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
《植物病理学报》 1995年01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
刘学敏,张明厚,谢仲秋 开通知网号
【摘要】:通过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在品种和小种组合一定时,大豆灰斑病的潜育期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潜育期的动态变化。本文供试3个品种的日显证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可以用Gompertz模型描述,并获得了3个品种的显症率预测式。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敏,张明厚,谢仲秋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J];植物病理学报;1995年01期 2 于永梅,申宏波大豆灰斑病的研究进展[J];杂粮作物;2003年04期 3 雷金芝;郭彪;仲召生;徐显国;江滨农场大豆灰斑病发生情况调查[J];现代化农业;2006年01期 4 李本宁;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化农业;1988年11期 5 葛丽;吴丽芝;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01期 6 丁俊杰;影响大豆灰斑病主要气象因子的通径分析[J];大豆科学;2010年04期 7 史德志;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09期 8 顾鑫;杨国珍;丁俊杰;刘伟;杨晓贺;赵海红;姚亮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灰斑病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9 尹万萍;大豆灰斑病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21期 10 顾鑫;丁俊杰;大豆灰斑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弭忠祥;陈绍江;大豆灰斑病菌侵染途径与扩展方式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Ⅰ)[C];1998年 2 余凤玉;刘蕊;宋薇薇;范海阔;唐庆华;牛晓庆;覃伟权;椰子不同种质对灰斑病菌室内抗性评价[A];2019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3 姜琬;徐波;胡军华;王莹;孙海艳;李晓林;汪卫星;郭启高;何桥;向素琼;梁国鲁;枇杷灰斑病菌的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A];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苏东;鲍男;秦贵信;姜海龙;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测定及研究[A];2016东北养猪论坛论文集[C];2016年 5 盖钧镒;我国大豆超级种培育专项研究的建议方案[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孙铁男;商绍刚;当前我省大豆生产中的几个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7 崔洪斌;大豆中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朱寿民;大豆中的特殊保健因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王树起;韩丽梅;杨振明;阎飞;鞠会艳;大豆根茬腐解液和营养液残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自感效应[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赖怀;于智卫;沈春鹏;沈宏;不同大豆基因型对难溶性磷的吸收研究[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光;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组分、致病性及其诱导抗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陈庆山;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SSR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3 顾鑫;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大豆灰斑病菌侵染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20年 4 刘可杰;我国玉米新病害—玉米尾孢灰斑病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5 栾立明;吉林省大豆生产的实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石慧;大豆在美国的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 7 朱思柱;大豆进口对中国种植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王业建;大豆对低氮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学响应及介导低氮胁迫miRNA的鉴定[D];中南大学;2013年 9 向达兵;钾对套作大豆的抗倒伏效应与提高产量的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杨光明;大豆科研实力的国际比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大川;黑龙江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魏欣;大豆灰斑病菌侵染体系优化及转录组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22年 3 孙长征;大豆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迟晶;大豆灰斑病致病性变异与品种抗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武小霞;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6 张岩岩;大豆灰斑病菌群体致病性与大豆品种互作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姜琬;重庆枇杷灰斑病菌鉴定、抗性评价及防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张佰茹;大豆灰斑病近等基因系生化指标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9 赵孝岳;大豆抗灰斑病种质资源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20年 10 徐妍;灰斑病菌胁迫对大豆生理生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促进大豆早熟高产[N];蚌埠日报;2009年 2 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大豆全面丰收[N];科技日报;2001年 3 通讯员 陈绪荣;镇安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N];商洛日报;2022年 4 本报记者 李媛媛;大豆玉米套种 套出金秋好“丰”景[N];河南经济报;2023年 5 杨晶晶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斗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助力“一田双收”[N];广元日报;2023年 6 记者 任丽 胡积荣;灵台:推广大豆玉米“6+4”种植模式[N];平凉日报;2024年 7 记者 赵珍珍 赵媛;泾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一地双收”[N];平凉日报;2024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代玉春 秦本林 通讯员 马树珍 李琼仙;会泽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地双收”[N];曲靖日报;2024年 9 本报记者 赵彦林 杨璇;庄浪:玉米大豆“携手”助农“一地双收”[N];平凉日报;2024年 10 记者 梁明韬;崇信:“玉米+大豆”长势旺[N];平凉日报;2024年
相关知识
大豆病虫害预测预报.docx
橡皮树灰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 根盆网
茶花灰斑病的综合防治初报
山茶花灰斑病
辽宁玉米叶部病害田间流行动态及预测模型研究
模型案例:| 大豆虫害识别模型!
白兰花灰斑病怎么治
设施栽培条件下月季灰霉病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pdf
山茶花灰斑病发生与综合防治
常用作物病害损失的经验预测模型有()。
网址: 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4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