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祁毓、李祥云: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体制研究

祁毓、李祥云: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体制研究

学术期刊】《财政研究》,2024年第7期。

作者简介

祁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地方财政、政府间财政关系方向)、环境经济学(环境财政方向)、生态文明学(经法管融通)。相关成果发表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orld Development》《Ecological Economics》《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曾获湖北省社科成果奖、全国财政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中青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论文奖、武汉市社科成果奖等。

李祥云,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财税理论与政策教学和研究工作;兼任全国教育经济学会和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财政学会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和参编教材多部,在《教育研究》、《财政研究》和《税务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项成果获省和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主要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财政体制始终是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交汇点,其蕴含的多面属性、多重逻辑、多类议题和多样创新构成了财政体制研究持续发展的源泉。本文在回顾中国财政体制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从组织要素、组织关系、组织过程、组织机制、组织绩效五个方面梳理其学术脉络。财政体制研究表现出鲜明的跨学科属性和学科融合特征,呈现出从国家治理来理解财财政体制的总体性分析,从技术、制度和组织视角来理解财政体制的结构性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互动视野来理解财政体制的情境性分析等趋势。未来中国财政体制研究应在理论、问题、范式和政策维度同向发力,在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方法逻辑和政策逻辑上寻找最大“公约数”。

相关知识

现代化进程中宁夏花儿的生存境遇
植物保护系 任毓忠
绿色技术在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路径
人工智能+财政=智慧财政 让数据“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
温江区万春镇 “前店后厂”提档升级花木产业 乡镇治理现代化试点进程一路芬芳
中原文化在中国文明形成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矿山生态修复方法与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园林树木种植中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
“变迁中的国家、社会和政府:治理结构再平衡” 学术论坛
美洲黑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及花药外观形态相关性研究

网址: 祁毓、李祥云: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体制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066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差异
下一篇: 世界古典学大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