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数字媒体艺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应用策略

数字媒体艺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媒体的普及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非遗文化是指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手工艺等。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影响,许多非遗文化面临着挑战和濒临消失的风险。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数字媒体艺术成为了一种有力的赋能方式,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应用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非遗文化;应用

非遗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技艺、习俗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非遗文化既是过去的记忆,也是现代社会的创新源泉,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艺术形式,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段和互动性,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文化传承的关系

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文化传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数字媒体艺术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展示和推广的新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非遗项目可以以更丰富、生动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和用户。其次,提供了创新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对于一些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通过记录和保存相关信息和资料,为后代研究和传承提供便利。最后,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非遗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保护和修复,减少因时间、环境等原因导致的破损和丢失。[1]

二、数字媒体艺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非遗文化呈现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将非遗文化以更生动、互动、参与的方式展示给观众,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度。首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互动体验,将非遗技艺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通过虚拟现实头显设备,观众可以进入一个数字化的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非遗技艺的过程。例如,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操作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这种新的呈现方式不仅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也更加符合年轻一代对于互动性和新奇体验的需求。其次,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数字化的非遗文化空间,观众通过扫描特定的标识物或二维码,就能够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看到虚拟的非遗文化展示和信息。例如,在传统民居遗址上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看到这些建筑在过去的样貌和历史背景,同时还能够获取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最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还可以体现在数字互动展览和艺术装置展示上。利用投影、感应器、触摸屏等技术,结合非遗文化的元素和内容,创作出具有互动性和创意性的展览和装置艺术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移动、声音等多种交互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参与其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互动式的数字绣球展览,观众可以触摸绣球表面,展示出不同的图案和绣艺技法;或者创作一个音乐互动装置,让观众通过敲击非遗乐器的触摸面板,触发不同的声音效果,与非遗音乐互动交流。总之,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有助于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关注,也能够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也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促进了非遗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和融合。[2]

(二)强化群众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将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渗透到群众的生活中,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关注。一方面,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创建在线社区和互动平台,鼓励群众参与非遗文化的交流与分享。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发布、讨论和分享与非遗相关的内容,包括非遗项目的故事、技艺传承的经验和交流等,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增强群众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制作有趣、生动的教育宣传视频、微电影、动画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非遗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这些作品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平台、学校教育等途径进行播放和传播,引起观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还可以结合互动技术,设计线上线下的教育活动,让群众通过亲身参与,更好地理解并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总之,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通过互动、参与和沟通的方式,拉近非遗文化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共同关注、保护和传承的氛围,为非遗文化的繁荣和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数字档案与数据库

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非遗文化的各类信息、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数字化保存,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研究、保护和传承。首先,在数字档案与数据库建设中,需要对非遗文化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标注。这包括非遗项目的名称、起源、发展历程、代表性传承人、技艺特点等内容。同时,也需要收集并记录非遗项目相关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数据库的内容。其次,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非遗文化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例如,对于非遗图像资料,可以进行扫描或数码摄影,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并进行归档保存。而对于非遗音频和视频资料,可以进行数字转换和压缩,使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环境。再次,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设计合理的数据库架构,包括数据库的表结构、关系规范、索引等,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同时,也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备份要求,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非法访问。最后,建设数字档案与数据库还需要提供用户友好的查询和浏览界面。可以设计基于网络或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通过搜索、筛选等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的非遗文化资料。同时,也可以提供多语言和多媒体展示的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更好地赋能非遗文化传承,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通过创新非遗文化呈现方式、强化群众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以及建设数字档案与数据库,从多方面出发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创新,使非遗项目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曦.数字媒体艺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应用策略[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0):45-47.

[2] 程瑾雪.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23(08):64-67.

[3] 李丹.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J].参花(下),2023(02):44-46.

相关知识

当非遗遇上数字科技——“焕燃艺新”数字文化体验主题展览开放
“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以腰鼓文化为例
推进非遗相关立法 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数字媒体视域下南京绒花的创新推广与传承
浅析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南京非遗文化项目绒花为例
文化赋能焕发新活力 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小小太阳花传承非遗文化
非遗传承视域下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平台模式探析
传承虎丘“三花”非遗文化,虎丘街道:党建引领,探索“文化共享圈”
传承非遗,从我做起——建筑工程学院师生赴“花馍”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参观学习

网址: 数字媒体艺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应用策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3930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学数字媒体技术后悔死了?为什么千
下一篇: 教师节便签 花棕色清新海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