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2 题号:12977888
相约石榴红
秦湄毳
①石榴花开了,一册书讲授完了。赏析过附录的十首古诗,望着学生们石榴花一样热切的眼睛,我有些意犹未尽,拈起白白的粉笔,在黑板上写道:“附录的十首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哪一句,哪个词,哪个字?请以此为题目或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②孩子们开始喳喳,又新奇又惊讶的样子,有张小脸仰着:“老师,不会定题目怎么办?”我于是举例:“比如‘云从窗里出’‘云’‘窗’‘落花时节’‘落花’,‘花’……这分别是吴均的《山中杂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字句。”然后,我又说:“也可以学学赵师秀,以他的‘约客’为题目,写一篇现代少年版的‘约客’……”
③“也跟他一样,约客不来,闲敲棋子吗?”
④“可惜没有灯花可落,只能是落灯泡了,哈哈!”
⑤孩子们议论着,( )笑。前排的小胖一激灵:“有了,老师,我写‘约’,写你跟我们的约定!”
⑥我一下子想起来,中考他们考了个倒数第一。
⑦“咱们一起卧薪尝胆,若是期末还是倒数第一,我就不教你们了,在家‘歇菜’!”
⑧他们立时急了:“啊——不!”
⑨“‘不’也不行。”我瞪着眼,一脸嗔怒。
⑩“快别说了,赶紧学吧!”课代表喝令道。
⑪作文写好了,本子交上来,我看到他们写得异彩纷呈,只有一个题目有重复,就是有几个都是写“约”:“老师,你说的不会是真的吧,你是为了刺激我们努力学习,是吧?”“老师,我很努力啊,你不能‘倒洗脚水连孩子也倒掉’,这是鲁迅先生的话,你也不考虑他的意见吗?”“老师,我、莹、灿、晗、达、璠,我们是你的作文天使,也不要我们了吗?”……
⑫其实,这个班的孩子们很聪明,理解力强,思维也很活跃,就是纪律性差,又懒于记忆,考查背默识记的题丢分严重,中考跌入“滑铁卢”。我不看重分数和排名,但他们疏于较真儿,也不屑认真的学习态度令我担忧,所以我便出此“狂言”,压他们一压。
⑬一压果然奏效,附录的十首诗,没费一点儿口舌,就齐刷刷地全都会背,会默写了。
⑭我在他们的作文评语中斩钉截铁地写:“跟你们的约定是认真的。”
⑮有一天,课代表也忐忑不安地问我:“老师,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我爽然答道,“没见人家美国总统还引咎辞职嘛!”“可总得有倒数第一啊!万一……”课代表无奈地欲言又止。我却笑着不睬。
⑯石榴花落下,石榴小小地挂在枝头的时候,期末成绩出来了,他们居然以0.01分之差,仍然输在原地。我傻兮兮地连看十遍都不信这是真的。我不能爽约!可我怎么守约?!
⑰石榴树在我眼前一片红一片绿,大片大片地晕进我眼里,我的脑子也晕得红红绿绿。我伏在办公桌上,双肩都失去了支撑力。
⑱突然我的右肩被轻轻拍一下,扭脸,是教务主任,旁边站着我的课代表。一沓红红绿绿的纸汇在我的脸前,是孩子们的“退学申请”:“由于学习不力,逼得语文教师辞教,现恳请退学。”清一色的语句,我惊疑地看着课代表。“你不是说要是还倒数第一就不教我们吗?”“我还没开始不教呢!”“那你说是真的!”“我有这么小气吗?就差0.01分!”“那你还教我们!”课代表( )笑着跳起来,冲出去,然后回来冲教务主任鞠躬,又冲我弯弯腰。
⑲教务主任呵呵笑起来,跟我说《大教学论》里的一句话:“请不要立刻感到灰心,因为在一切事情上面,种子先得撒下,然后才能逐渐生长。”
⑳我也( )笑起来,因为有了台阶可以不用守约。同时想起校园里的老园丁也告诉过我,小石榴树苗得成长三年,才能结下大石榴。
㉑石榴花开红艳艳,我期待石榴红。
(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松地 诡秘地 大声地B.大声地 诡秘地 轻松地C.大声地 轻松地 诡秘地D.诡秘地 大声地 轻松地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围绕古诗词句写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期末考试班级成绩依然倒数第一——
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课代表”和“我”不同的心情。
课代表无奈地欲言又止。我却笑着不睬。
4.“石榴”在文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阅读全文,怎样理解文末教务主任跟“我”说的那句话?
更新时间:2021/05/09 00:37:20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叙述“我”在旅行中偶遇一位为儿子“捞月亮”的母亲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文章以“捞月亮”这一温暖而富有诗意的意象,既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和希望,也象征着母亲对生活困难的勇敢面对。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以简洁优雅的叙事描写出了贫穷中的温情,深刻反思了生命中更值得珍惜的事物,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
【推荐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选自2019年《微型小说选刊》第12期)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每点含标点限20个字内)。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
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文章标题中“捞月亮”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含标点限80个字内)
3.文中的母亲冒死为儿子捞月亮的行为感动了“我”,在你的生活中,谁的行为感动了你,请你联系实际举例说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推荐2】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好游戏玩不长
卡尔维诺
①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玩打仗的游戏。
②那里有一处干涸的溪流,岸边全是芦竹,河床上都是些灰黄的磐石。乔瓦尼诺在一片流着沙的河滩上做出扑到前面去袭击敌军的动作,然后手捂着胸口就地倒下来。
③“红十字!”他叫道。“你是红十字的!快过来!没看见我受伤了吗?”
④到那时为止一直扮演敌方机关枪的赛来内拉,跑向他去,在他的额头上碾压上一张薄荷的树叶,充作膏药。
⑤乔瓦尼诺猛地蹦起来,横向拿着芦竹跳开了,胳膊伸得老开。“轰炸机!轰炸机对准目标了!嗖……轰隆!”然后就把一手的白砾石撒到赛来内拉的身上来。
⑥“你是正在行进中的敌军汽车纵队!我炸了你!”
⑦“那我,该干什么呀?”赛来内拉问。
⑧“你要在地上匍匐前进,还要接到炸弹。嗖……轰隆!不,现在你要撤到开阔地上!”
⑨赛来内拉就在芦竹间跑了起来,但乔瓦尼诺又大嚷着叫起她来:
⑩“狙击!你是敌方的狙击!现在你在攻击我!”
⑪但赛来内拉不明白这个狙击要做什么,于是乔瓦尼诺就决定由自己来扮演敌方狙击,让赛来内拉来充当那个轰炸小队。“我是一个掉在火堆中的飞行员,你看!”乔瓦尼诺说。
⑫“那我呢?我呢?”赛来内拉问。
⑬“你嘛,你就是那个拥抱阵亡者的女人。”
⑭“谁啊?”
⑮“对,就是那个,格洛丽亚!你得像天使一样地过来,然后跪在我身边。”赛来内拉 就试着当起了格洛丽亚,做得很不错。
⑯然后,他们又玩起了骑兵巡逻队的交锋。要来个骑兵冲锋,还得需要个喇叭,乔瓦尼诺于是就撕开了他芦竹上的叶鞘,攥在合拢的双手里,并发出一种刺耳的嘶嘶声。正是那嘶嘶声作响时,出现了三个真正的士兵。
⑰两个孩子,大气不敢出一声地,拖着芦竹尖,靠到一名战士身边。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 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那个士兵,从地上把脸转向孩子,他的眼睛是灰色的,忧郁,唇间含着一片樱桃叶。孩子们蹲伏在他身边,芦竹被他们戳在前面,和战士的步枪平行。乔瓦尼诺说:“你们在打仗吗?”
⑱士兵在地上蹭了蹭下巴,张开嘴唇,吹走了那片樱桃叶,什么也没说。
⑲“对不起,我们能到那下头去吗?”乔瓦尼诺壮着胆子问。那个士兵应该是做了个类似于耸肩膀的动作。孩子们赶紧踮着脚尖地跑掉了。
⑳在一段斜坡上,一棵桑树投下阴翳,桑树底下,一把折叠椅上,坐着一位将军。那是个臃肿的男人,只穿着衬衫,没罩外套,把墨镜抬到额头上,用望远镜看着什么。他在膝盖上一张摊开的地形图上指指画画的,喘着粗气地跟他的参谋部长说着什么,还有一些军官曲着双腿,坐在他脚下的草丛里。
㉑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一动不动地待在将军背后,使芦竹直挺挺地立正着。
㉒“啊呀……敌人的炮火,”将军说,“全部击中了我们的人……啊呀……”然后其他一些话他们就听不懂了。他长满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
㉓参谋部长的军官们在将军周围表现出很活跃的模样,远处那些掩护得糟糕士兵总是会时不时地从周围冒出来,顺从而无动于衷。
㉔“自然,什么时候能看到葡萄园了,你们看见敌军的侦察所没有?”将军说。
㉕“这在地图上标出来了,将军先生,”一位军官热情地说,“‘农居区’……”
㉖但将军没有看地图,而是继续指着一个土丘,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知道,那是老头保洛的家,那个养蚕人的房子。
㉗“这是第一个要轰掉的目标,”将军说。一个摆弄测角器的军官就报了一串数据。
㉘此时,将军在地图上画上一个叉。忽然,远处响起一声爆炸。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惊跳起来。
㉙“这两个家伙在这里干什么?”一个声音说道,同时孩子们感到自己的领子被揪了起来。
㉚“是谁把这些孩子丢在作战区的?”
㉛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用猫一般的一跳,逃脱了那些手掌,直到他们气喘不过来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他们来到一个地方,那里的芦竹丛围出了一种又长又密的屏障,芦竹丛间,里头鲜绿外头淡绿的叶鞘随着漾起的风窸窣作响。
㉜“这里,”乔瓦尼诺说,“我们有用来做武器的了。”但是,回到他们心中的愉悦感却被稍稍遮蔽住一些。
㉝他们扔掉了陈旧的武器。在芦竹地里走起来。“你看我的多漂亮啊……”“但我的更 高……”但好像没有一根能跟以前的比,就算把它们想成长矛,想成冲锋枪,或者是飞机都不能带来任何满足感了。
㉞芦竹地倏地到了头。过了芦竹地后,是天空和大海。岸上是陡峭的狭窄田地,那里有笔直的席子,接着就是海边滚圆的石头,海西又一浪接一浪地升了起来,一直涌到天边。
㉟他们坐在地上,头垂着,缓缓地扯起一簇簇的草。先前玩打仗的游戏很有意思,但现在,他们的脑袋里总想起那个唇间含着叶子的士兵那忧伤的眼神,想起了将军抹掉了农舍的那毛茸茸的手指。
㊱乔瓦尼诺尽量去想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游戏,他有了个主意。“一个新游戏!”他跳起来……
(节选自《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瓦尼诺要求另一个孩子扮演拥抱战争阵亡者的女人,暗示他见过这样战争的场面。B.将军与激动活跃的参谋部军官们,热情讨论战斗情况,表现他们面对战争态度认真。C.小说的最后,乔瓦尼诺跳起来说想到一个新游戏,是想淡忘战争场面带给他的冲击。D.小说极少描写残酷的战斗情景,在儿童视野里的世界,有美好也有破坏,引人深思。(2)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从修辞的角度)
②他长满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从描写的角度)
(3)芦竹地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叙事环境。请联系文中描写芦竹地的句子,谈谈作用。
(4)小说题目为“好游戏玩不长”,雅文觉得用“好游戏”来形容战争很不好。但你觉得很不错,你打算联系初中学过课文,给雅文谈谈你的看法。
【推荐3】班级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参与。
龙袍郑
冯骥才
①天津卫的名人都有来头,来头都不小。绰号“龙袍郑”的这个郑老汉的来头顶了天——皇上。
②郑老汉是海河边一个渔夫,一个人,一条船,有兴致时拉网打鱼,有清闲时握竿钓鱼,吃鱼卖鱼,靠鱼活着,傻傻乎乎,乐乐呵呵。
③乾隆下江南时,乘船途经天津,看到河上桅杆林立,岸边货堆成山,开了眼,皇宫里头虽然金装银裹,却看不到这种冒着人间活气的景象。皇上高兴,要到岸上溜达溜达,怕招眼招事儿,不敢骑龙驾虎,便在龙袍的外边罩件大氅,只带着两个随从,靠岸下船,边走边看,愈看愈有兴致,也就愈走愈远。
④看着看着,一个景色把皇上吸引住了。不远河上停着一只船,有舱有篷,一个渔翁坐在船头钓鱼。人在船上,影在水里,像个画儿。看钓鱼都是等着看人家钓上鱼,老翁一条一条总有鱼上钩,皇上就看得有滋有味,扭头对随从说:“回到宫里,我也去御花园钓钓鱼。”
⑤随从说:“皇上钓的比他强,皇上钓的是金鱼。”
⑥可是没大一会儿,这渔翁收起竿子,把船几下划到岸边。这渔翁就是郑老汉。皇上走过去问他:“你正上鱼,怎么收竿不钓了?”
⑦郑老汉站在船头,手往西一指说:“没见那云彩,要下雨了。”
⑧皇上往西边一看,果然一块黑云。云形很怪,前头像刀裁一般齐。乌云前边是晴天,这云就像一块黑色的床单要遮过来。郑老汉说:“这是齐头云,来得可快,雨说下就下。您这是往哪儿去?还不快跑,迟了可就成落汤鸡了。”
⑨皇上说:“哎哟,我是从船上下来玩的,我的船还远。”
⑩郑老汉说:“您要不嫌弃就上船来避避,这雨说到就到。”
⑪皇上抬头一看,果然半个天都黑了,风也大起来,而且冷飕飕,往领口袖口里钻。随从赶忙把皇上扶上了船。船不大,舱不小,连皇上带随从都钻进去了。皇上头次钻进这渔家的窝里,看哪儿都新鲜。郑老汉拿几个破碗,沏了茶。这茶比树叶多点儿味罢了,皇上竟说好喝。喝茶间,雨已经来了,雨落船篷,像大把大把撒豆子。这一来,皇上更有兴致,说:“你有吃的吗?我有点儿饿了。”
⑫郑老汉笑道:“我猜到您会饿,正给您热着锅熬面鱼呢!我郑老汉熬的面鱼,谁吃谁爱。这边打鱼的常提着酒葫芦来吃我的面鱼。”他说话这当儿,鱼味儿已经钻进皇上的鼻子眼儿,勾馋虫子了。
⑬郑老汉的面鱼捧上来,皇上吃上两口就大声说好。面鱼又小又没样,从来上不了御膳,所以皇上没吃过。可是,面鱼又鲜又嫩又没刺,皇上头一遭吃,竟然大呼这才是山珍海味。御膳房的菜添油加酱,民间饭食原汁原味。皇上一边避雨,一边又吃又喝好快活,一高兴,把外边大氅解开,将里边的龙袍脱下来赐给了郑老汉。郑老汉万万没想到,天降洪福,居然在自己家的小船篷里见到万岁爷了。两腿一软,两膝一松,啪地跪下,连连叩头直到风停雨住,皇上走了,他还趴在那儿把脑门儿撞着船板梆梆响。
⑭整整一夜,郑老汉也弄不清这事是真是假。当今皇上到自己船上吃鱼喝茶——谁也不信是真的,可金光闪闪的龙袍就在自己手里。一时,他觉得赛做梦,连自己都不是真的了。
⑮第二天一早,郑老汉没出船,在船头摆一张椅子,一张桌子。桌上铺着龙袍,自个儿坐在椅子上。不一会儿就招来许多好奇的人,而且人愈来愈多。当今皇上乾隆爷上过郑老汉的船,吃了他的面鱼夸好,还赐他身上的龙袍,这事眨眼传遍全城。几年前,皇上来天津,赶上妈祖生日看皇会,不过赐了两件黄马褂,民间就闹翻了天。龙袍比黄马褂厉害多了,见了龙袍就如同见到皇上,于是有人跑去给龙袍叩头,这一来津城的乡绅、富贾、文人和官员纷纷赶往这里,像是皇上还在这里。官员碰上这种事都争先恐后,听说知府大人很快也要赶到。
⑯郑老汉出了大名,从此人们就叫他“龙袍郑”。关于龙袍郑的各种传闻也就很快热闹起来。可是,人出了名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一句好话后面总是跟着一堆坏话——恨人有笑人无嘛。有不怀好意的说龙袍郑天天夜里偷着把龙袍穿在身上,坐在舱里装皇上。这传闻跟着就引来一个可怕的消息,说知府大人听了发火了,不但不来,还要抓龙袍郑,没收龙袍,治他“亵渎圣上”的重罪。后面还有更邪乎的传闻呢。
⑰这一下就把龙袍郑吓跑了。三天过去,便不见龙袍郑的人影船影龙袍影。看来是吓破胆了,划船跑了。
⑱码头的事再热闹,都是一阵风,说过去就过去。渐渐人们不再提龙袍郑,却时不时有人把船泊在原先龙袍郑停船的地方,握竿垂钓,也想碰到一次皇上。
⑲在估衣街上有个摆摊卖槟榔的小子,人挺精明,做梦都想发财,一直没撞上好机会。这小子也姓郑,兄弟排行老三,人称郑三。一天,有人对他说:“你也姓郑,人家龙袍郑也姓郑,人家是嘛运气,皇上找上门来。不过那老家伙有机会不会使,福报不够,天大好事竟然叫他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⑳郑三听了灵机忽动,眨眨眼说:“我会使。”没多少天,他就把自己祖传的北城根的两间瓦房,换到了海河边三间屋,开个面鱼店,自称自己和龙袍郑是同姓同宗同族,龙袍郑熬面鱼那两下子他都擅长,所以他开的面鱼店门口就挂起了“龙袍郑”的牌子。
㉑做买卖靠旗号。谁不想品品皇上的口味?郑三的熬面鱼便成了天津卫小吃的名品。真龙袍郑亡命天涯,假龙袍郑日进斗金。日子一久,郑三就叫龙袍郑了。那段故事便成了他店里天天讲的老事了。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通读全文,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填空。
郑老汉巧遇乾隆皇帝,(1)
→郑老汉邀皇帝吃面鱼,(2)
______→郑老汉得名“龙袍郑”,被诬陷避祸逃走→(3)
______,郑三的面鱼成了天津名小吃
2.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1)他说话这当儿,鱼味儿已经钻进皇上的鼻子眼儿,勾馋虫子了。(自选角度品析这句话语言表达的妙处)
(2)两腿一软,两膝一松,啪地跪下,连连叩头直到风停雨住,皇上走了,他还趴在那儿把脑门儿撞着船板梆梆响。(关于“连连叩头”后的标点,小语认为应该用逗号,小文认为应该用句号。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3.郑老头与郑三,都叫“龙袍郑”,请你结合人物性格,说一说谁才真正算得上天津卫码头的“俗世奇人”。
4.故事结尾说“真龙袍郑亡命天涯,假龙袍郑日进斗金”。小语认为冯骥才小说的结尾善用“反转”艺术来凸显传奇色彩;小文则认为冯骥才用的是“留白”艺术,市井风情中也深藏着文化底蕴。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结合小说内容与链接资料说明理由。
◎链接资料:
反转:剧情突变,让我们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留白:留下大量的空白,耐人寻味,供读者自己去想,去解读。
冯骥才谈《俗世奇人》:他们身上有着天津独特的江湖气息和市井气息,这些都是天津最鲜活的民间文化,创造这些市井人物,能够更好地保留天津的地域文化,将天津人和天津文化留在纸上,让更多的天津人热爱自己的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天津。
相关知识
十首石榴花诗歌,夏花绚烂,榴花如火
关于石榴的诗句(50句)
古人写兰花的诗经典十首
关于石榴花的古诗(325首)
063 植物美学之石榴花
五月花神=石榴花
石榴花的花语与寓意(探寻石榴开花的时机与意义)
欣赏十首古人的葵花诗,不看不知道,这都是写的向日葵吗
开放包容的石榴花
西安出版社“石榴花”文化讲堂揭牌
网址: 相约石榴红秦湄毳①石榴花开了,一册书讲授完了。赏析过附录的十首古诗,望着学生们石榴花一样热切的眼睛,我有些意犹未尽,拈起白白的粉笔,在黑板上写道:“附录的十首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4663.html
上一篇: 【精华】《小学美术》优秀教案 |
下一篇: 别墅园艺设计方法 别墅园艺设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