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回望你们走向西方的历程

回望你们走向西方的历程

现在,当我们看到各处种着的梅花、玉兰、茶花、牡丹时,觉得是一件多么稀松平常的事情啊,这些花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够见到它们,还有包括连翘、锦带花、绣球花、棣棠花和大花铁线莲等等。

但是这些原产中国的花卉,在18到19世纪初,是许多植物先人历尽千辛万苦,才将它们从遥远的东方移植到了欧洲各地。原本,那些西方人以为,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这些中国常见的花卉图案,那些花瓣卷曲的菊花、层层叠叠的牡丹,只是东方人的一种想象。他们认为这些造型奇特的花卉根本不可能存在。不过,当前往中国的传教士们证明了这些植物的存在后,这让欧洲的植物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从此,开启了寻找中国植物之路。

《异域盛放》 倾靡欧洲的中国植物

作者(英)简.基尔帕特里克(Jane Kilpatrick)翻译俞蘅

这就是《异域盛放:倾靡欧洲的中国植物》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故事。早期的西方植物爱好者,在中国寻找神奇花卉,这中间,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和经历。特别是植物要运抵英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植物经受不了几个月的海上颠簸,温差骤变,经风历雨,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棵幸运到达英国的植物,要付出一千棵植物死亡的代价,按每棵植物在广州的平均售价计算,成功引种英国的小部分中国植物里,每株的实际花费不会少于300英镑,可以说在引进中国植物上,西方人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是最终只有少量的植物栽种成功,回报甚微。

直到后来发明了沃德箱,情况才有了大的改观,植物虽然经过长途跋涉仍能安然无漾。

沃德箱的原理是植物放在密封玻璃容器中可以形成它们自己的小循环,植物通过吸引土壤中的水分,补充由叶子蒸发掉的水分,水蒸气凝结在玻璃壁上,以液态水的形态流回到土中,这样就保证了植物生长时的水分的自给自足;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又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进行自我呼吸,确保生长的植物可以长时间不和容器外面的空气接触。

其实,如果没有这些先人,今天的西方人的花园里,也能够出现像杜鹃、山茶、牡丹那样美丽的原产中国的花,当然,也许引进的时间要晚一些,但那个时代,众多植物爱好者和研究实践者们为之坚韧不懈,始终如一,对植物的这一份热忱和钻研精神,还是很让我们惊叹的。

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今天,很多在国外的植物园、花园里生长得很好的原产中国的植物,在它的原产地,可能已经灭绝了。我们是不是还要感谢当初的植物猎人呢?

詹姆斯贝迪瓦写给昆宁汉姆的采集标准:

“恳请注意采集树木或草本植物的花、种子或果实;如果没有,则采集它现有的一切;靠近植物根部的叶子如果不同于植株上部的叶子,为了使标本完整,最好叶根一起采集。采集后,切记将标本夹在书中或牛皮纸页里,每周更新一次,防止标本本身或纸张腐烂”。

支持草木有语和小丸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欧式花艺的发展历程
别过暮春,走向浅夏
唐宋园林:回望历史的一扇花窗
中国插花艺术兴衰历程
西方园林历史与艺术
西方环境美学在新世纪的深化与拓展
西方花艺发展史
一枝花的历程
谈花卉题材在西方油画中的表现
西方花艺的“前世今生”

网址: 回望你们走向西方的历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11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东方草木之美》:“留洋”多年的
下一篇: 《中外花文化差异》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