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桂花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为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西南和中南部地区,现已广泛栽培。桂花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其形、色、香、韵俱佳,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美誉。桂花寿命长,病虫害少,适应性强,较耐寒,观赏价值高,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等平原绿化上,也可用于营建彩色森林。此外,桂花还可提取香料,落花可制蜜饯食之,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
品种选择: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有200多个栽培品种。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和彩叶桂五大品种群。近年来培育的彩叶桂已有40多个新品种,有部分适于浙江省山地造林和园林绿化。主要为‘波叶金桂’‘状元红’‘玉帘银丝’‘虔南桂妃’‘脂玉’‘金帝’‘少女红晕’等。
立地选择:桂花宜选择低海拔800米以下缓坡、土层深厚、透气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通风透光的环境。种植地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酸性和微酸性、钙质或微碱性为宜,酸碱度pH5.5—7。
栽培模式:桂花营建香花彩色森林时,可采用纯林和混交林模式造林,可与红楠、黄连木、山槐、乌桕、枫香、杜鹃花、杜英、青冈栎、金钱松和杉木等常绿或落叶树种营建混交林,散植、块状混交和组团混交造林均可。纯林初植密度3000株/公顷左右;混交林按20%—50%比例种植。园林中可用多种桂花品种来表现园林色彩的效果,不同品种采用对比与协调,集中与分散、排列的手法充分体现桂花品种的色彩和香花效果。如在分车带、行道树下,用桂花与其他常绿植物交叉排列,充分体现出色彩的美。
种苗规格:山地营建彩色森林需选择3—4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超过180厘米、地径3—4厘米以上的优质苗;作为城镇园林绿化用苗,宜选用4—5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或采用规格土球大苗。
种植技术:山地营造彩色森林,一般挖种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施基肥(复合肥0.1—0.2千克/穴),3—6月、10月、12月均可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5%,且当年可见成效;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栽培,挖穴大小依苗木规格而定,施足基肥,移栽时去除30%—40%的小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
抚育管理:山地桂花林抚育需每年割灌除草2次,加施复合肥0.1—0.2千克/株,连续抚育3年,株高可达3米、地径5厘米以上。园林绿化种植抚育管理时,修枝要注意保留树冠枝叶以保持树冠圆整,并加强水肥管理。
细柄蕈树
细柄蕈树(AltingiagracilipesHemsl.),别名细柄阿丁枫、细叶枫,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蕈树属(Altingia)常绿乔木,高达25米。分布于中国东南各地,尤其是浙西南山区海拔6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有野生,为优良的乡土速生树种。其树体高大,生长快,木材坚重,纹理致密,可供建筑或制家具,也可提取蕈香油;树脂供药用和香料用;木材供建筑家具用,又是良好的食用菌原料,开展细柄蕈树人工栽培有广泛的前景。
品种选择:细柄蕈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同种源和家系间的生长状况研究尚缺,但在种源、家系间存在丰富变异。浙江南部的松阳、遂昌和龙泉种源树体高大,树冠整齐,耐寒性好,适于珍贵用材林培育用种。
立地选择:细柄蕈树对立地条件要求中等,性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湿度相宜,即使在岩石裸露、土壤较浅薄的山坡地也能生长,还能扎根于石隙中。浙江南部海拔600米以下山坡的中、下部,具有50厘米以上厚度土层的采伐迹地、多代杉木采伐迹地或多代杉木萌芽林地等均可以造林。
栽培模式:细柄蕈树幼龄较耐阴,山地造林密度根据不同造林目的而异。营造用材林的初植密度可大些,一般栽植3000—3500株/公顷,以后逐步间伐;营造薪炭林或食用菌原料可略小些,一般为2500—3000株/公顷,以便利用其侧枝发达的特性多获薪材或食用菌材。细柄蕈树可进行冠下造林、生态林补植造林和杉木、马尾松低产林改造,其套种的密度视针叶林生长情况而定,低产针叶林密度大,可先行强度间伐,细柄蕈树套种的株数可多些;若密度较小,可直接在林冠下套种细柄蕈树。
种苗规格:山地营建细柄蕈树珍贵用材林需选择2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超过60厘米、地径1.2厘米以上的优质苗;作为城镇园林绿化用苗,宜选用4—5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或采用米径超过10厘米的绿化地栽大苗(树)需带土球移栽。
种植技术:山地造林,种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在冠下造林可采用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30厘米的暗穴,施基肥(复合肥0.1—0.2千克/穴),2—6月、10—12月均可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5%,且当年树高生长量可达50厘米以上;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栽培,挖穴大小依苗木规格而定,施足基肥,移栽时去除50%—60%的小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
抚育管理:细柄蕈树的侧枝发达,自然整枝较差,且生长速生期较早,为促进幼林生长,应加强管理,造林后头3年每年除草松土2次,以后至林分郁闭前每年1次;若以培育商品材为目的,幼林郁闭后要适当修剪侧枝和多余的萌条,以促进主干生长,修枝时间从秋到早春均可进行。为调整合理的生长空间,促进幼林的正常生长,需适时进行间伐,一般幼林郁闭后第4—5年进行1次间伐,强度视造林目的和树种组成而定,首先伐除混交树种,保留细柄蕈树450株/公顷以培育高值大径材。园林绿化种植抚育管理时,修枝要注意保留树冠枝叶以防树干日灼,并加强水肥管理。
相关知识
落叶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六)
常绿阔叶树种栲树开花物候动态及花的空间配置
让北方的寒冬绿意盎然——常绿阔叶植物引种记得
园林绿化树种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功能与环境保护作用.docx
【苗圃课堂】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植物推荐】打造节水园林,这些耐旱树种你都知道吗?
用好乡土树种 守护生态安全
北京地区彩叶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郑州适合种植的绿化树有哪些?《郑州市城市绿化树种推荐名录》
【植物栽培】构树的栽培技术,常见的绿化树种
网址: 常绿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1899.html
上一篇: 化学结晶花的制作 |
下一篇: 秦皇岛鲜花配送,秦皇岛鲜花预定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