以看到一片稻田湿地,这里芦苇、茭白、芡实、睡莲等水生植物错落有致,堤岸景观花草环绕。

  省农科院研究员盛婧说,这是利用稻田中央闲置的小型芦苇塘改造的“生态岛”,不仅实现农田景观美化,更强化了其生态功能。“生态岛”可为鸟类、两栖类动物及天敌昆虫提供栖息地。“塘中的芡实叶可以作为青蛙的起跳台,我们还重建堤岸缓坡,方便青蛙自由活动。”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郭智介绍,夏日夜晚,在这里可以听取不同种类的蛙声协奏曲。据初步监测,稻田“生态岛”蛙类两栖动物丰度较芦苇塘提高12.69%。

  “这是我省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的实施内容之一。”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研究员梁永红介绍。“生态岛+生态道路+生态田埂”是示范区强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一项综合策略,目的在于提升天敌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系统自然控害功能。除了在田埂种植多样化的蜜源功能植物、害虫诱杀植物,项目还探索种植大豆、芝麻等经济型功能植物,实现既生态美观又实用增收的效果。近期在盐城举办的中德农业周上,六合小麦—水稻农田生态功能强化的相关工作和成效案例展示获得国内外领导专家肯定。

  江苏作为全球环境基金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的项目省之一,以水稻、小麦轮作生产系统为重点,在南京市六合区和江宁区、苏州市太仓市、淮安市淮阴区4个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各异的项目地实施,旨在打造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马鞍街道泥桥村是两个先行实施的核心示范区。目前,两个核心示范区进展顺利,除了实施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技术,还将推进农田景观综合规划、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构建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及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在推动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的同时,促进农产品价值链延伸,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发展。

  记者 吴琼

相关知识

琼山县稻田害虫天敌的资源及其作用分析(水稻害虫天敌资源调查)
探访天敌中心 这里保存着中国的害虫天敌
广州地区稻田害虫天敌调查续报
种植显花植物释放害虫天敌 水稻病虫害防控刮起"绿色风"
桂东地区稻弄蝶寄生天敌发生动态观察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途径有哪些
最全害虫天敌知识
三十年,专注蔬菜害虫的天敌研究
三十年,他们专注蔬菜害虫的天敌研究
无公害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法

网址: 稻田里有“岛”,害虫天敌有了“家”——中国新闻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82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茶花浇水时间和正确方法(轻松掌握
下一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