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中式盘发”越来越火
有用簪子的,用筷子的,用笔的……
其实,在盘头发这件事上
古人更有心得
今天,从人首笄(jī)形器看起
形似痒痒挠?它的名字是笄(jī)
它长16.5厘米
一端是扁长的柄部
坚固不易折,光滑不扎手
另一端是一张小巧的圆脸
头上顶着五个齿儿
怪诞中透露出一丝神秘感
看这“体格”
怎么让人觉得背有点儿痒?
这可不是痒痒挠
而是商代晚期的青铜束发器
称为“笄(jī)”
古人使用笄来固定和妆饰头发
最早是为了便于劳作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
笄也变化出更多材质和式样
起初是用竹子做的竹笄
所以笄字的部首为“竹字头”
因为竹木难以保存
所以留存到现在的
多为骨、石、玉、铜、金银笄等
商周时期多为青铜笄
出于严谨的学术考虑
一般将此类器物称为笄形器
△镶嵌绿松石玉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碧玉笄 故宫博物院藏
笄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头饰
是发簪家族的鼻祖
后来的簪、钗等发饰
都是在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笄礼,古代女子的成人礼
在古代
笄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分男女
女子多用于固定发髻
男子多用来固定头冠
不过,对女子而言
笄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它是古代汉族女子成人礼中
必不可少的一个物件
而彼时女子是否举行成人礼
与其是否婚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
《礼记·内侧》:“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
《礼记·杂记》:“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
自周代起
汉族女子十五岁时,若已有婚约
便可举行成人礼,也称为“笄礼”
即改变幼年的发式
将头发绾成一个髻
随即簪上发笄
△来源:国礼文化考评鉴定中心
十五岁还没有婚约的女子
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
只要许了人,便可行笄礼
若一直单身未许人的
最迟到了二十岁也要行笄礼
表示今后要以成人待之
笄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礼仪
也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
笄、簪、钗、步摇
你能分清吗?
中国古代女子头饰繁复多样
根据不同的形制装饰
分为不同的品类
它们也有各自专属的名字
可不要再叫错了~
发簪
簪又称簪子、发簪、冠簪
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
由笄升级换代而来
一般为单股
最初用途仅仅是绾束头发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则演变成昭明身份的一种标志
△金镶宝石蜻蜓簪 故宫博物院藏;桃形金累丝镶宝石簪 湖北省博物馆藏
发钗
发钗也由笄演变而来
大约在西汉晚期普及
发钗和发簪从外观上看
最明显的区别是
发簪多为一股
发钗则多为两股
△唐鎏金刻花花卉形银钗、唐透空刻花花枝小鸟纹银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步摇
“云鬓花颜金步摇”
中国古代重要头饰之一
多用金玉等材料制作
当佩戴者行走时
饰物随着步履的颤动不停摇曳
因此得名“步摇”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簪发,不仅是为了美
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保存与更新中传承延续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深圳装修补贴备案截止12月31日,深圳家装节年终大促提前举办。
相关知识
托尼盖2024流行短发修剪技术,简单易学
文史丨“红”极一时!古人的冬日插花神器美到你了吗?
柳州有一群园林绿化女“托尼”,剪出了城市绿色精彩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纳凉
春游也是课堂,老师成了行走的“识花神器”
[文史知识]古人如何赏花?
取暖神器 砖+蜡+花盆=取暖神器?取暖神器原理揭秘
如何自制浇花神器?
切花的神器有哪些
没有神器也能拍美照?5个最佳赏花地可以
网址: 没有“托尼老师”,古人如何妆饰发丝?有神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4605.html
上一篇: 花卉复古装饰画图片 |
下一篇: 淡雅花朵发饰自己做 5分钟简单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