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白菜花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黄色,基因a控制桔色,而基因b纯合时会抑制基因A/a的表达而表现为白色。现黄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植株,F1自交,F2均有黄花植株、桔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 亲本黄花植株产生2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 . 亲本白花植株基因组成为AAbb C . F1黄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Bb D . F2中桔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1/4
2.
下图是甘蓝型油菜一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多次实验结果表明,E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胚胎致死现象。如果让F1自交,得到的F2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A . 1/6 B . 3/14 C . 4/21 D . 5/28
3.
A(抗病)对a(不抗病),B(高杆)对b(矮杆),亲本为AAbb与aaBB,杂交后得到F1 , 对F1测交,子代中,矮杆抗病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
A . AaBb B . Aabb C . AAbb D . aabb
1.
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 . 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 . 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 . 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2.
某自花传粉植物体内有三种物质(甲、乙、丙),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三种酶均由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合成。为培育生产乙物质的优良品种,科学家利用野生型植株和两种突变植株(T1、T2)进行自交,结果如表所示(多或少指三种物质含量的多或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亲本(表型)
自交F1代株数(表型)
野生型(甲少、乙少、丙多)
180(甲少、乙少、丙多)
T1(甲少、乙少、丙多)
90(甲少、乙多、丙少)、271(甲少、乙少、丙多)、120(甲少、乙少、丙少)
T2(甲少、乙少、丙多)
91(甲少、乙多、丙少)、270(甲少、乙少、丙多)、122(甲多、乙少、丙少)
A . 野生型、T1、T2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 B . 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少、丙多)个体的基因型各有2种 C . 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多、丙少)个体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D . 理论上T1自交F1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植株比T2自交F1代中多
3.
油菜(雌雄同花)株高适当降低对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为了阐明半矮秆突变体S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油菜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和授粉 B . 组合①的F1自交时雌雄配子有9种组合方式 C . 若组合②的F2自交,其后代全为高秆的植株占7/16 D . 若组合③的F2高秆油菜随机交配,F3中半矮秆油菜占9/48
1.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染色体仅有X染色体,其性别有3种,由X染色体条数及常染色体基因T、TR、TD决定。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性,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性。TT和TTR个体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既不称为雄性也不称为雌性,而称为雌雄同体。已知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不考虑突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3种性别均有的群体自由交配,F1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可能 B . 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F1中一定没有雌性个体 C . 多个基因型为TDTR、TRTR的个体自由交配,F1中雌性与雄性占比相等 D . 雌雄同体的杂合子自体受精获得F1 , F1自体受精获得的F2中雄性占比为1/6
2.
某植物花的紫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纯合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白花品系①——⑥,每种隐性突变只涉及1对基因。不考虑其他变异类型,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F1花色
F2花色
①×②
白色
白色
①×③
紫色
紫色:白色=1:1
①×④
紫色
紫色:白色1:1
②×⑤
紫色
紫色:白色=9:7
②×⑥
紫色
紫色:白色9:7
A . ②和③杂交,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1:1 B . ③和④杂交,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1:1 C . ④和⑤杂交,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9:7 D . ⑤和⑥杂交,F2花色中表型比例有3种可能
3.
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并正常分离,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性状,基因b控制白花性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0∶1 B . 以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中有2/5含缺失染色体 C . 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雄配子且比例为1∶1∶1∶1 D . 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该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三条染色体联会的情况
1.
某雌雄同花的植物有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两种类型,雄性不育的花粉没有受精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基因A、a分别控制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基因A 的表达受基因M或m的影响。为了解该植物雄蕊育性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及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杂交育种操作的过程中,雄性不育植株具有的优势是。分析杂交实验可知,基因(填“M”或“m”)能影响不育基因A的表达,使其表现为可育。
(2)
F1 中,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为。若F2 的雄性不育株与亲本雄性可育株(P2)杂交,则子代植株的性状及比例为。
(3)
该植物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AaMm,其体内某细胞的分裂情况如图 2(仅显示部分染色体)所示。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若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出现了基因A和a,则可能是发生了所致。
2.
已知果蝇的有眼与无眼、正常翅与裂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且某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存在胚胎致死现象。现有一对有眼裂翅雌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图所示。为观察眼形基因的变化,研究者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A、a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
等位基因B、b的本质区别是,由杂交结果可以判定,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2)
果蝇的胚胎致死现象可能与DNA甲基化有关,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DNA发生甲基化后会干扰RNA聚合酶的识别,推测DNA甲基化后,遗传信息(填“有”或“没有”)改变,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可能是。
(3)
分析F1的表型可知,推测基因型为的胚胎致死,请从亲本和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设计杂交实验来验证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
3.
野生型果蝇的眼色为红色,某实验室利用物理技术分别获得了朱红眼、绯色眼和淡粉色眼的单基因隐性突变纯合体果蝇。已知控制朱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控制淡粉色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该实验室利用不同眼色性状的纯合果蝇品系(如XHY、XhY可视为纯合子)进行杂交,过程如表所示。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组合Ⅰ
组合Ⅱ
P
朱红眼♀×淡粉色眼♂
绯色眼♀×淡粉色眼♂
F1
野生型♀、朱红眼♂
野生型♀、野生型♂
F2
野生型(62只)、朱红眼(61只)、淡粉色
眼(21只)、新突变型1(20只)
野生型(92只)、淡粉色眼(30只)、绯色
眼(27只)、新突变型2(9只)
(1)
控制绯色眼的基因与控制朱红眼和淡粉色眼的基因之间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2)
组合Ⅰ的F1中野生型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与组合Ⅱ的F1中野生型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填“相同”或“不相同”)。组合Ⅱ的F2中,与组合Ⅰ的F2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填分数)。
(3)
若将组合Ⅰ中的F2进行自由交配,则得到的F3中,雌性个体有种基因型,新突变型1个体占F3个体的比例为。
1.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 B . 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 . 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 .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
2.
染色体架起了基因和性状之间的桥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性状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 相对性状分离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 C . 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的 D . 可遗传的性状改变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3.
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B . 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6种 C . F1红眼雌蝇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5/24 D . 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
相关知识
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
某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抗病和易染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以红花抗病和白花易感病植株为亲本杂交,F1均为红花抗病,F1自交产生F
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A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表现型为开紫花.(2)若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2紫花:1红花:1白�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豌豆茎的高度和花的颜色受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现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高茎紫花豌豆与矮茎白花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紫花豌豆.F1自交.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高茎红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矮茎红花=27:12:9:9:4:3.请回答下列问题:(1)F2代中紫花:白花:红花之比为9:4:3.据此可判断豌豆花的颜色受2对基因控制.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某自花传粉植物(2n)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能淡化花的颜色,花色与基因组成的关系如下表。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
某植物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R/r和H/h控制。现以红花窄叶植株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收获的F1中红花窄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6:2:3:1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R(r)和B(b)控制,用纯种蓝花rrBB和纯种红花杂交得到的F1为红花,F1自交的得到的F2中红花:蓝花:白花=12:3:1
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蓝色和白色,受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植株,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圆粒.F1自交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其中纯合子比例占$\frac{1}{4}$.F2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基因的分离定律.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金鱼草属多年生雌雄同株花卉.其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花色有红色.白色和粉红色三种,金鱼草的叶形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叶形有窄叶和宽叶两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根据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组别纯合亲本的表现型F1的花色和叶形低温.强光照条件下培养高温.遮光条件下培养1红花窄叶x白花宽叶红花窄叶粉红花窄叶2红花宽叶x红花窄叶红花窄叶红花窄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网址: 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将红花腋生与白花顶生豌豆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 F1 , F1自交得到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42794.html
上一篇: 植物的鲜花开放机制和花粉传播方式 |
下一篇: 植物播种的方式和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