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博物生活是他们的精神源泉
本报记者谢方
在人类历史上,除了林奈、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之外,有一类博物学家更为人熟知,他们往往在博物学外成就斐然,但他们同时钟爱植物学、动物学或矿物学,且做出了堪称专业的成果,留下了文笔优美、趣味盎然的博物学作品。很多普通读者正是通过这些人的著作了解到博物学。
比如,那位在《忏悔录》中深深自省、剖析自己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对敏感多思的思想家来说,植物是治疗他的神经质的一味药方,让他可以保持心灵的平静;那位写出《洛丽塔》的作家纳博科夫居然是一位专业的鳞翅类昆虫学,当过七年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鳞翅目的分馆长,写过许多专业论文。
植物学对他有“精神治疗”的意义
在谈到众多的博物学家时,刘华杰对卢梭的描述格外动情。发现卢梭在植物上的痴迷,对他而言是一次学术和人生上的重大发现。
很多人知道的卢梭,是那个写过《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的卢梭,但很少有人知道,卢梭曾留下很多博物学思想和若干关于植物的著作。在卢梭的植物学作品中,最重要的是8封植物学通信,这些信件在名义上向一位5岁小女孩讲述植物的故事,是通俗的植物学入门书籍。受卢梭的影响,启蒙时代的巨匠歌德,从30多岁开始研究植物学,长达50年。
为什么会喜欢植物学,可以说是由卢梭的性格本身决定的。卢梭一生总体上不幸,诸多思想和举止在当时都是“反常”的,为当局、学术界、普通百姓所不容,晚年更是众叛亲离,在自己的祖国被通缉。读卢梭的作品或传记会多少感觉到,与狄德罗、伏尔泰、休谟等人关系搞得一塌糊涂的这个人有些神经质。
卢梭为自己开了一剂药方—植物博物学,植物学对于卢梭有“精神治疗”的意义,观赏植物、研究植物有助于抑制他的神经质。植物、植物学让他心境平和,忘却生活中的那些不快和恶人。他在植物学通信中说:“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深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
他与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裕苏有交往,一起探讨植物学,甚至一度想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他曾写道,“如果这个计划实现了,我一定会投身到植物学上去,因为我生来就像要干这门学科的,但一个意外的打击使这个计划落了空。”
1767年,卢梭从英国回到法国,但在法国境内他仍然是一个通缉犯,他在圣丹尼斯市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在这段平静的日子里,植物与写作构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继续研究植物,到处采集标本,写下研究成果,有时还和国外的植物学家通信联系,如英国的波特兰女伯爵,卢梭和她通信,署名为“植物学者”。
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你肯定不会了解我从散步和采集植物中所获的快乐,我借这种良好而单纯的消遣来保持心中的平静。下雨时,我便从事写作,我写的是我的一生,并不是外表的生活,而是我的真实生活,我一生中最隐秘的感情和我的性灵。”
除了《植物学通信》,卢梭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漫步遐想录》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抒发。在大自然漫步,在和谐的大自然、美丽的风光中,卢梭陶醉于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脑中遐想连篇,他将这些遐想记录下来,形成了这本书浪漫、优美的写作风格。
卢梭非常强调在自然状态中观察、研究植物,提醒“人的干涉”不要过分,他讨厌“花圃里那些备受青睐的重瓣花”,也讨厌通过标本观看植物。因此,他一再要求德莱塞尔夫人亲自去大自然中观察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你必须亲眼看到大自然的造物”。一支放大镜,一把小刀就是他观察植物的所有工具,他慢慢溜达,随意从一个目标转向另一个目标;他兴致勃勃地、好奇地观察每一朵花,一旦领悟到花朵的构造规律,他就能毫不费劲地品尝到观察的乐趣。
纳博科夫
终身保持对蝴蝶的迷思
一个世纪前,1906年6月的某一天,7岁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捉住了他的第一只蝴蝶。尽管他最终作为作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同样对鳞翅类昆虫学保持了毕生的激情,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他曾经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鳞翅目的分馆长,他在全美国范围内收集昆虫,他的著作曾对数百种蝴蝶进行详尽描述,有段时间他甚至把他的科学研究看得比文学还重要。1964年,他对一个访问者说:“我过去经常梦想在一个大博物馆里当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蝶类部主任,那多棒。”
纳博科夫做了7年蝶类部主任,从1941年到1948年他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担任兼职研究员,为那里的蝶类收藏重新编组,并出版了好几篇受欢迎的学术论文。他在美国西部收集蝴蝶的时候写了《洛丽塔》,每个夏天他都会去捕捉蝴蝶。
但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功来得如此巨大、迅猛,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掩盖了他在鳞翅目昆虫学方面的成绩,直到20世纪最后十年,纳博科夫在鳞翅类昆虫学上的成果才得到认可。纳博科夫当年的论文《新热带纳灰蝶注记》的分类学先见之明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被完全承认。纳博科夫1945年对于南美纳灰蝴确认了19个种,到1999年学界已命名80个种。
通过众多的传记资料,我们知道纳博科夫对蝴蝶的热爱继承自父母,当他的父亲因政治活动被当局监禁,8岁的纳博科夫带了一只蝴蝶送进监狱作为礼物。如果不是1919年的十月革命导致纳博科夫一家流亡海外,他也许会成为一个职业鳞翅目昆虫学家。流亡中的纳博科夫并未中断对蝴蝶的兴趣,但直到1940年他定居美国,才真正有机会对蝴蝶进行深入研究。
整个1940年代,纳博科夫都在研究Polyommatus blues(蓝灰蝶)。在1945年的论文中,他对其进化进行了推演。他认为它们源自亚洲,越过白令海峡,一直往南飞到智利。1958年,《洛丽塔》的出版让纳博科夫名声大噪,蜂拥而来的记者惊奇地发现他也是个蝴蝶专家。尽管他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蝴蝶专家,但其他鳞翅目昆虫学家仅仅将他看作一个平凡无奇的研究员。
但从1977年去世以后,纳博科夫的科学声誉不断提高。过去十年中,一个科学家小组运用基因测序技术来验证他的假说,2011年1月份发表在《伦敦皇家学会会报》上一篇有10位作者署名的研究结果证明纳博科夫是对的。
《纳博科夫传》的作者博伊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纳博科夫对蝴蝶的喜爱持续了他的一生。他是个痴迷的昆虫学家,1906年,当他在一株忍冬树上看到一只色彩艳丽的蝴蝶时,蝴蝶,就像一个魔咒点燃了他对这种昆虫的强烈兴趣。他迷恋的是捕捉蝴蝶的过程,而不是蝴蝶本身。他说蝴蝶有美有丑,和人一样,捉住在空中翩跹的蝴蝶满足了这位富于冒险精神的俄罗斯青年的好奇心。
而蝴蝶在他的创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圣诞节》中,小男孩非常喜欢蝴蝶,当他不幸去世时,他曾经抓住的一只蛾子却破茧而出。在《天资》中,他让车尔登采夫在天上、戈壁、阿尔金山和塔克拉玛干地区做蝴蝶科考工作。《天资》的主人公就是以他同样着迷于蝴蝶的父亲为原型的。
如何成为一名
民间博物学家?
面对日益扩张的城市和现代科技产品,一股回到自然的思潮和生活方式也开始慢慢回归。春天,去山里林间看草、看花,去湿地沼泽观鸟听音,成了都市人的休闲方式。在刘华杰看来,这些都是博物的表现方式,而每个热爱自然的人都有成为博物学家的潜能。
但面对数百、数千、数万种植物,初学者通常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入门,等热情一过,也就跟植物告别了。卢梭在《植物学通信》中讲述了进入植物世界的步骤、方法,“你已从周围所有常见植物的名字入手来开始对令爱进行教育,这正是你应当做的。”还提醒道:“我希望你所掌握的,不是一种鹦鹉学舌式的给植物命名的能力,而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而且是能陶冶我们情操、最令人愉悦的学问之一。”
而真正热爱植物的人也不要心急,不要指望一下子都能分清植物的每个种、变种、栽培变种,那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修炼博物学,名字是敲门砖。如何知道芳名呢?重要的是如卢梭所言,逐渐明了一些“科”的基本特征,见到新植物时,能够下意识地知道它可能属于哪个科,然后再在那个科中为其“安排”位置,知道它所在的“属”或者确定“种”。
普通人并不缺少感受、辨识、归纳、洞见、推理的能力,见到的植物多了,我们的心灵自然有能力将它们“分类”,只要调整太个人化的“分类”,使之与学术界公认的分类学适当兼容,难题就解决了。只要用心观察,普通人可以做到比植物学家还专业,对某一类植物可以做到“扒了皮认得骨头”,见到指甲大小的植物体就知道是什么种类。
刘华杰为读者推荐的博物学书籍
《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汪小凡 / 黄双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野外观花系列7种》: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华南、西南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常见野花》,汪劲武编著。《敬畏自然》,苏贤贵等著,河北大学出版社。《看不见的森林》,哈斯凯尔著,商务印书馆。《东乡草木记》,谭庆禄著,青岛出版社。《植物记》,安歌著,中信出版社。《看草》,何频著,河南文艺出版社。《乡邦札记》,丁宗浩著,海豚出版社。《横越美国》,斯坦贝克著,上海文艺出版社。《生命的未来》,威尔逊著,上海世纪集团。
相关知识
听说你也是博物学家 短评
自然的世界:博物学家的植物插图笔记
另类鲜花宴.doc
花石峡民间“博物学家”——才彭
创意纸花装饰婚礼 打造另类婚礼
花中是瑞典博物学家什么创造的
另类减肥之香味减肥法
邮说医学史87: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林奈
花道插花中的那些另类花器
一位博物学家的山川情怀
网址: 另类博物学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2827.html
上一篇: 陈焕镛:一生情系草木深 |
下一篇: 周一良之弟 著名森林植物学家周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