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以来,全区各地高温降雨日数多,夏豇豆处于结荚期,秋豇豆处于幼苗期或抽蔓期,田间复杂的种植结构和高温多湿的天气条件,利于豇豆病虫害发生发展,柳州、北海、河池、百色、崇左、南宁等豇豆种植区均已出现病虫扩散为害情况,各地要加强豇豆病虫害监测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对化学防治的过度依赖,确保豇豆质量安全。
一、当前病虫发生情况
当前,各豇豆种植区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蓟马、豇豆荚螟、斑潜蝇、斜纹夜蛾、蚜虫、白粉虱、锈病等。近期合浦、鹿寨、柳城、金秀、右江、武鸣、灌阳、江州、扶绥、大化等地开展田间调查,豇豆病虫害已陆续进入发生为害盛期。
1.蓟马。主要危害豇豆的花芽、花朵及嫩荚,是最难防治和易于导致农残超标的豇豆害虫之一,造成的危害严重影响豇豆产量和外观品质。各地花期虫量平均700-1100头/百花,一般200-500头/百花,高的2400-5800头/百花。
2.豇豆荚螟。初孵幼虫可蛀入花蕾或嫩荚取食,造成花荚脱落,大龄幼虫后可蛀荚为害豆粒,雨后常致豆荚腐烂。当前各地开展幼虫调查,百荚虫量平均3头,一般2-7头,高的16-27头。
3.斑潜蝇。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形成弯曲蛀道,受害严重时叶片表面布满白色潜道,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当前各地田间调查,豇豆虫株率平均30%,高的81%;叶片被害率平均5%,高的13.6%-60.6%。
4.夜蛾类害虫。豇豆夜蛾类害虫以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为主,幼虫取食豆荚和叶片造成危害。各地调查,虫株率平均8%,高的15%-20%。
5.蚜虫、白粉虱和煤烟病。蚜虫和白粉虱吸食豇豆汁液均可造成叶片卷缩和植株生长受阻,同时能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当前田间豇豆嫩叶、嫩蔓和幼荚都发现为害状。蚜虫为害嫩叶和荚果,荚果被害率3%-13%,每荚虫量平均15-50头。白粉虱百叶虫量一般129头,高的371头。煤烟病部分田块叶片受害率在3%-12%。该类害虫在雨后见晴的天气可加重危害。
6.锈病。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及豆荚均可发病。各地调查,当前病叶率平均10%,高的18%-23%,低洼密植、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病源基数较大,后期若遇湿润凉爽天气易扩散流行。
二、监测防控意见
各地要高度重视豇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病虫定点监测与大田普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采取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破解农药残留超标难题。
1.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各级植保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调查,实时掌握豇豆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开展科学有效病虫防治,保障豇豆产品质量安全。
2.抓好组织落实。请各地按照《自治区植保站关于抓好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桂植保发〔2023〕30号)的要求,切实抓好豇豆病虫害防控工作的落实,对照附表(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工作任务清单)要求,逐项逐条落实到位。
相关知识
2024年昭平县病虫情报第16期:做好豇豆病虫绿色防控 保障豇豆生产安全
豇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 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抓好植保社会化服务——我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成效显著
商洛:市植保站指导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豇豆减药控残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科学安全用药培训班在南宁举办
冬春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2022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病虫害监测 助力茶园绿色防控
2023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网址: 加强豇豆病虫害监测防控指导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0431.html
上一篇: 加强监测 抓紧防治露地十字花科蔬 |
下一篇: 在线病虫害监测的优势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