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林植物保护3防治原理

园林植物保护3防治原理

【正文】  化学防治是指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天敌的伤害。如利用某些性诱剂来诱杀国槐小卷蛾、桃小食心虫、白杨透翅蛾、大袋蛾等效果很好。目前研究应用最多的是雌性外激素。如澳大利亚利用一种锈菌防治菊科杂草 ——粉苞菊非常成功;利用鲁保一号菌防治菟丝子是我国早期杂草生物防治最典型最突出的一例。如利用哈氏木霉菌防治茉莉花白绢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近几年大批量生产并取得显著  成效的为阿维菌素(杀虫、  杀螨剂)、浏阳霉素(杀螨  剂)等。  目前,国外利用线虫防治害虫的研究正在形成生防“热点”,我国线虫研究工作,起步虽晚,但进度很快。  在已知的昆虫病毒中,防治应用较广的有核型多角体病毒( NPV)、颗粒体病毒( G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 CPV)三类。这类制剂无公害,可与其它农药混用。 二、利用有益微生物杀虫、治病、除草 (细菌、真菌、病毒、线虫) 人为利用病原微生物使害虫得病而死的方法称为以菌治虫,能使昆虫得病而死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及线虫等。人们从墨西哥引进了马缨丹籽潜蝇等昆虫,使问题得以解决。 嗜食害虫的鸟类主要有:四声杜鹃、大杜鹃、大斑啄木鸟、红尾伯劳、黑枕黄鹂、灰卷尾、黑卷尾、红嘴蓝鹊、灰喜鹊、喜鹊、画眉、白眉翁、长尾翁、大山雀、戴胜。 青蛙 蟾蜍  ( 3)鸟类治虫 : 据调查,我国现有 1 100多种鸟,其中食虫鸟约占半数,很多鸟类一昼夜所吃的东西相当于它们本身的重量,广州地区 1980~1986年对鸟类调查后,发现食虫鸟类达 130多种,对抑制园林害虫的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 异色瓢虫多种(斑纹、颜色差异大) 相同点:前翅端部具“掐”痕 异色瓢虫幼虫 正在捕食蚜虫 掐痕 朝鲜球坚蚧 黑缘红瓢虫幼虫捕食状 黑缘红瓢虫幼虫 集体化蛹状 黑缘红瓢虫成虫   ( 1)蜘蛛和螨类治虫 蜘蛛捕食 游猎与结网型蜘蛛 常见的八种蜘蛛 利用捕食螨防治害螨,目前已成为新的生防热点  ( 2)蛙类治虫 : 两栖类中的青蛙、蟾蜍等,主要以昆虫及其它小动物为食。  赤眼蜂 小茧蜂寄生杨二尾舟蛾状 赤眼蜂 赤眼蜂产卵状 害虫卵 周氏啮小峰试管内羽化状 姬蜂 寄生蝇寄生木蠹蛾幼虫状 小茧蜂寄生樗蚕幼虫状 寄生蝇寄生大袋蛾幼虫状 管氏肿腿蜂寄生天牛幼虫 小茧蜂寄生 鳞翅目幼虫状   (1)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 : ① 剪取天敌的卵块、茧等加以保护; ② 使用残效期短或选择性强的杀虫剂; ③ 保护天敌越冬; ④ 多栽植蜜源植物,以补充天敌的营养。 螳 螂 捕 食 草蛉成虫、幼虫、卵 瓢虫的成虫、幼虫、卵 食蚜蝇   一些昆虫种类,在某个时期或终身寄生在其它昆虫的体内或体外,以其体液和组织为食来维持生存,最终导致寄主昆虫死亡,这类昆虫一般称为寄生性天敌昆虫。 一、利用有益动物治虫除草 专以其它昆虫或小动物为食物的昆虫,称为捕食性昆虫。 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  微波高频处理杀虫灭菌的优点是加热、升温快,杀虫效率高,快速、安全、无残毒,操作方便,处理费用低,在植物检疫中很适合于旅检和邮检工作的需要。  高压放电也可用来防治害虫 如国外设计一种机器,两电极之间可以形成 5cm的火花,在火花的作用下,土壤表面的害虫在很短时间内就可死亡。  、高压电流的应用  通常我们所使用的为每秒 50周的低频电流,在无线电领域中,一般将每秒 3000万周的电流称为高频率电流,每秒 3000万周以上的电流称为超高频电流。原子能、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激光、高频电流等,正普遍应用于生物物理范畴,其中很多成果正在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应用。m厚为宜),在覆盖期间要保证有 10~15d的晴天,耕层温度可高达 60~70 ℃ ,能基本上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蒸汽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菊花枯萎病及地下害虫的发生程度。热处理时升温要缓慢,使之有个适应温热的锻炼过程。   有病虫的苗木可用热风处理,温度为 35~ 40 ℃ 处理时间为 1~ 4周;也可用 40~ 50℃ 的温水处理,浸泡时间为 10min~ 3h。  自己繁育的苗木,出售或栽植前,也应进行检查,剔除病虫植株,并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扩展蔓延。常用的有手选、筛选、盐水选等。膜或干草对病原物的传播起到了机械阻隔作用,而且覆膜后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加速了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来源。   有的害虫雌成虫无翅,只能爬到树上产卵。 早春在树干基部绑  扎塑料薄膜环 , 可以有效  地阻隔草履蚧 、 枣尺蠖上  树危害 或产卵 。如在树干基部绑扎草把或麻布片,可引诱某些蛾类幼虫前来越冬;在苗圃内堆集新鲜杂草,能诱集地老虎幼虫潜伏草下,然后集中杀灭。  ( 2) 饵木诱杀: 许多蛀干害虫 , 如天牛 、 小蠹虫等喜欢在新伐倒木上产卵繁殖 , 因而可在这些害虫的繁殖期 , 人为地放置一些木段 , 供其产卵 , 待卵全部孵化后进行剥皮处理 , 消灭其中的害虫 。  目前,我国有 5类黑光灯:普通黑光灯( 20W)、 频振管灯( 30W)、 节能黑光灯( 13~40W)、 双光汞灯( 125W)、 纳米汞灯( 125W)。 易剪除 假死性 群集性  二 、 诱杀法  利用害虫的趋性 , 人为设置器械或饵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 。 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 假死性 、 群集性或其它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 , 如多数金龟甲 、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 , 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震落杀死 。 如脱毒香石竹苗 、脱毒兰花苗应用已非常成功 。 如菊  花 、 香石竹等进行扦插  育苗时 , 对基质及时进  行消毒或更换新鲜基质  , 则可大大提高育苗的  成活率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抗病虫基因导入园林植物体内,获得大量理想化的抗性品种已逐步变为现实。 ( 四 ) 选育抗病虫品种   培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一环,不同花木品种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并不一致。   许多花卉是以球茎 、 鳞茎等器官越冬的 , 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藏 , 在收获前避免大量浇水 , 以防含水过多造成贮藏腐烂;要在晴天收获 , 挖掘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要仔细检查 , 剔除有伤口 、 病虫及腐烂的器官 ,必要时进行消毒和保鲜处理后入窖 。 紫花地丁 棉蚜越冬寄主 马齿苋 携带 CMV病毒   结合深耕施肥 , 可将表土或落叶层中越冬的病菌 、 害虫深翻入土 。 此法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不需额外投资,便于开展群众性的防治,特别是在劳动力充足的条件下,更易实施。例如,对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以及袋蛾、刺蛾等食叶害虫,均可采用修剪虫枝等进行防治;对于介壳虫、粉虱等害虫,则通过修剪、整枝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从而抑制此类害虫的危害。 种植密度 、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 , 以利通风透光 。  浇水量要适宜 , 浇水过多易烂根 , 浇水过少则易使花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 , 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或加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 梨小食心虫  ( 二 ) 加强园林管护   观赏植物应使用 充分腐熟且无异味的有机肥 , 以免污染环境 , 影响观赏 。如海棠与柏属树种、牡丹(芍药)与松属  树种近距离栽植易造成海  棠锈病及牡丹(芍药)锈  病的大发生。 一般情况下需实行 3~4年以上轮作 。 温  室中带有病虫的土壤  、 盆钵在未处理前不  可继续使用 。 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 植物检疫工作一般由检疫机构进行 , 在此不再详述 。   (4)签发证书:经检验后,如不带有检疫对象,则检疫机构发给国内植物检疫证书放行;如发现检疫对象,经处理合格后,仍发证放行;无法进行消毒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 (2)检验:检疫机构人员对所报验的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 对保护区要严防检疫对象传入 , 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  (3)可借助人为活动传播的病虫害及杂草 。 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园林花卉产品的交流日益频繁 , 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机会也越来越大 , 因而要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 , 切实做到 “ 既不引祸入境 , 也不染灾于人 ” , 以促进对外贸易 , 维护国际信誉 。薇甘菊喜欢阳光,只要一生根就想尽办法攀着大树向上爬,爬到顶上就迅速蔓延,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而下面的植物就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当病原物、害虫及杂草离开了原产地,到了一个新的地区后,原来制约病虫草害发生发展的一些环境因素被打破,条件适宜时,就会迅速扩展蔓延。 一 、 植物检疫概述  ( 一 ) 植物检疫的概念  植物检疫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 ,设立专门机构 , 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 、 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 , 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 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 , 要考虑到对天敌的影响 , 选择对天敌无害或毒害较小的药剂 , 通过改变施药的时间和方法 , 使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 , 达到既防治病虫又保护天敌的目的 。  ④ 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 , 而是要求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 、 经济 、 简便 、 有效的准则 。  综合治理 有如下特点: ① 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 , 以预防为主 , 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 , 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 。  盆花及鲜切花(含切叶、切枝植物等)病虫害的特点是 : ① 品种单一,种植密集,且大都位于保护地内栽培,环境湿度大,病虫害重且易流行,防治难度大;② 花卉业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产业,广大花农普遍缺乏花卉栽培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花卉植物生长不良,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如黄叶、干尖等)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园林植物保护 》 项目三 园林植物 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 园林植物保护 》 课程小组 项目三的知识点 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 包括 检疫 、 物理 、 生物 、 化学等法 ) ; 项目三的重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项目三的难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项目三 园林植物病虫害 防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城镇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是 : ① 人的活动多 , 植物品种丰富 , 生长周期长 , 立地条件复杂 , 小环境 、 小气候多样化 , 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  ② 城镇郊区与蔬菜、果树、农作物相连接,除了园林植物本身特有的病虫害外,还有许多来自蔬菜、果树、农作物上的病虫,有的长期落户,有的则互相转主危害或越夏越冬,因而病虫种类多,危害严重。  综合治理 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病虫的发生,它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 ③ 综合治理并非以 “ 消灭 ” 病虫为准则 , 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之下 。  ( 二 ) 协调措施 , 减少矛盾  化学防治常常会杀伤天敌 , 这就要求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 尽量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 。 因此 , 各种措施都不是万能的 。 任务二 植物检疫  植物检疫也叫法规防治 , 是防治病虫草害的基本措施之一 , 也是贯彻 “ 预防为主 , 综合治理 ”方针的有力保证 。  但是,一旦借助人为因素的传播,就可以附着在种子、苗木、接穗、插条及其它植物产品上跨越这些天然屏障,由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由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 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原产热带美洲,属藤本植物。  ,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就地消灭。  (2)危害严重 、 防治困难的病虫害及杂草 。 未发生但有可能传播进检疫对象的地区划定为保护区 。 菊花叶枯线虫病 寄主 传病介体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 三 、 植物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保护4499314566
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论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培养目标
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介绍
浅析我国园林植物保护问题,植物保护论文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天津市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原理及方法.docx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

网址: 园林植物保护3防治原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52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下一篇: 害虫的遗传与行为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