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文化旅游创意体验
春季节庆多以花卉景观为主,各地近些年花卉景观的开发布置可谓达到了井喷的程度。小则几百亩,大则上千亩的花海几乎遍地都是。数量一多,就发现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让游客只能走马观花。
当代人的生活、当代人所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当代人的价值观,需要对于春季节庆氛围有新的规划和设计的表达。这种表达既不是完全遵循传统的挂彩灯、树彩旗、摆盆景等,也不是模仿西方时尚潮流,而是基于当代人的心理诉求,使旅游者进入规划者所设定的或营造的一种休闲和惬意的氛围中,而浑然不觉的一种创新性的表达。
非常道创意评论:花的色彩、形态、气味、花语会让地块生动起来,不同的造型和组合也展现了主题和氛围。虽然,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走马观花”已不是花景的主要功能,它还应承担更多的体验、科普、触媒等功能。
例如成都,在年就编制了《成都市增花添彩总体规划》:三年初现、六年重现“花重锦官城”。
花卉旅游的景观空间营造
景观空间营造目标
满足花卉旅游中的功能需求,营造浓郁的氛围,突出主题,给游客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情感感染,提升游客花卉旅游的体验度,得到良好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景观空间营造原则
、主题化原则。
主题是旅游项目、旅游场所的灵魂,创新的、指向性明确的主题能提升花卉旅游景观空间的吸引力。设计中需选取主导要素体现特定主题景观空间。
、功能化原则。
花卉旅游景观空间需满足空间的功能要求,并融合设施建设,提高景观空间的功能性,便于人们开展相应的活动。
、艺术化原则。
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是花卉旅游景观空间的必备特质,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提升,景观空间还要体现良好的艺术感。
、人性化原则。
景观空间为人所用,要以人为本。在景观空间的尺度、色彩、气味、触觉等方面要能够给人以舒适感、安全感。设计中要避免不安全元素的应用,排除设计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
景观空间营造手法
、微地形营造
微地形营造具有造景、空间划分、控制视线、组织排水、改善小气候、增加绿量、健身步行、娱乐休闲等功能。具体手法有凸面地形、凹面地形、坡地、土台、土丘、小型峡谷,还包含适宜人们活动利用的台地、嵌草台阶、下沉广场、层层叠叠的假山石等。
、花卉植物造景
花卉植物是花卉旅游景观空间的主体元素,充分利用花卉植物的群体、形态、色彩、香味、文化等营造立体化、全感官的景观空间。
利用花卉植物群体美:追求花卉数量规模,采用丛植、片植,形成宏大壮美的花卉景观。如花卉地被、大地景观、花境、花坛等。
利用花卉植物形态美:自然形态,如木本花卉孤植、禾本花卉盆栽、花饰等;人工形态,如花卉植物塑型、花饰等。
利用花卉植物色彩美:花卉的色彩是最敏感、最富表情的要素,具有表现氛围、区分识别、重点强调、表达情感等作用。如大色块、对比色的应用可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氛围;小色块、类似色的运用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野趣。
利用花卉植物芳香美:触发游客嗅觉感受,借用花卉的芳香营造某种意境、渲染某种情绪。许多花卉的香气具有生理保健功能。另外,花香可弥补季相、昼夜、感官的限制,如冬季梅园、夜花园、盲人园等。
利用花卉植物文化美:挖掘花卉自身的气质和文化内涵,打造衍生景观。
、主题道路设置
在景区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道路主题化设计,增加游线的丰富性和体验性。
车行道:进行分段分主题规划,配置主题植物,乔灌草搭配,形成主题景观。一般配以分枝点较高的乔木,形成林荫环境的同时保证林下视野通透,能够观赏沿途花卉景观。乔木选择如银杏、枫香、香樟、栾树等。
游步道:间隔选取几段游步道,在铺装材质、体验形式等方面进行特色设计,铺装材质上可选用天然原木、竹、鹅卵石、块石、砖、瓦、玻璃、发光材料等。具体体验形式如独木桥步道、梅花桩步道、鹅卵石步道、格子步道、荧光步道、玻璃栈道等。
、水景观打造
水可以增加景观空间的灵动性,水面粼粼波光、横斜疏影,与岸上景观相应成趣。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水体,增加并贯通水系,水景中种植观花、色叶等主题植物,引入鱼、蝌蚪、鸳鸯、天鹅等主题动物,设置桥、亲水平台、木船、水车等设施,形成落樱池、彩莲池、桃花潭、鸳鸯池、天鹅湖、锦鲤池等特色主题水体,还可采取小溪、叠水、瀑布等多样形式。
、景观小品构筑物运用
景观小品构筑物的设置一方面要与花卉本身气质相符,另一方面需环绕主题展开,体现主题。
构筑物:
可采用花亭、花廊、瞭望台、观景台、景观花墙、石雕、花船等形式。
地中海风格景观小品:
地中海盛产花卉,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辨识度极高的花卉景观小品,深受游客喜爱,可采用钢琴,相框,马车,大风车,风车花径,纱缦等。
中式景观小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人普遍具有深厚的本土文化情结,中华文化对外国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设计运用农事情境、上花轿情境,十二生肖等系列景观小品。
卡通人物小品:
可设计运用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卡通化人物系列。
、特色化设施设计
休憩设施、标识牌、垃圾桶、灯具、旅游厕所等设施设计融入花卉主题元素,材质以木、竹、茅草、石材等生态材质为主,根据景区特色亦可适量运用玻璃、不锈钢等现代材料。
找准痛点,为节庆旅游“景”上添彩
节庆氛围营造应倾听大地的声音,按照自然的内在规律,基于游客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乃至心理感觉的多重体验需求的综合,恰到好处地安排每一块体验空间,并为旅游者带来全方位的节日体验。这就要求在氛围营造时必须找准痛点。
景区入口处
多数景区管理者的思维还停留在“游客看花海就只是看花海”,而忽略了景区整体形象的包装塑造和创意对游客的影响。入口就相当于人的外在穿着打扮,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定位的风格,才能让游客乐于前往景区游览。所以门头的设计就是关键,不能只是搭一个红色的气球拱门,旁边摆几棵花或者树,拱门上面贴几个“花节”的大字就以为是门头设计了。还远远不够;优秀的门头设计应该是基于节庆的主题(例如桃花节,牡丹花节),结合本地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传说或是戏曲等元素,通过手绘、或是蒙太奇的剪切拼接等表现形式,将景区活动主题和特色亮点有机地整合的表达出来。使得游客产生联想记忆。
适当时候还可以借势当下火热的。让游客觉得有趣。门头的两边可以摆放此次节庆活动的主形象,一来让游客明确活动主题,二来可以作为拍照用的背景板,供游客留影使用。让他们通过微博、朋友圈或录制小视频等自媒体方式广泛宣传。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门头设计或是主形象设计中,一定要有某个元素是能够贯穿于整个景区节庆活动氛围营造上的,它可能是一个活动的,亦或者是可爱的活动吉祥物。在景区各个位置频繁出现。使得游客可以对景区和该节庆活动不断加深记忆。
景区通道或休息区
通道是连接主游览区和出入口的交通线路。有起承转合的作用。氛围营造上可选用色彩亮丽的纸风车,飘带和气球,营造春风拂面的气息。适当位置可制作一些拱门,拱门上缠绕一些藤曼树枝,营造野趣。休息区附近摆放一些简易的景观小品,可以是给情侣秀恩爱的创意“恋爱墙”,也可以是给亲子家庭拍照留念的趣味人物板;可以是实下流行的卡通动漫人物,也可以是本地区知名的文化名人。设置这些景观小品的目的,是希望游客在游览主景观的同时,还能有很多有趣的互动体验活动。不再是为看花而看花。
面积较大的景区在休息区或景观节点的位置,甚至还可以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游客佩戴眼镜,换个角度,空中俯瞰整个景区的花海、花田、或其他景观。给游客多样的互动体验方式。还可以设置骑行车道,将自行车外观重新包装,贴上符合节庆活动的小装饰,营造有特色的代步工具,提倡环保骑行游,让游客全方位融入景区。
核心景观氛围营造
春季节庆氛围营造多以花卉景观为主,花海、花田、或者盆景,树木等等。以花卉旅游为主的景区,在节庆上自然会花大力气,着重突出核心景观。建议可以在花海中人为设置一些特别游线,利用景区中原本有的建筑设置成趣味拍照点。甚至可以设计花海迷宫,让游客多样化的体验花卉景观的魅力。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核心景观因为地位的不同,在景区的早期建设上,就已经体现出很多“意境点”例如符合中国风的亭台楼阁,或是体现欧陆风情的田园风车。所以氛围营造上不需要花特别多的心思。只要在一些细节设计上能够为整个景区的节庆获得画龙点睛即可。
相关知识
找准痛点,为春季节庆旅游氛围营造 “景”上添花。
2021七一期间苏州以花献礼以绿添彩营造节日氛围(附图)
成都推进“增花添彩” 打造四季有花城市生态景观
为城市增花添彩 成都加速打造公园、干道绿化景观
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增花添彩” 打造四季有花城市生态景观
增花添彩!一大波高品质绿地景观上新了!
【我为群众办实事】增花添彩!宁乡打造更高品质景观与民共享!
园林绿化提质为旅发大会“增花添彩”
增花添彩迎五一 “美颜绿镜”悦游客
延边州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工程 植绿造景为州庆添彩
网址: 花卉景观,为旅游氛围“景”上添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1165.html
上一篇: “花经济”带活乡村游 |
下一篇: 吉林举行花卉旅游节 “五一”小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