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平通讯员雷岳贵朱浩天晏小元黄东红
6月10日,郧县科协多方筹资15万元购买的金银花烘干设备在郧县谭山镇严岭村安装,该套设备每天可加工、烘干金银花1000公斤。2007年,在市、县两级科协的共同努力下,严岭村金银花产业示范基地获省科协、省财政厅“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立项。3年多来,郧县科协积极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带领严岭村人打开一扇致富之门。
金银花让村民升起致富希望
严岭村与河南淅川县交界,该村海拔高、气候寒、土地瘠薄、耐旱性极差。过去,严岭村人为了改变山村落后面貌,在贫瘠的山地上试种各种林果类经济作物,均未成功。小麦、玉米是该村农业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低收入人口达800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如何改变贫困面貌,跳出单一种粮模式,带领群众致富,是村两委一班人的心头大事。2006年冬季,郧县科协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在该村看到大片荒芜的山地,时任县科协主席李光升提出引种山东亚特立本良种金银花的建议。这个品种的金银花根系发达、耐旱耐瘠薄,还能防止水土流失、绿化荒山,生长期30-50年,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观。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村民积极响应。
2007年春,村委会选派两名村干部到郧县金银花产业协会学习种植技术,购回4万株金银花幼苗,试种了100亩,当年成活,当年开花。
看得见的效益一下子激发了村民种植金银花的热情。村委会因势利导,算对比账,将改田治地、发展产业、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动村民利用退耕地、瘠薄地种植金银花。2007年郧县科协争取省“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严岭村发展金银花产业。至今春,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000亩,亩产鲜金银花达300公斤。按市场收购价鲜花每公斤16元、干花60元计算,亩收入4500余元。
技术培训让村民成为种植能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郧县科协、谭山镇政府以建设高标准金银花产业示范村为目标,着力加强了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由县科协、镇政府相关领导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支撑措施;成立了由郧县金银花产业协会专家、镇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小组,并聘请华中农业大学倪德江教授为技术顾问;加强了科技培训阵地建设,利用村委会办公场所建立“农村科普活动站”,配备电视机、dvd机、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添置500余册科技图书。
科技工作平台的搭建,大大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3年多来,技术服务小组从整地、栽植、除草、施肥、修剪、采摘、防病、治虫等环节入手,结合不同时期所需不同的管理技术,采取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先后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技培训30余场,发放技术手册2000余份,放映光盘10余次,培养了有独立管理能力的技术骨干20余人。如今的严岭村村民,人人都是金银花种植能手。
服务纽带让村民加强产业建设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协会+基地+农户+公司”之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6年3月,郧县科协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成立了郧县金银花产业协会。该协会是一个集金银花种植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村经合组织,与省内外多家医药厂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该协会在严岭村成立了分会,分会成为村民发展金银花产业的服务纽带。
严岭村金银花产业项目实施3年多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郧县产生了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县11个乡镇26个村种植金银花面积达5000多亩,已成为郧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金银花产业给农民搭建了一座致富桥梁。正如严岭村党支部书记李庄甫所说:“没想到原来种啥不长啥的山疙瘩地也能‘生钱’了。”
如今的严岭村,水泥公路贯穿全村,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手机、彩电让村民生活日益丰富,二层楼的小洋房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连绵不断的金银花基地间,昔日荒凉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无不感慨:是“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给我们架起了一座致富金桥,帮我们脱了贫致了富。
相关知识
闽南日报数字报
冒雨美化人民路花坛-十堰晚报数字报
广安日报数字报
十堰营子村:精耕“智慧果” 养出“致富鱼”
宝安日报数字报
花草布置有秘诀-十堰日报数字报
菏泽人“靠花吃花”旅游业渐成“摇钱树”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保项目 促发展-十堰晚报数字报
绵阳日报数字报
【辽报】一花盛开引来产业“百花绽放”
网址: “山疙瘩”上盛开“致富花”-十堰日报数字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42142.html
上一篇: 水碧山青花烂漫-十堰日报数字报 |
下一篇: Team Lab:新媒体环境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