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花园与行星花园——在花园里探索自然 | “花卉文旅”专题
作者 | 王新悦
在安徽合肥,有一个极具人气的网红花园——星球花园。花园位于祥源花世界生态旅游度假区,占地160多亩,是一个集花园、植物园、美术馆、博物馆、园艺师聚集地、自然科学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花园,一年游览人次在20万以上。
▲花园环境自然生态,常有小动物出没
花园创始人“二木”本名肖杰,是多肉植物达人、知名园艺作家,微博粉丝200万,还是奥雅股份文旅开发主理人、苏州行星花园主理人。多年来,从多肉植物到园艺景观的探索,从星球花园到行星花园的打造,肖杰在花卉旅游领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花园为基底
自然探索为内核
肖杰从2014年开始对花园的探索。当时虽然只打造了一个面积600平方米的小型多肉植物花园,却吸引了全国各地多肉和园艺圈的爱好者慕名前往,甚至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花友。大家对花园的热情是肖杰始料未及的。2016年,他开始涉足花卉旅游领域,在威海承包土地,构思如何将生产、销售、旅游三产结合。2018年,他迎来深耕花卉旅游业的契机,祥源控股集团将在合肥建设一个以花卉为主题的文旅地产项目。双方合作,2019年,由肖杰负责的主题花园——星球花园进入筹备阶段。
▲花园美景
花园建设之初,肖杰脑海中呈现的是一个特别美的花园。但进入旅游行业后,这个想法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花是有花期的,五六月份花园最美,其他季节怎么办?即使秋天,要想景观效果好,维护和换花成本也是巨大的。另外,花是静态的,无法与人互动,时间久了,再美的花园吸引力也会下降。
于是,肖杰将星球花园的定位转移到内容的生产以及花卉主题公园的产品打造上,以花园美好的场景为基底,以“自然探索”为特色,通过植入丰富、可互动的探索内容,让游客去寻找植物有关的有趣知识。比如月季花瓣为什么呈现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把这些知识变成可互动的场景,再做成任务线串联起来。每位游客进入星球花园后都会拿到一张任务卡,形形色色探索自然的内容等着游客去解密,完全不需要导游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花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被大大增强。
▲自然美术馆
▲夏季花园夜探活动受小朋友欢迎
星球花园以自然美学为设计主线,功能上又分成不同的小主题园,如星空露营地、银河花园、小小孩花园、湿地花园、森林木屋部落、溪鸟天堂&湿地花园、玫瑰花园、香草花园、化石挖掘场、自然美术馆、食材花园、萤火虫果乐园等。各个主题园都开展自然活动与游戏,能让游客感受园艺的乐趣与大自然之美。
其中,化石挖掘场是热门项目,把真的化石投放到花园场景里。游客可以挖掘到2亿多年前的植物或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等,还可以去做鉴定,看挖掘到的植物化石是银杏、水杉或是哪种植物,鉴定后有相应介绍,进一步了解这种植物在2亿年前的状态。互动体验过程又是一个寻宝过程。
▲小朋友在挖掘化石
这种自然探索式花园深受小朋友欢迎,亲子家庭已成为园区的主要消费群体,很多喜欢花园的年轻人也会到此打卡。肖杰介绍说,一个孩子一般会带四五个大人,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花园游客覆盖了全年龄段。为此,花园里休闲项目越来越多。比如露营。普通露营可能只是在一块草坪上,而在星球花园露营,不仅有美景可赏,还有丰富的体验内容。再加上简餐、下午茶等餐饮项目,使这里成为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与实践
在花园项目的打造过程中,肖杰坚持生物多样性理念,完全不打农药,尝试让花园形成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
要想实现生物多样性,对专业性要求很高。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如何让植物繁衍生息,让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为此,肖杰和团队小伙伴不停地观察、学习、研究,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寻找方法。他们在植物选择搭配、地上地下水循环、土壤改良、野生动物生境打造、昆虫屋、鸟窝、真菌、植物堆肥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发现了不少关于生态链的有趣故事。
▲在蝴蝶谷能发现奇特的蝶茧
在完全不打药、不施肥的情况下,星球花园几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显著。园区内种植植物超过2000种,仅月季就有2万株。最初需要大量人工修剪,枝条爬满蚜虫、叶片被茎蜂幼虫啃光,而如今蚜虫几乎见不着了,它的天敌瓢虫体量明显增加,茎蜂幼虫也很快被早晚穿梭在花园中的小鸟吃掉。园内种植的蜜源性植物也会吸引一部分虫子。还有一些平时不在意的野草,更容易把周围的蚜虫吸引到自身,从而保护了其它植物。
▲趣味十足的园艺景观
花园里的生物链逐渐形成,野兔、刺猬、黄鼠狼、狐狸等野生动物陆续入驻,还有大量的野生鸟类回归。各种奇怪的虫子、没听过的鸟叫声、不同品种的蛙类、水里的鱼虾都在变得更加丰富。“在花园打造之初,我们曾经用设备采集鸟叫和虫鸣声,然后分类、整理。经过半年、一年、三年的改造和变化,很明显生物品种和体量越来越丰富,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呈现。”肖杰介绍说。
对于水体景观的生态修复,肖杰也进行了探索。星球花园所在项目有处1万平方米的湖面,尝试种植了许多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通过观察,肖杰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很多水鸟特别是翠鸟在捕鱼时,希望能够借助植物强有力的枝条,而且离水面1.5~1.8米距离最佳。以往很多水体景观中选择种植芦苇,但容易倒伏,而再力花就非常受捕鱼鸟的欢迎。
“我们通过实践,证明生物多样性在花园里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极大降低了花园的经营成本和人工成本。”肖杰说。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花园营建的前两年需要人工处理病虫害,到第三年以后,生物体量和生境趋于稳定,省掉很多人工成本。修剪下来的植物残渣加上真菌类处理,慢慢会变成新的肥料,园里的植物也无需再施肥。真菌还能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帮助植物长得更好。
生物多样性的实现让花园的体验项目更加生动有趣。在星球花园,夏季夜探活动的人气很高。夜晚常有小动物出没,野兔、刺猬、黄鼠狼等总是会引起孩子们的兴奋尖叫,成为一次难忘的经历。
打造星球花园的3.0版
位于苏州的行星花园是肖杰联手奥雅股份打造的主题花园,这里既是花园,也是生物多样性的试验场景。这里有花园美学的呈现,有稀奇的植物与昆虫,有自然生态循环规律的表达,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深入探索自然的环境,在生态花园中获得快乐,学习知识。行星花园从今年“五一”开园至今,已吸引了至少5万人参观。
▲蝴蝶谷
在行星花园,肖杰进一步挖掘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星球花园3.0版。花园里最具代表性的蝴蝶谷项目,是在纯自然环境中打造的以蝴蝶为主题的小花园。花园里有品种多样的蝴蝶及其不同时期的生命形态,各式各样的毛毛虫,奇奇怪怪的蛹,运气好的游客还能看到蛹化为蝶的过程。不同蝴蝶品种在毛毛虫时期吃的植物有差别,化茧为蝶后喜欢吸食的花蜜也不同。在蝴蝶和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都要仔细考量。本土野生蝴蝶有的一年产卵2次,有的会孵化8次。从观赏和互动角度来看,首选后者。但这类蝴蝶对植物要求高,除了大部分蝴蝶喜欢的醉鱼草、鼠尾草等蜜源植物外,尤其喜欢马兜铃。而马兜铃景观效果一般,园林上很少应用,商业化种植较少,需要专门培育。还有一些凤蝶喜欢柑橘叶片,有的蝴蝶化茧时喜欢躲在较大叶片的阴面,这些在植物种植时都要考虑。目前,蝴蝶谷内种植了100多种植物,经过4个月的试验,已实现蝴蝶的自然繁衍生息。
为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肖杰每年都会试种很多品种。例如,草皮种类选择就很有讲究,有一种粉花姬岩垂草,在阳光充足环境下开花,开花后会吸引成群的蜜蜂,还会吸引形似蜂鸟的长喙天蛾。现在花园既有乡土植物,也有国外的优异品种。未来,他希望实现70%~80%的种类为本土花卉植物。
在肖杰看来,在花园中实现生物多样性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他坚持的理念。“城市景观在生态层面已经缺失了很多环节,这也是大家喜欢到乡村休闲的原因。虽然现在很多城市没有新的开发空间,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市的植物园、荒废的公园和绿地等,都能打造出自然生生不息的场景。”肖杰说。
▲花园兼具科普功能-生物巢穴
在主题花园旅游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肖杰也会面临花卉从业者普遍遇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性质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是在现有情况下进行提升改造。”肖杰说。农田只能种粮食,哪些粮食既能吃又有观赏性,如何体现季节性变化,在粮食种植基础上也有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如果有园地或林地,还可以种植林下经济作物或者耐阴花境。对花卉旅游从业者来说,一方面要提升产品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在持续赢得口碑的同时让消费者愿意买单;另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性,能在不同场景实现生物多样性,提升游客体验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花卉园艺》2023年第9期“花卉文旅”专题|新刊推荐
中国赏花目的地:花卉文旅不要“困在春天里”
透过植物看世界 | 在花之城花园,来一场植物科普游学之旅
在花园里研学,在研学中学习花卉园林艺术,佛山旺林艺术花园研学
8K VR赋能智慧文旅,4K花园助力中国文化创新出圈
“新自然”生态文旅 综合体“花”样启动
中国(浙江开化)萱草文化节:探索“小黄花”的新型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云南打造“世界花园”专题新闻发布会
全省大花园建设最佳实践|天台县文旅融合赋能 再绘诗画新卷
“自然共享 花园乐章” 2024苏州花展绚丽来袭
网址: 星球花园与行星花园——在花园里探索自然 | “花卉文旅”专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4380.html
上一篇: 【COP15】北纬21°的坚守, |
下一篇: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滇投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