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ꄲ 花卉园艺 ꄲ 投资超 30 亿元,“四个方向”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云南晋宁擦亮“高原花都”名片
全国10支月季鲜切花中,有7支产自云南省,而云南省的10支月季鲜切花则有7支来自昆明市晋宁区。这里被誉为“高原花都”,是“全球温带花卉最佳产地”之一,鲜切花产量与种植面积长期保持国内第一,鲜切花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作为“浪漫”的产地,多年来,晋宁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鲜切花更美了,种植者更富了,晋宁“高原花都”的名片也更响亮了。
近日,记者走进晋宁,感受到了一股强劲的力量,带动着鲜切花的研发、生产、销售、流通各环节继续升级。
从“第一支月季”到“高原花都”
晋宁区农业特色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宋进春介绍,晋宁的鲜切花种植起步于1995年,昆阳农场引进月季品种‘卡罗拉’,土栽15亩。当时,一支月季鲜切花在斗南市场上可售出1元至2元的高价,高效益吸引了本地农户纷纷跟进种植,慢慢发展成了鲜切花主产区。
记者看到,在滇池南岸、环湖路一侧,鲜切花生产大棚连成一片。滇池宛如一块巨大的调温板,让这里的月季免受霜冻危害,愈显鲜艳美丽。目前,晋宁区共有鲜切花生产面积6万余亩,从业者5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
“我是本地人,能切实感受到鲜切花产业发展给本地种植户带来的好处,不少人开上了小汽车、盖起了别墅。”宋进春说。从“第一支花”走来,30年来,在政府带动与市场驱动下,当地鲜切花产业不断升级:露天栽培变成了温室大棚,人工灌溉变成了水肥一体智慧系统,鲜切花产量与品质不断提高。
2023年,该区全年生产鲜切花56亿支,月季鲜切花表现亮眼,爱必达“迷你玫瑰”、林奇玫瑰分别荣获2019年和2020-2021年云南省“10大名花”。
最近几年,鲜花成了“悦己消费”主力军,在日常消费中占比不断增加。市场对鲜切花的品种与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亟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2019年,昆明市晋宁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宁国资”)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整合业内优质资源,逐步从生产、研发、交易和品牌四个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4年,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四个方向”相应由四个子公司——新质力农业科学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新征程花卉交易有限公司、新基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为了擦亮‘晋宁的花’的名片,2019年至今,我们在花卉领域的总投资已经超过30亿元。”晋宁国资副总经理聂海艳告诉记者。
从“面积大”到“效率高”高标准设施栽培提高优花率
晋宁区6万余亩的鲜切花生产面积中,虽然大部分基地都引进了温控、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化设施,但真正达到高标准、全过程设施化升级的不多。目前,区内实现了包括智能温室种植、基质化生产与水肥一体化指挥管养等高标准的设施化改的面积约为1万余亩。
据晋宁区农业特色产业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与传统模式相比,切花高标准设施栽培亩均产量由3万至5万支提高到了10万至15万支,优质花比例由30%提高到了70%,亩均产值则可翻两番,最高达20万元。
“传统生产方式不仅产量低,而且受环境影响大。虽然晋宁气候适宜,不少本地农户精心栽植,地栽鲜切花的品质也很高。但一旦遭遇冬夏两季极端气候,鲜花就很可能侵染病害,大大影响优花率。”昆明市晋宁区新质力农业科学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钦说。他从业二十余年,是国内最早进行鲜切花生产基地高标准设施化改造的企业家之一。“作为国内鲜切花的重要产区,要保持稳定的市场供给,必须持续推进高标准设施化改造。”他说。
对精打细算的种植户来讲,只有看见实实在在的效益,他们才会认识到设施生产的优越性,主动投入、提档升级。
多年来,在晋宁区政府的引领下,晋宁区共建成高标准绿色生产技术集成试点示范基地22个,总面积超过1万亩。示范点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村企联合”等多种运营形式,但目标一致——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传递给种植者,促进生产提质增效、种植户增收致富。
由晋宁国资投资18亿元打造的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现代花卉产业园就是其中一个示范点,这里也是晋宁区内规模较大的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现代花卉产业园占地共4000亩,全部建设高标准温室,引进当下先进的栽培、灌溉和补光系统,通过数字系统实现智能控温。基地生产负责人介绍,根据花卉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设置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调控参数后,智能系统可将室内环境始终控制在最佳状态。鲜花长得快、病害少。在这里,月季切花生产周期为45天(传统生产周期为60天左右),并且可实现全年生产。
据介绍,现代花卉产业园已经挂牌“农民田间学校”,生产者可以来此参观学习。其内部4000平方米采后处理冷库也将对周边种植户开放,提高当地采后处理水平。
线上线下结合
多渠道开创卖花新模式
过去,晋宁的种植户卖花大多要去位于昆明市呈贡区的斗南花卉市场,往返车程约为1.5个小时。对于鲜切花这种要与时间“赛跑”的产品,每多一秒的奔波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一分变化。
2023年,由晋宁国资投资建设的国际花卉交易物流中心(以下简称物流中心)开始试运营。物流中心院内的对手交易市场为本地种植户们提供了一个交易卖花的新场所。每天10:30开市,院内停满了来交易花农的三轮车、小客车、小轿车,后备箱一打开,就是芳香四溢的摊位。
“现在是基地上花期,我每天来交易,一天200扎花,不到一小时就能卖完。”一位花农告诉记者,市场离家车程不到20分钟,虽然卖价比斗南市场上低一些,但每天省下了运输的时间和成本,还是非常划算。因为价格更便宜、产品更新鲜,对手交易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采购商、花店、普通销售者来这里买花。
国际花卉交易物流中心的功能当然远不止于此,晋宁区是国内鲜切花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大、产能分散,产业急需一个整合销售的平台。据了解,物流中心创新地推出了远程交易模式,鲜花可从种植户直达各地经销商,目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未来,这里将辐射带动全区及周边地区花卉交易。
云南新基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佳介绍,除了远程线上交易与线下市场,针对鲜切花销售渠道,物流中心还在发展城市合伙人,寻找各地有影响力的采购商,以优惠的价格、先供货后分成、定制化供货等更加紧密的合作形式形成长期合作。
“此外,还有电商直播、花店、商超等销售模式,通过他们反馈的消费者喜好,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生产方案。”她说。
聚力新品种引进与推广铸鲜切花产业之“芯”
作为国内最大的月季鲜切花产区之一,市面上所有月季品种在晋宁都可以找到。但是,目前本地产品中仍有相当比例的老品种,比如一些20多年前引进到国内的品种,虽然表现优秀,但存在刺多、香味不足等缺点。虽然已有新品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了突破,但本地品种更新不及时。
同时,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鲜切花品种以进口为主,尤其是月季,热销品种几乎全靠进口。据统计,仅荷兰的育种企业,每年在云南省内收取关于鲜切花的品种使用费就高达5000万元。平均下来,花农每种植1平方米就要交4元至7元。
为解决品种落后、“卡脖子”问题,现代花卉产业园中规划育种专区,将持续引进与推广适合国内市场的花卉新优品种,带动品种升级。同时,晋宁国资积极开展品种选育与研发。
“国外育种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与成果,优势明显。为了加快缩短这种差距,我们正在尝试在育种方式上创新。”李钦介绍,7月16日,晋宁国资与华为、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与业内先进的人工智能团队、育种团队合作,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依托晋宁区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探索“智能化”品种选育。
同时,针对鲜花采后处理等影响花卉品质的生产技术,晋宁国资也将与云南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1所国内农林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不断实现鲜切花生产各环节上的技术提升。
晋宁的花从多到美,从美到强,是不断增长的国内鲜切花消费市场的需求,也是晋宁5万余名鲜切花从业者的共同心愿。在晋宁国资等当地大型国有企业的强力加盟下,产业正在向更规范、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转变。“一年后你再来,相信晋宁又会讲出一个全新的故事了。”聂海艳说。
在30亿元的强力投入,生产、经营、销售、科研等各路“英雄好汉”的共同努力下,“高原花都”将发生哪些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现代花卉产业园中的月季鲜切花生产区
现代花卉产业园
经过采后处理等待打包的鲜切花
高标准设施化的月季、绣球盆花生产区
相关知识
投资超 30 亿元,“四个方向”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云南晋宁擦亮“高原花都”名片
鲜花小科普 | 中国鲜切花生产第一县“高原花都”——晋宁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晋宁——努力打造“世界级一朵花”
昆明晋宁花卉产业链日趋完善
在这个全国性的会议期间,昆明晋宁花卉产业获点赞
一链深耕百“花”长——昆明市政协助力花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小记
一链深耕百“花”长 ——昆明市政协助力花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小记
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投资36亿元 打造全省最优高原特色农业展示窗口
晋宁鲜花 妍丽成长
守牢环境保护底线 助推云南花卉产业高质效发展
网址: 投资超 30 亿元,“四个方向”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云南晋宁擦亮“高原花都”名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282.html
上一篇: 梅雨季到来,花店如何选购品质稳定 |
下一篇: 一种延长琉璃苣花保鲜期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