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第二個周日是西方的母親節,很多人都會送媽媽康乃馨。康乃馨,大部分代表了愛,魅力和尊敬之情。花語是愛、美麗、尊敬之情。它是西方的母親花,那麼中國有沒有自己的母親花呢?
答案是有的,傳統的母親花是萱草,傳承著中國人對母親的敬重和愛。古代游子遠行,一定要先在母親居住的“北堂”前種植萱草,寄希望於萱草陪伴母親,減少對自己的思念,忘卻煩憂。萱草花顏色橘黃,花型像百合,形態優美顏色嬌艷。唐代詩人孟郊詩中有雲:“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講述了母親倚在堂前,思念著遠在他鄉的游子。萱草相比康乃馨,它更適合我們中國人聊表“寸草心”,以報“三春暉”的情感!
萱草在我國的栽培已有3000多年歷史,古名諼草。“萱”古通作“藼”“萲”“諼”,意為忘記。萱草古代還有忘憂草、解思草、療愁草、宜男、萬年韭之名。
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游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唐朝孟郊《游子詩》寫道:
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王冕《偶書》:
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
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歷史追溯
公元前11世紀到前6世紀成書,記載中國社會風俗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衛風·伯兮》首先記述過萱草,有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漢武帝時的騎都尉李陵(前?—前74年),在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與匈奴作戰時,因力竭而降。當時蘇武(前140—前60年)亦在天漢初年出使匈奴,而被扣留19年。李陵與蘇武友善,常有書信往來,蘇武有詩雲:“親人隨風散,瀝滴如流星,願得萱草枝,以解飢渴情”。
南北朝以后,許多文人的詩歌,更將萱草與排除憂愁相連,使萱草在中國成為一種富有神奇色彩的花草。如南北朝時齊•王融(公元467-493年)詩曰:“思君如萱草,一見乃忘憂”。
唐·李白(公元701-762年)詩:“忘憂當樹萱”。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詩:“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宋·劉敞(公元1019-1068年)詩:“種萱不種蘭,自謂憂可忘”。
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詩:“有客看萱草,終身悔遠游,向人空自綠,無復解忘憂”。
萱草在中國古代已成為人們解脫憂愁的一種精神寄托。
中國的母親花
萱草在唐宋年間,民間種植很普遍,通常種植於住宅的后庭。后院常是眷屬與母親居住之地,是處於整個住宅的北部,所以母親又有“北堂”或“萱堂”的代稱,人們為想念母親而尊萱草為母親花。
唐·孟郊《游子吟》雲:“萱草生堂偕,游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
宋·蘇東坡(公元1037-1101年)詩:“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枝,葶葶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芳心比喻母親之愛心)。
黃庭堅(公元1045-1105年)《萱草》詩:“從來佔北堂,雨露借恩光 ”。
朱熹(公元1130-1200年)《萱草》曰:“西窗萱草叢,昔日何人種,移向北堂前,諸孫時繞弄 ”。
因而中國的萱草是代表了母愛,歌頌了母愛。
我國庭院的傳統名花
萱草的庭院種植與觀賞價值,晉·夏侯湛(公元243-291年)在《忘憂草賦》中作了細膩的描述:“體柔性剛,蕙結蘭芳,結纖根以立本兮,噓靈渥於青雲,順陰陽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遠而望之,煙燭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視之,曄若芙蓉鑒綠泉,萋萋翠葉,灼灼朱華,煒若珠玉之樹,煥如景宿之羅”。
隋朝魏澹(公元570年前后)作《詠階前萱草》亦証實中國古代萱草庭院種植已較普遍,詩曰:“綠草正含芳,靃靡映堂前”。當時人稱萱草為護階君子。
元代周昂(公元?-1211年)的《萱草》詩,說明了萱草的瓶插古代也已應用。詩雲:“染練成初色,移瓶得細香”。
萱草詩詞
萱草(明·高啟)
幽花獨殿眾芳紅,臨砌亭亭發幾叢。
亂葉離披經宿雨,纖莖窈窕擢薰風。
佳人作佩頻朝採,倦蝶尋香幾處通。
最愛看來憂盡解,不須更釀酒多功。
萱草(唐·李咸用)
芳草比君子,詩人情有由。
隻應憐雅態,未必解忘憂。
積雪莎庭小,微風蘚砌幽。
莫言開太晚,猶勝菊花秋。
萱草(宋·蘇東坡)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萱草(唐·李嶠)
徒步尋芳草,忘憂自結叢。
黃英開養性,綠葉正依籠。
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
還依北堂下,曹植動文雄。
萱草(宋·蘇轍)
萱草朝始開,呀然黃鵠嘴。
仰吸日出光,口中爛如綺。
纖纖吐須鬣,內冉隨風哆。
朝陽未上軒,粲粲幽閑女。
美女生山谷,不解歌與舞。
君看野草花,可以解憂悴。
萱草(宋·朱熹)
春條擁深翠,夏花明夕陰。
北堂罕悴物,獨爾淡沖襟。
對萱草(唐·韋應物)
何人樹萱草,對此郡齋幽。
本是忘憂物,今夕重生憂。
叢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
還思杜陵圃,離披風雨秋。
詠常季庭前萱草(清·姚永概)
階前忘憂草,乃作貴金花。
六出向我笑,須端綴粟芽。
君持杯謂我,所憂胡瑣瑣。
酌酒對此花,自計未為左。
我思植瑤草,灌以醴泉流。
枝葉日茂美,佩之百疾瘳。
世間閑草木,那得解余愁。
斯言儻不遂,願逐廬遨游。
酬夢得比萱草見贈(唐·白居易)
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
老衰勝少夭,閑樂笑忙愁。
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
所思(李中)
門掩殘花寂寂,帘垂斜月悠悠。
縱有一庭萱草,何曾與我忘憂。
羅涇鎮塘灣村積極推動農業、科普、文化、旅游等產業的融合發展,積極對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合作打造國內首家萱草專類園——母親花文化園。
借助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契機,羅涇鎮在村庄風貌建設和景觀提升中植入萱草專類品種,營造萱草花園主題村,引導村民參與萱草種植,發展萱草花卉產業,研發萱草飲食和文創產品,打造萱草主題的全產業鏈,帶動周邊百姓增收致富。
近年來,作為全國生態特色小鎮的羅涇鎮,全力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利用全鎮范圍內優良的生態本底,獨特的人文環境和田園氣息,因地制宜著力發展康養產業,結合上海鄉村振興示范村——塘灣村的創建契機,因勢利導,通過供給側改革和轉型增效導入母嬰康養產業和萱草文旅產業,弘揚中國傳統慈孝文化,舉全鎮之力全力打造滬北鄉村振興之花。
歡迎來塘灣村的母親花文化園打卡哦~
(來源:“網羅涇彩”公眾號)
(責編:實習生、軒召強)
相关知识
畢節百裡杜鵑:培育花苗助力鄉村振興
特色產業賦能 山西鄉村勾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煙田開出“黃金花” 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宿州市埇橋區:花卉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鮮花經濟為消費增添新活力 花旅融合鋪就致富路
“花生土豆輪作”土生金——探尋貢井區五寶鎮王家村的鄉村振興“密碼”
中糧集團:立足“三農”為群眾辦實事
雲南丘北:茶花村裡“花”正紅
賞花經濟,如何玩出新『花』樣
橫州市:深耕細作廉潔文化 “茉莉清風”吹遍花鄉
网址: 【鄉村振興】塘灣村萱草的故事:帶你了解中華母親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0071.html
上一篇: 中国传统的母亲花,不是康乃馨,而 |
下一篇: 一二年生花卉的传统播种季节一般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