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花道即是人生,越简单越美
日本国家花卉装饰一级技能师;日本花艺设计师一级资格,小原流花道家元教授;2006年日本关东东海花卉展览会花艺比赛金奖(华人首例);现任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会长;将日本花道大师川濑敏郎《一日一花》、《四季花传书》翻译成中文;现在每季度到广州生活一个月,开班授课。
□专题策划 信息时报记者 张耘嘉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康健(除署名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插花,不是奢侈游戏,而是人生的慰藉和修行。
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后,有人全家被卷走,只剩自己漂泊世上。被誉为“日本当代花道第一人”的川濑敏郎,有感于废墟上萌生的草木鲜花,以古器皿为花器,于山野里采摘当令花叶,在网上连载“一日一花”专栏,并积攒成一册《一日一花》,抚平了无数遭遇重创后久久不肯愈合的伤口。
杨玲,就是这本书的中文译者。生于南京,旅居日本,她是日本国家花卉装饰一级技能师,也是首位获日本关东东海花卉展览会花艺比赛金奖的华人。顶着这些头衔的她,低调地将回国的落脚点定在了广州,开设了广州首个系统教授日本花道的课程,坚持每堂课都亲自授课。
她说,花道是人与植物、与自然、与自己的对话,不是有钱人的游戏,“基本的教养比漂亮、有钱,更让人尊重。虽然我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但对于来学习(插花)的人,我可以引导他们朝这方面做。”
一花一世界
没有任何饰物,杨玲身上有一种安静的气质,如一杯缓缓冒热气的茶。在位于29层的花道教室里,她面对珠江,独自插花。在日本旅居20多年后,她选择广州作为自己在国内的第一个落脚点。每隔两个月,她就从日本飞回广州呆一个月,教授花道。她的课程,也是广州首个系统教授日本花道的课程。
日本花道有三大流派,池坊、小原流、草月流。杨玲很喜欢池坊的作品,“非常严谨,是让人有敬畏心的艺术,但太日式,是主要放在壁龛里欣赏的东西。”她学习的,是适合中国建筑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小原流,“小原流特别适合中国,盛花很像我们的盆景,瓶花就叫文人调,最早就来源于唐宋时期文人画和文人的诗情画意,所有中国元素的器皿都能用。”
离开中国赴日本,再回来,杨玲面对过许多次这样的取舍和选择。也是在正式拜师学习花道3年后,她突然顿悟舍之美:“刚开始学花道的时候,面对一堆花舍不得剪,3年后一下醒悟,很多东西是应该舍弃的,越简单越漂亮。”这种朴实简洁的审美,对杨玲产生很大影响。后来,面对工作和花道之间取舍时,她选择剪掉人生“多余”的枝桠,潜心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