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过年的习俗
不得不提到“贴春联”
每逢春节
家家户户总是会在门口贴起一对春联
以期待新一年的到来
什么是春联
春联,粤语中也叫挥春,是楹联中的重要种类,在过年时张贴。
楹联俗称对联,是汉语言民族以两组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为表现形式的应用性文学样式,也是继诗、词、曲后兴盛的中国古典文学样式。
展开剩余76%
上联:吉星高照家富有
下联:大地回春人安康
一般来说,它具有如下特点:
☑ 上下联字数相等,语意停顿处平相对,对仗工整
☑ 整副联意思表达完整
☑ 上下联内容相关联
☑ 应用性
☑ 审美性
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产生有多个源头
其中源于桃符或宜春帖的说法比较广泛
源于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故新年时常有立桃人、桃板的习俗。“桃符”一词出现于魏晋之际,后来统一了桃人、桃板之说,并延续下来。桃符上通常题写“神荼”“郁垒”或“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驱邪降福的吉祥词句。桃符一般在门前两旁设立,这种方式正是春联分左右两联的形式来源。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但是春联或者说楹联的出现,或许还可以往前追溯至唐代,考古出土的《敦煌遗书》中有记载一些联句格式、对偶的文句,带有吉祥寓意。
源于宜春帖。宜春贴又被叫做“春书”,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宜春贴是人们祈求招祥纳福的物品,于立春日用色纸剪成“宜春”二字,张贴在门柱上,也有一些是写成单句的其他吉祥话,贴于门楣上。
宜春贴对春联的诞生具有直接影响,有些宜春贴贴于门楣,这就为春联的横批提供了由来。
春联的社会功能
春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符号,承载了多种社会功能,其中主要有祛邪敬神和祈福求吉的作用。
人们将对新年的期盼写在春联上。有盼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如“人勤三春美,地肥五谷丰”。有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如“对对迎新禧,联联发大财”。有父母寄望孩子学业长进,金榜题名的,如“笔有千秋业,诗联五路城”。也有期望光宗耀祖、事业有成的,如“光辉事业年年旺,锦绣前程步步高”。
佛山筷子路挥春街
春联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千年的传承中从未断绝,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且一直与时俱进,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如今随着海外华人数量增加,春联也被带出国门,成为一个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