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春夏抗旱技术
中部干旱带特色作物高效用水调控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组
农业春夏抗旱技术
一.坐水点种抗旱技术
(一)适用条件、范围
坐水点种是旱作农业中一种结合播种、在种子穴坑内进行灌水以保证种子出苗和幼苗早期正常生长的灌水方法,坐水点种适用于在年降雨量 200~500mm 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采用。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用水箱、水袋拉水点种,适合于在播种时进行穴播点种的作物有玉米、西瓜、 向日葵等。
(二)技术要点
1. 注水方式:采用人工点浇方法,亩地坐水点种的用水量约
3~5m3。用穴灌覆膜点播机,每穴灌水量 0.5kg,亩约灌水 2~5m3。重旱年的坐水量应比一般干旱年增加 3 成左右,为了在出苗后 40 天内维持幼苗生长,坐水量应为 3~4m3。
2. 注水深度:需考虑播种深度和干土层的厚度,一般播种深 度为 5cm 左右,注水深度宜在此深度以下,利于与底墒相连接, 增加抗旱能力,局部灌溉水深可达 3~5cm。
3. 抗旱天数:抗旱天数是对坐水点种技术提出的抗旱标准, 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抗旱天数也有差别。一般以抗旱天数为依据来确定坐水量,在开沟坐水条件下,抗旱天数以 40 天为标准,确定的坐水量为 3~5m3/亩。注水后覆土,播期要轻压,以防风保墒, 为使作物在最佳播期内播完,运水距离以不超过 500m 为宜。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1. 平整土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伏夏早耕深耕,尽力做好
纳雨蓄墒保墒,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播种前浅耕或不耕,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以便于机械化操作。
2. 准备工作:包括浸种、水源、肥料等的准备,还要检查机械状况是否完好;种子处理同人工抗旱坐水点种操作;需要覆膜的地区,要准备好地膜。
3. 注水和播种:先用拖拉机牵引水车,在开沟的同时向沟中注水,待水渗入土中后,再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利用组合机具,可一次完成开沟、坐水、施肥、播种、镇压、覆膜等系列操作。机械注水方式又可分为明式注水和暗式注水两种。明式注水由拖拉机牵引水车,在开沟的同时向沟内注水,待水渗入土壤中之后,利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和覆土等作业。暗式注水利用注水播种机来实现,水在播种位置以下,水不含泥,土不板结, 作业由两个人操作完成,每天可播种面积 15 亩以上。机械开沟注水方式用机械开沟,再将灌溉水用注水管注入沟中,待水渗入土壤后,再用人工进行播种、施肥和覆土等作业,一般需要 5~7 人, 作业效率较人工坐水点种提高 1 倍左右。
二.根际土壤注射灌水技术
(一)技术适用条件及范围
注射灌技术是用特制的注水器直接向根区土壤注水的一种灌 水方式,适合北方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主要应用于旱地果园、 葡萄园、温室大棚、蔬菜地及山区各种地形的地膜覆盖作物和稀 植作物使用。
(二)技术要求与指标
注水灌溉系统在满足抗堵塞、防负压、防冻等要求同时,还 需满足如下技术指标。
1. 工作压力:系统的最佳工作压力为0.3~0.5MPa,根注器和 追肥枪的工作压力达到0.05~0.1MPa即可,喷头工作压力为0.1~ 0.2MPa,喷枪工作压力为0.2~0.3MPa。
2. 喷头形式:均采用液压喷头和喷枪。
3. 孔径尺寸:根注器孔径为4×φ2.5mm,追肥枪孔径为3×φ
3. Omm,喷枪孔径φ1.3mm和φ1.6mm两种,喷头孔径也有φ1.3mm 和φ1.6mm两种规格。
4. 额定流量:根注器、追肥枪的流量为250~750L/h,喷枪流 量为2.O~4.OL/h, φ1.3mm喷头流量为63~87L/h,φ1.6mm喷头流量为80~110L/h。
5. 过滤器规格:选用40~80目的筛网过滤器。
6. 田间工程投资:一般为150~200元/亩。
(三)操作方法
利用根注器或追肥枪插入地表下 20~40cm,压力水通过 3 至4 个灌水孔湿润周围土体形成湿团的灌水形式。注射灌的流量一般为 250~750L/h。注射灌灌水器主要有根注器和追肥枪。根注器孔径 4×φ2.5mm,追肥枪孔径为 3×φ3.5mm。
灌水量根据作物植株的大小而定,一般每次每处注水 0.5~ 1.0kg,每次灌水 2~3m3/亩。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软管移动式注射灌等灌溉,即从水窖中抽出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输水软管与注水器相连,进行注射灌溉,注水器的数量可根据抽水量的大小配置,一套设备可移动使用,每天可灌 4 亩。宁南山区连续干旱情况下,西瓜全生育期注射灌 3~4 次,灌水定额为 2m3/亩, 灌溉定额 6~8m3/亩,产量可达 2000~3000kg/亩;玉米注射灌水4 次,即苗期 1.5m3/亩,五叶期 3m3/亩,七叶期 4.5m3/亩,抽雄和
孕穗期为 8m3/亩,产量在 350kg/亩以上。
三.旱作微集雨农田利用技术
(一)适用条件及范围
适用于宁南山区干旱、半干旱区丘陵缓坡农田、旱塬耕地机修水平梯田,降雨量 320mm 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田。适用作物:种植作物重点考虑谷子、糜子、玉米、经果树种、苜蓿及其他高产饲草作物。
(二)技术要求
1. 微集雨蓄水面规格,以单元耕作带为主体,垄沟比为 60:60、
40:40,可实行一元覆盖集流和二元覆盖集流蓄水(沟内覆盖秸秆)。起垄以高出沟 12~15cm 为宜,垄上覆微膜,沟内种植作物。坡度在 15°以下耕地,可沿等高线依次水平修筑。
2. 床面整修与基施肥,①床面整修,选择厚度为 0.07~0.09mm微膜,微膜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的带型确定。一般 60:60 和 60:90 带型选择宽度为 70~80cm 的高强超薄微膜,40:40 可以选择宽度为 60cm 的地膜,进行起垄覆膜,垄高 12~15cm,播种行应紧靠沟边沿。②施肥技术,秋施农家肥亩均 3000~5000kg,每亩施入磷酸二铵 15kg、尿素 10kg,10 月初构筑垄沟带,翌年春季垄上覆膜, 待雨播种。有机农家肥欠缺时,可结合秋收耱地构筑宽带型垄沟体(60:60),将肥料在沟内条播施入耙平,翌年春季覆膜,待雨播种。③地膜类型及用量,薄膜厚度 0.07~0.09mm,用量 3.0~ 3.5kg/亩。
(三)玉米及谷子微集雨利用种植技术
1. 播种密度,微集雨节水种植技术与传统种植技术种植密度 保持一致。谷子亩留苗密度 1.5~1.8 万株,玉米留苗密度旱地
2500~2900 株/亩,有补充灌溉的水浇地密度 3000~3100 株/亩。
2. 品种选择,选择中晚熟品种,干旱半干旱地区应选择谷子 品种大同 14 号、张谷 1 号;玉米品种有中单 2 号、西农 11 号, 应尽量选用包衣种子。
3. 适期播种,一般较同类作物提早 5~7 天。墒情足时施肥、播种、覆膜可一次完成,出苗后要及时放苗;墒情差时,可先施肥、开播种沟、覆膜,然后在播种时坐水点播,也可播后待雨出苗。播种量一般谷子 0.8~1.0kg/亩,玉米 1.5kg/亩。
4. 水肥管理,当幼苗长到 3~4 片叶时及时间苗,5~6 片叶时定苗,每穴留 1 株生长旺盛的壮苗。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在距玉米根基部 6cm 处追施纯氮水溶液 3.5~5.0kg/亩,播种时未施锌肥的田块可于定苗后叶面喷施浓度为 1~2g/kg 的硫酸锌溶液。利用其他水源进行补灌,玉米、谷子一般在拔节期和孕穗期两个关键 时期进行补灌,补灌量 45~60m3/亩。
四.保水剂抗旱技术
(一)应用领域及作用
施用保水剂可提高种子出苗率,一般能提早出苗1~3天,出苗率提高7%~30%。提高移栽作物成活率,在干旱条件下,玉米种 子用保水剂拌种,幼苗的萎焉期推迟1~2天;小麦、大豆在拌有保水剂的土壤中生长,幼苗萎焉期可推迟1~3天。使土壤含水量增加7%~20%,增加土壤孔隙率7%~10%,大田作物一般可增产5%~ 17%,胡麻增产24.3%。
(二)使用方法
1. 拌种:将种子浸在一定浓度的保水剂溶液中,使种子表面形成薄膜外衣;另将保水剂与化肥、农药以及粉碎均匀过筛的腐
殖土按质量1% 配比掺和均匀;再将包过外衣的种子与混合好的土按1:3 的质量比在制丸机(小型搅拌机)中造粒。此法可使小粒种子大粒化,适于精量播种。保水剂用量一般采用种子质量的1%~ 3%较好。
2. 包衣:将保水剂与等量的填充剂(滑石粉)混合均匀,按
3:100的比例(即3kg混合物拌100kg种子),均匀拌撒在先用水湿润 的种子上。干种子吸水量以占种子重的5%~7%为宜;拌撒吸水剂之前,将种子铺成一薄层,把吸水剂放在纱布内抖动或敲打,实现均匀拌撒。该方法适于玉米、小麦、马铃薯、胡麻等作物。
3. 移栽蘸根:将吸水剂与水按1:50左右的比例配成水胶状, 然后将刚挖出并去掉泥土的移栽苗木根系放入水凝胶中蘸后取 出,水凝胶均匀黏附在苗木根上即可移栽。蘸后用塑料膜包扎根 部,一般用于树苗、花卉苗、果树苗成活率可提高15%~20%。
4. 与培养土混用:将占培养土重0.3%~0.5%的吸水剂与干培养土混合均匀后即可浇水播种。吸水剂用量过少效果不显著,用 量过多会造成吸水量过大,降低土温,使土壤透气性不良而引起 烂籽烂根。
五.耕作抗旱保墒技术
(一)机械深松耕
深松耕就是用无壁犁、松土铲、凿形铲对土层进行全面的或间隔的深位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所使用的 犁称为松土犁或深松犁。
1.全面深松
应用深松犁全面松土,松后耕层呈均匀的疏松状,深松降低了 底层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提高了降水入渗量,深松比
翻耕,小麦根量增加11%~22%,产量增加5.9%~29.6%,增产18.7%。2.虚实并存深松耕
应用杆齿、凿形铲或伴形铲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此种局部深松方式可在播种前的休闲地上进行。由于在耕层内并列存在着疏松与紧实相间的条带,是有利于降雨的深松方式,其紧实带的存在,还可以阻止已渗入耕层的水分,沿犁底层在耕作层内向坡下移动。疏松带在降雨时有利于雨水下渗之外, 雨后有利于土壤的通气及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可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有明显的蓄水及增产效果。据在宁夏固原的观测结果, 深松30cm打破犁地层后,一般30~60cm土壤中的储水量比对照多8.6%~30.1%,平均相当全年多蓄降雨80mm左右,或相当于每亩多灌一次50mm的水。
3. 深松保墒耕作技术要点
(1) 深松土壤应抢时间进行,由于目前作物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受适宜深松土壤水分制约,可用来进行深松的时间较短, 深松土壤应抢时进行。夏闲地夏收后深松蓄水保墒效果最佳,收 秋后至冬播结合耕翻整地也是一个深松的好时机。
(2) 以间隔深松,创造虚实相间土壤为好,间距视作物要求可在40~80cm之间;深松深度应在3Ocm左右,以打破犁底层为度。 过浅则达不到目的,过深不仅能耗大,效果也不很理想。
(3) 深松土壤后应配合一定的保墒措施,及时浅耕耙耱, 以减少土壤水分损失。也可以在深松犁后带一拖土器,以便及时掩埋大土缝,防止土壤跑墒。
4. 深松机具
(1) 齐齐哈尔铁岭机械厂生产的6370/735型深松机。该机配
套动力为东方红-75,重量450kg,耕深35~5Ocm,工作幅宽2.1m, 行数3行,行距60~70cm,工作效率12~15亩/h。
(2)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制的ISY-180型双梁式可调翼深松铲,该机采用三点悬挂式,可同时完成深松、碎土合缝。主要用于小麦秸秆覆盖地松土作业,也可用于其他地面状况的深松作业。其体形尺寸: 2.2m×3m×1.4m,机重300kg,深松深度50~70cm, 深松铲数量3个,压轮3个,工作幅度1.8m,配套铁牛-55型拖拉机,工作效率75亩/台班。主要适用于玉米等中耕作物秸秆覆盖地松土作业。
国产小型深松机以中科院石家庄现代化研究所研制ISL系列产
品为主,包括ISL-1牵引深松犁:双层铲作业,可创造合格的虚实 并存耕层结构。适于一家一户使用,畜力、小拖牵引均可。IST- 2小型深松机为小型拖拉机配套,双伴悬挂式双层铲作业,适于小 麦等平播作物播前整地用,可创造不同间隔的虚实并存耕作。
(二)翻耕技术
翻耕技术是土壤耕作的主要方法,它所用的主要工具是伴式犁, 一般由畜力或机械牵引,需要和耙耱、镇压等表土耕作措施配套, 方能为作物播种提供平整的田面。
翻耕一般多用有犁壁进行,有半翻法、全翻法和分层翻法。半翻法系用熟地形犁将堡片翻转135°,翻后堡片彼此相连,覆盖 成瓦状,兼有较好的翻土和碎土作用,适合一般熟地用。但其堡片覆盖不严,灭草性能不如全翻法。全翻法采用螺旋形犁壁将堡片翻转180°,覆盖严密,灭草性强,但耗能大,碎土作用小。分 层翻法采用带有小前犁的复式犁,将犁底层分层翻转,覆盖比较严密,质量较高。深耕的时间应与雨季相吻合,以便充分接纳降
水,增加土壤中的蓄水量。翻耕应在雨季前进行,以利降雨下渗; 秋季翻耕一般于秋作物收后要抓紧时间进行,尽早切断毛管,减少地表蒸发,也可接纳部分秋季降水。
翻耕深度的确定要考虑气候、土壤状况、作物生长特性、农机具性能及经济效益等因素。一般畜耕深度在13~16cm,机耕宜在20~25cm,最好打破犁底层。
(三)中耕保墒
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对土壤进行的耕作措施,如通常说的锄地、耕地、铲地、趟地等都属于中耕的范围。由于降水、灌溉、踩踏、 机压等多种原因使表土板结或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这时必须进行中耕。中耕可疏松表土、切断毛管水的上升、减少水分蒸发、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增加降水渗入以纳蓄降雨、提高地温、加速养分的转化、消灭杂草、减少水分养料等非生产性的消耗,以利作物的生长发育。
(四)少耕免耕技术
免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耕作技术。免耕法是相对传统耕作次数较多而言,从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发展到一定限度内免除一切耕作,用特定的免耕播种机具一次完成灭茬、松土、开沟、 播种、施肥、撒药、覆土、镇压等作业,此后在作物全生育期内仅用除草剂抑制杂草,不再进行任何田间作业,直至收获的耕作方法。
少耕免耕法只有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性质、地质、地貌,并 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覆盖是少耕免耕的重要 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 覆盖是免耕增产的重要保障,覆盖直接影响少耕免耕效果。为保证少耕免耕效果,应根据田间主要杂
草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少耕免耕法播种前必须完全消灭再生 杂草;作物出苗后,生长期短的作物可选择长(速)效除草剂,抑 制杂草与幼苗争水、争肥、争光照;喷施时应结合当时天气状况 及农田小气候状况,一般在雨前或雨后进行。
(五)耙耱保墒
耙耱保墒是通过耙耱土地而达到保墒的一种耕作措施。耙耱是耙地和耱地的总称, 耙地是利用钉齿和圆盘耙在犁耕后、收获后、播种前和幼苗期常用的表土耕作措施之一;耙地是利用耙子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之一。耱地和耙地常常联合进行,具有碎土、 平地和轻度镇压土壤的作用。同时在表土形成一极薄的干土覆盖层,保墒效果特别明显。
秋耕后及时耙耱对土壤水分及地面状况影响极大,结合施肥, 并进行耙耱,其保墒效果将更好。宁夏地区,7~9月降雨量较多, 但此时也正值日照强烈的高温季节,在100多天的夏秋期内,常损失水分150~200mm左右,伏耕后可减少水分损失100mm以上。秋深耕以后,雨季已过,气温尚高,土壤水分尚未冻结,耕后不及时耙耱、碎土保墒,会引起土壤水分的严重损失,地面形成大量的干土块,将严重影响春播。
雨后土壤蒸发面的位置位于地表, 随着地面的不断干燥,蒸
发面随之下移。在降雨或灌水后, 及时进行耙地或中耕,能降低蒸发面的位置,将有利于保存土壤中的水分、破除板结,耙地应 形成“上虚下实”的耕作层,以免漏风跑墒。
早春解冻土壤返浆期间,上层土壤的水分比较充足,也是耙地保墒的重要时期。在土地刚刚解冻达3~4cm深,土壤下层尚有冰凌,昼消夜冻时就开始耙地,以后随消随耙,反复进行2~3次,
使地表形成一层疏松的干土层,切断毛管水的运行,以保持土壤 水分。
(六)镇压保墒及提墒
镇压是利用农用镇压机压紧耕层及压碎表层土块的耕作措 施。镇压具有平整土面,将土壤下层的水分提升到上层,同时防止水分蒸发,即提墒和保墒的作用。
土壤水分的损失主要是在土壤内部气化,通过较大孔隙向大气扩散而损失。进行镇压,压碎地面土块,阻塞较大的孔隙,封闭地面裂缝,能减少土壤气态水向大气中的扩散,起到一定的保墒作用;镇压也可使土粒紧密,促使土壤水分上升,起到提墒的作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对保证全苗及提高产量均有一定的效果。
播种时,随用碾子镇压,使种子与湿土密切接触,便于种子萌发;在出苗前1~2天,进行黄芽碾,使出苗整齐;出苗后,幼苗长出2~3片叶子时,选择晴天下午,进行青苗碾,既能蹲苗提墒,又能适当控制地上部的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次生根增加, 降低植株高度。经过播后三次镇压,可使出苗整齐、苗粗苗壮, 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镇压的季节:冬季地面土块较多时,容易透风跑墒,需要进 行冬季镇压,使碎土比较严密地覆盖地面,以利于保墒和聚墒; 土壤耕翻与播种期相距太近,耕层太松,影响播种、保墒和作物 正常发育,应镇压后再播种;播前土壤表层干土层太厚,种子不 宜发芽或发芽不好,需要进行播前镇压提墒,以利种子发芽;镇 压一定要选择在地表干燥时进行,以免镇压后表土发生板结,压 后还必须进行轻微的耙耱,使表面有一薄层虚土,以防止水分蒸 发;麦田的镇压一定要避免压坏麦苗。
六.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技术
地膜覆盖是把聚乙烯塑料薄膜铺在田面上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在宁夏及周边地区,春季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2℃~4℃, 耕层土壤水分增加1%~4%,地膜覆盖的作物一般比裸地增产20%~ 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100%。
(一)地膜覆盖的方式
1. 行间覆盖:又分为隔行行间覆盖和每行行间覆盖。隔行行间覆盖是作为行间按覆膜带与裸露带相间分布;每行行间覆盖是在每个播种行的行间都覆盖一副地膜。
2. 根区覆盖:把地膜覆盖在作物根系部位,又可分为单行根区覆盖和双行根区覆盖。单行根区覆盖是每一播种行覆盖一副地膜;双行根区覆盖是一副地膜覆盖两个播种行和一个行间。
3. 平作覆盖:不用筑垄做畦,直接将地膜覆盖在整好的土壤表面,膜两侧边10~15cm压埋在土床两侧的沟内。铺膜时只在土 床两侧开出埋膜沟,不大量翻动土壤。多采用膜内两侧平行双行播种,一般窄行33~40cm,宽行60~66cm,地膜覆盖在窄行的两 行作物上。
4. 畦作覆盖:有平畦覆盖和高畦覆盖。高畦覆盖畦面中央部位稍高于畦面两侧,土床断面形状多为梯形和圆拱形,特殊要求的有“屋脊形”。用地膜把宽度小于膜宽30~40cm的高畦包封起来,膜两侧边分别压埋于畦两侧的沟内,畦上种植2行或多行作物。
5. 垄作覆盖:一垄上覆盖单行或两行作物,根据垄的高度, 又分为高垄双行覆盖和低垄双行覆盖。低垄双行覆盖一般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窄行上筑垄,垄高6~10cm,垄宽66~80cm,垄上覆 盖薄膜,每垄上种两行作物,适于雨量较少地区旱地;高垄双行
覆盖的垄较高,约16cm,其他方面同低垄双行覆盖,适于雨量较 多的湿润地区。
6. 沟作覆盖:有平覆沟种和沟覆沟种。平覆沟种是在播种前开沟,沟深约7cm,沟宽12cm左右,播种于沟内,然后把地膜覆盖 在沟上,适于半干旱地区的旱作田;沟覆沟种是在播种前起垄造沟,垄高约15cm,垄宽约65cm,两垄之间的沟底宽80cm左右,播种前在沟内灌水压碱,在沟内播种,然后在沟内覆盖地膜保墒增温。
(二)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1. 选用无色透明超薄(厚0.07mm)塑料薄膜,既可减少地膜成本,又有利于透光增温。膜的宽度应根据作物种植方式决定,双 行膜宽选用95cm,单行为45cm。
2. 浇好播前水,足墒播种,施足底肥,平整好土地,根据播种 宽度打好垄沟,垄高20~40cm。
3. 播种后用机械或人工铺膜,注意把膜面展平拉直,膜四周用 土压严,每隔2~3m压一锹土防止风吹破膜。铺膜前可喷除草剂消 灭杂草。
4. 春季地温回升后,在膜上打孔放苗出膜。如打孔后遇雨表土板结,要及时破除板结层,助苗出土。出苗后要及时疏苗、定苗、 补苗。
(三)地膜覆盖栽培注意事项
1. 覆膜作物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对水肥较敏感,要加强水肥 管理,防止早衰。
2. 作物生育阶段提早,田间管理措施也要相应提前。
3. 揭膜时间应根据作物的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而定,若春季
气温回升快、多雨可早揭膜,低温少雨时则晚揭膜,甚至全生长 期覆盖。
4. 作物收获后,应将残膜捡净,以免污染农田。
七.抗旱造林技术
(一)截干处理:萌芽力强的树种可将苗干截掉,柽柳、紫穗槐、柠条等灌木树种苗木以及刺槐、榆树、臭椿等小规格乔木树种苗木,截干保留主干 10~20 厘米,较大规格乔木树种臭椿、刺槐、杨树、垂柳等苗木,截干保留主干 150~200 厘米。经济树种苹果、枣等一般按定干高度短截。截干可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二)苗木浸根处理: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栽前对根系浸水 1~3 天,使苗木吸足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生根粉处理:应用ABT 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使用时,一般是将裸根苗根部放入 ABT3 号(或国光生根粉)25ppm 溶液中浸泡 1 小时,或用 ABT3 号(或国光生根粉)25ppm 溶液和成泥浆,苗根蘸泥浆造林。
(四)生根保水剂处理:生根保水剂具有强力快速吸水、高度保水、反复供水的突出特点,可以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纯水,可为苗木根系直接提供水分。使用时,将生根保水剂与水按 1:200 的比例充分吸水,形成冻状物,蘸根后造林。也可将
10—15 克生根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苗木根部后覆土, 或栽植实如保水剂、灌水。
(五)植物蒸腾抑制剂处理:选择无风、晴朗的早晨或傍晚, 将蒸腾抑制剂用水稀释 200—500 倍,均匀喷洒于苗木的叶面和枝干,以滴水为度,可有效抑制苗木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
(六)深坑低埋造林:整地时树坑要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 20—30 厘米,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七)覆盖造林: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 农作物秸秆、石块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或覆一层黑色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八)苗干套袋造林:经济林树种苗木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但及时观察苗木发芽情况,去除套袋。也可采用草绳缠绕苗干,防止水分散失。
技术联系人:桂林国 13895613299
相关知识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工作
小麦抗旱播种技术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简介
科技农业抗旱措施方案.docx
农业抗旱措施技术措施
璧山: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到璧山调研指导农业抗旱
节水农业——节水技术
这份农业抗旱宝典,请您收藏
青海乐都抗旱造林整地技术浅析
网址: 农业春夏抗旱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0706.html
上一篇: 5种花不怕旱,就怕涝,浇水太勤的 |
下一篇: 抗旱的花卉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