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被子植物花粉性状演化研究获进展

被子植物花粉性状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红团队,基于被子植物基部真双子叶类群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利用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和rbcL构建该类群属级水平分子系统发育框架,对该类群4目13科196属20个花粉形态性状进行了演化重建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密苏里植物年报》。

该研究通过大尺度、大规模的取样,利用多种分析方法,系统地开展被子植物花粉形态演化式样研究,以厘清被子植物花粉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并探讨主要的驱动因子。

研究表明,花粉形状、大小、极面观、外萌发孔形状以及覆盖层纹饰等性状在基部真双子叶类群中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部分花粉性状呈现出明显的演化趋势,包括萌发孔数目增多、外萌发孔形状由沟状向孔状演化、萌发孔位置由沿赤道分布向周面分布演化、覆盖层纹饰由简单向复杂演化。此外,复合萌发孔首次在该类群中出现。

进一步研究揭示,在早白垩纪的巴列姆阶至阿尔必阶,花粉性状状态发生了集中转变,可能与该类群的快速辐射分化以及不稳定的气候地质历史事件有关。此外,演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基部真双子叶类群中,植物草本生长型与近球形花粉、木本生长型与扁球形花粉之间分别呈显著相关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被子植物花粉性状演化研究获进展
昆明植物所被子植物基部真双子叶类群花粉性状演化研究获进展
研究发现紫外辐射影响高山植物花部特征演化
毛茛科植物花形态发育性状的演化研究
植物花色演化与传粉动物介导的花色性状选择研究特邀综述
综述 | 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刘仲健研究团队综述兰花研究及其产业化进展与展望
武汉植物园在凤仙花属植物种子微形态与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华南植物园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武汉植物园等在植物异型花柱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木犀科(Oleaceae)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系统演化的探讨(Ⅱ)—木犀族(Oleeae)和茉莉属(Jasminum)的花粉形态研究

网址: 被子植物花粉性状演化研究获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90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Current Biology
下一篇: 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一个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