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在线浏览

2024-10-23 09:43本页面

【正文】 供两面观赏。在园路的两侧、草坪中央或建筑物周围设置相对应的两个花境,这两个花境呈左右二列式。 从植物选材上分,花境可分为 3种 ①宿根花卉花境。 ②混合式花境。这种花境季相分明,色彩丰富,多见应用。由同一属不同种类或同一种不同品种植物为主要种植材料的花境。 (二)花境作用与位置 花境可设置在公园、风景区、街心绿地、家庭花园及林荫路旁。 (三)花境的设计 花境的形式应因地制宜,通常依游人视线的方向设立单面观赏的花境,以树丛、绿篱、墙垣或建筑物为背景,近游人一侧植物低矮,逐之渐高,宽度约 3~4cm。 花境中植物选择应注意适应性强,可露地越冬、花期长或花叶兼备,常用植物见表 412。 花境位置图 用平面图表示,标出花境周围环境,如建筑物、道路、草坪及花境所在位置。 花境平面图 绘出花境边缘线,背景和内部种植区域,以流畅曲线表示,避免出现死角,以求近种植物后的自然状态。可选用 1:50~1:100的比例绘制。选用 1:100~1:200比例皆可。种植图比例可选用 1:20~1:50绘制。并对图中难于表达的内容作说明 。 由于岩石园的种植形式是模拟高山及岩生植物的生态环境,因而它又是植物驯化栽培的好场所,要比通常盆栽驯化方式优越得多。从整体上,像山丘一样呈上升形的四面观岩石园。 岩石园的建造见教材 P( )。 墙园 墙园是用重叠起来的岩石组成的石墙。墙的大小依建造地点及条件而定。 高度要与周围环境协调,通常为 60~ 90cm( 图417)、( 图 418)。 它们具备的共同条件是:植株低矮、生长缓慢、生活期长以及耐瘠薄土质、抗性强等特点。 四、篱、垣、棚架应用与设计 篱,也称篱笆,是用竹、木等植物材料编成的围墙或屏障。篱是使用攀缘性或藤本植物为主,依附篱笆生长;绿篱则是由直立性植物栽植而成,不需要依附物。 垣,是矮墙,也泛指墙,可运用垂直绿化形式。它还有分隔空间的作用。适合栽植花叶密集的缠绕性植物,如牵牛花、茑萝等。具有一定的通透感。 棚式 观花、观果,兼有遮荫功能。通常对草质藤本和攀缘植物(如葫芦、牵牛花、山荞麦等)来说,可选择造型轻巧的构件。 拱门式 常与篱式相结合,在通道处设计成拱门的形式,是园林中分隔空间的一个过渡性装饰。 杆柱式 多用木材及金属构件建造而成。地锦、常春藤、凌霄等都可用于此种形式。它既打破了墙面的呆板线条,又可收到美化墙面、降低墙面温度的效果。 (二)植物配置 篱、垣、棚架及其植物配置有如下的特点。此类植物经 3年左右就能将支缚体或墙面遮盖起来,收到绿化效果;草本类则当年见效。采用篱、垣、棚架的设计形式,也可补偿因地下管道距地表近,不适栽树的弊端,有效地扩大绿化面积。 适合做篱、垣及棚架应用的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植物(表 413)。 植物种类不同,攀援方式也不区别,通常借助卷须、钩刺、吸盘和气生根等固定于植物茎杆、棚架、墙面上。在花圃内,依设计意图把花卉栽种在预制的种植钵(种植箱)内,待花开时运送到城市广场、道路两旁和其他建筑物前进行装点。 (一)种植钵设计 总体上要求造型美观,纹饰简洁的灰、白色调为适,以突出花卉的色彩美。制作材料有玻璃钢、泡沫砖和混凝土等。 从造型上看,有圆形、方形、高脚杯形,以及由数个种植钵拼组成的六角形、八角形和菱形等( 图 419, 4110, 4111)。 ② 用几个单体的种植钵拼组成的活动花坛,可以选用同种花卉不同色彩的园艺品种进行色块构图;或不同种类的花卉,但在花型、株高等方面相近的花卉做色彩构图,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活动花坛与固定式花坛相比,有以下优点。由于活动花坛的栽植及养护工作大部分是在圃地内进行,不仅施工不会妨碍交通和污染街景,同时花坛内的植物材料能保证质量,即使有不合格的花苗,也能事先补植或更换,从而提高了景观效果。 ③ 与固定花坛相比,种植钵便于移动,也可重新组合,因此可依陈设位置不同,提高装饰效果。主要表现树木的形体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 一般采取单独植的方式,但也偶有用 2~ 3株合栽成一个整体树冠的。在树的周围应有开阔的空间,最佳的位置是以草坪为基底,以天空为背景的地段。 孤植树按其功能,有二种类型 ①庇荫与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孤植树。 ②纯艺术构图作用的孤植树。 孤植树作为园林构图主景,应布置在突出位置 ① 开阔的大草坪或林中空地的构图重心上,一般适宜的观赏视距为树木高度的 4倍左右( 图 421),在开朗的空间布置孤植树,亦可将 2或 3株树紧密种植在一起,如同具有丛生树干的一株树,以增强其雄伟感,满足风景构图的需要。 ③ 桥头、自然园路或溪流转弯处。 孤植树在园林风景构图中,也常作配景应用。 为尽快达到孤植树的景观效果,最好选胸径 8cm以上的大树,能利用原有古树名木更好。 对植 在构图轴线两侧所栽植的、互相呼应的园林植物,称之为对植。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作配景,动势向轴线集中。 ( 2)非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离大者近些,小者远些的栽植。 丛植和聚植 丛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类的树种较紧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整体外轮廓线的称为丛植。 聚植(集植或组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配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聚植;亦可用几个丛植组成聚植。 组成树丛的树木 通常为 2~ 15株,若配入灌木,总数可以达到 20株。其配置的基本形式有: ( 1)两株配合 构图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原理。 ( 2)三株配合 三株配合最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三株配合,如果选用两个树种,最好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为一种树,距离稍远,小者为另一种树,与大者靠近。若选用二种树,应一种树 3株,另一种树1株, 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 3株一组中( 图 )。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 2株树应分植于二组中( 图 4; )。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观赏树丛可用二种以上乔、灌木组成( 图 425)。如洛阳植物园展出园内园,建筑角隅小土坡处,所配芭蕉,山石、花草树丛就很成功。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诱景框景的作用。应选在有足够面积的开阔场地上,其观赏视距至少为树高的 4倍,树群宽的。 ② 单纯树群。为丰富其景观效果,树下可用耐荫花卉如玉簪、萱草、金银花等作地被植物。是具有多层结构,水平与垂直郁闭度均较大的植物群落。 树群配置要做到群体组符合单体植物的生理生态要求,第一层的乔木应为阳性树,第二层的亚乔木应为半阴性树,乔木之下或北面的灌木、草本应耐阴或全阴性的植物,处于树群外缘的花灌木,有呈不同宽度的自然凹凸环状配植的,但一般多呈丛状配置,自然错落、断续( 图 428);树群的天际线应富于起伏变化,从任何方向观赏,都不能呈金字塔式造型。树群边缘灌木成丛配置,选用的是半耐荫的珍珠梅、忍冬和喜光的榆叶梅、碧桃。 当树群平面投影的长宽稍大于 4∶1 时,称为带状树群,在园林中多用于组织空间( 图 429)。这是将森林学、造林学的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的要求引入于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配植方式。在自然风景游览区中进行林植时应以造风景林为主,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疏林与密林的变化、林中树木的选择与搭配、群体内及群体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按照园林休憩游览的要求留有一定大小的林间空地等措施。风景林的作用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大气候,维持环境生态平衡;满足人们休息、游览与审美要求;适应对外开放和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生产某些林副产品。以下主要讲述一些风景林的配植。 风景林按其结构可分为疏林和密林两大类,其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疏林按游人密度的不同,可设计成三种形式: ( 1)草地疏林 在游人不大,游人进入活动不会踩死草地情况下设置。树种选择要求以落叶树为主,树荫疏朗的伞形冠较为理想,树木生长健壮,对不良环境,特别是通气性能差的土壤适应性强,树木以花、叶、干色彩美观,形态多样,具芳香为好。 ( 2)花地疏林 在游人密度大,不进入内部活动的情况下设置。花地疏林内应设自然式道路,以便游人进入游览。 ( 3)疏林广场 在游人密度大,又需要进入疏林活动的情况下设置。 密林 水平郁闭度在 ~ 。 混交密林设计中应注意: ① 成层结构于密林的不同部位作不同处理。 ② 密林的水平郁密度不应均匀分布。 ③ 密林的混交方式可用自然点、块状混交及常绿、落叶树混交。 标准定型设计的面积为 25 20米至 25 40米,绘出每株树的定植点,注明地被植物并绘出植物编号表及编写说明书。 定型设计图比例为 1∶100 ~ 1∶250 。对每个点不是如独赏树的给以强调,而是着重点与点之间有呼应的动态联系。 二、配植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城市绿化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越加重视,在城市中开始重视各种绿地生态效益,认为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中的一些问题。 丰富感: 图 4210中示建筑物在配植前后的外貌。在建筑物屋基周围的种植叫“ 基础种植 ” 或 “ 屋基配植 ” 如 图 4211。 稳定感:在园林局部或园景一隅中常可见到一些设施物的稳定感是由于配植了植物后才产生的。图中之 1为配植前,桥头有秃硬不稳定感,配植之后则感稳定。 严肃与轻快:应用常绿针叶树,尤其是尖塔形的树种常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例如莫斯科列宁墓两旁配植的冷杉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强调:运用树木的体形、色彩特点加强某个景物,使其突出显现的配植方法称为强调。 缓解:对于过分突出的景物,用配植的手段使之从“强烈”变为“柔和”称为缓解。 韵味:配植上的韵味效果,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但是每个不懈努力观摩的人却又都能领略其意味。 此外,应特别注意对不同性质的绿地应运用不同的配植方式,使如公园中的树丛配植和城市街道上的配植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前者大都要求表现自然美,后者大都要求整齐美,而且在功能要求方面也是不同的,所以配植的方式也不同,例如 图 4213及 图 4214。 一、地被植物的分类 (一)按生态环境区分 阳性地被植物类 在全日照的空旷地上生长的如常夏石竹、半支莲、鸢尾、百里香、紫茉莉等。在半阴处则生长不良,在蔽荫处种植,会自然死亡。这类植物在日照不足的蔽荫处仍能正常生长,在全日照条件下,反而会叶色发黄,甚至叶的先端出现焦枯等不良现象。此类植物在半阴处生长良好,在全日照条件下及阴影处均生长欠佳。 ”如铺地柏、石菖蒲、麦冬、葱兰、常春藤等。 常绿地被被植物主要栽培地区在黄河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冬季寒冷,一般阔叶类地被植物室外露地栽培,越冬十分困难。 观花地被植物类 花期长,花色艳丽的低矮植物,在其开花期,以花取胜,如金鸡菊、诸葛菜、红花酢浆草、毛地黄、矮花美人蕉、菊花脑、红花韭兰、花毛茛、金苞花、石蒜等。如鸢尾、葱兰、麦冬、水仙、石蒜等。 藤本地被植物类 此类植物一般多作垂直绿化应用,如铁线莲、常春藤、络石藤等。 蕨类地被植物类 蕨类植物如贯众、铁线蕨、凤尾蕨等,大多数喜阴湿环境,是园林绿地林下的优良耐荫地被材料。 矮灌木地被植物类 在矮性灌木中,尤其是一些枝叶特别茂密、丛生性强,有些甚至呈匍匐状、铺地速度快的植物,不失为优良的地被材料。另一些是极耐修剪的六月雪、枸骨等,只要能控制其高度,也可作为地被应用。一般区分为 30cm以下, 50cm左右, 70cm左右几种,一般不超过100cm。 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管理粗放。 三、地被植物配置与地被设计 地被植物是现代城市绿化造景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被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式 了解立地条件和地被植物特性 立地条件是指种植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主要是酸碱度)、光照强度、湿度情况等。例如,杜鹃是大家公认的优良木本地被材料,在日本大量应用作地被,由于它枝繁叶茂、花朵绚丽,人们无不称道;但在土壤 pH值在 7以上的地方,露地栽植比较困难,一般情况下不宜用它作地被。 各类公园既有开阔的草地,又有高大的林带;既有规则式的花坛,又有自然的花境;既有供人散步游戏活动的场所,又有封闭式供人们欣赏的树坛。如在规则式布局中,选择地被植物材料应是植株整齐一致、花序顶生或是耐修剪的品种;如在自然式的环境中,则可以选择一些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多样的品种,使群落呈现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花卉应用与花坛类型”
i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讲解学习
校园绿化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案例
园林植物配置与花卉应用:花坛设计与装饰形式详解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草本花卉.ppt
全国自考06509《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全真模拟题(二)

网址: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474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美呆了,这几款高颜值花卉,打造花
下一篇: 数万株地被玫瑰盛开!艳丽花海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