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三)清至民国是中国兰花栽培鉴赏文化的相对成熟阶段

       清代,江浙地区养赏兰花到了昌盛时期,兰花著作更多。如清初鲍薇省的《艺兰杂记》,专著总结了前人赏兰心得,继《南中幽芳录》后首次以文字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春蕙兰的“梅、荷、仙”等瓣型,还把兰花归纳为“五瓣分窠”、“分头合背”和“连肩合背”等类型。杨复明在《兰言四种》的〔宜兴兰〕中说:“海昌吴槎客〔桃溪客语〕:荆溪之兰,远近诸山谷皆有之。凡春、夏、秋三种,春兰一曰草兰,一茎一花,亦有一茎二花者,俗称并头兰。瓣以荷花为上,柳叶为下,玉版为优,蜡版为次;心有纯素及桃腮、鹤顶红、西施舌等目。大要以素心而荷花瓣者为上品。好事家每遇花时,则设宴会以第其高下。夏兰即蕙也,每茎花自六七至十五六朵不等,素心者尤珍。秋兰形同春兰,叶短阔而柔,香逾春夏二兰,颇不易得。槎客名骞,清乾隆时人,尝结庐宜兴桃溪下,搜剔溪山,爬疏人物,著为客语,语兰一则,不减明之陈古白陈定生之论阳羡兰。余近撰古今兰辨曾悉载之。”兰花“瓣型学说”的提出,开辟了江浙兰蕙鉴赏的全新天地。这种瓣型的辨别,仍为现今艺兰界所应用。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1796),分为四卷:卷一为花品和本性,卷二为外相及培养,卷三为防护和杂说,卷四为引证及附录,书中有不少独到之处。屠用宁的《兰蕙镜》(1811),吴传云的《艺兰要诀》(1811),嘉庆癸酉十八年开始即1813---1835年方时轩著有《树蕙篇》, 同治年间的《兰蕙真传》(1864年),文中收录了春兰小蕊头形八法、论述春兰蕙花的瓣型选取和兰蕙头形八法, 1853年--1865年之间《蕙花图谱》,张光照的《兴兰谱略》(1876),许鼐禾的《兰蕙同心录》(1865),袁世俊的《兰言述略》(1876),《费梦仙兰画谱》、岳梁的《养兰说》(1890)等都相继出现。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鼐禾的《兰蕙同心录》,这是第一本有兰花墨线图的兰谱。《兰蕙同心录》内容丰富,共分两卷。卷一叙述兰花栽培知识,如“场地、泥土、灌溉、栽盆、分根、蔽日、御冻”等项。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记载了57个品种,绘了花形图。最后还附录了浙江萧山沈沛霖的分栽兰蕊头形八法。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除此外,这一时期有关记载兰花的书藉还有很多,如文震亨的《长物志》,陈淏子的《花镜》,杨子明的《艺兰说》,查彬的《采芳随笔》,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周怡庭的《名种册》,孙待洲的《心兰集》,陈研耕的《王者香集》,周荷亭的《种兰法》,刘孟詹的《艺兰记》,余姚黄氏《兰蕙镜》,杜筱舫的《艺兰四说》,刘文琪的《艺兰谱》,金石寿的《培兰要则》,区金策的《岭海兰言》等等。其中陈淏子的《花镜》是1688年出版的,对瓯兰、蕙兰、建兰、箬兰和风兰的记载较详,并附有兰花释名,也描述了形态和栽培要领。清代编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在博物汇编草木典(卷8l—84)内,记载了有关兰花的书藉及其内容,并且详录了古代名人所写的有关兰花的诗词歌赋。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清代,除诗词歌赋外,小说成了主要的文学艺术作品。《聊斋志异》、《红楼梦》、《夜雨秋灯录》等作品中,常有兰亭、兰苑、兰室等与兰有关的场景描写,兰花成了小说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清代画家中,郑板桥可谓画兰专家,他在一生中画兰无数,题画兰诗就计80多首。与郑板桥并列“扬州八怪”的李方膺、金农、汪士慎等也都以画兰著称于世。此外,还有石涛、朱耷等也擅长画兰。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清代,兰花造型已普遍应用于建筑、家什及各类器物和工艺品。清代,兰花还广泛用于人们交往礼仪中,形成了一种民风民俗世代流传。如在江浙一带嫁女、祝寿、乔迁时送兰的风俗十分普遍,甚至就连兄弟分家,兰花也要计入财产。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清代,还出现了“摆花会”形式的兰花展览。袁世俊1876年写的《兰言述略》,其卷四附录里有:“沪城每年一次于邑庙内园,自乾隆时起,至今未替。从前与会者,凡三十余人,各出一金,以作公分,或者不敷,则会首几人公贴。自庚申后,赴会者仅十人,或送香烛,所费乏为首者当之”。正是如此,自清初开始的在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各种形式的摆花会,持续不断,渐成风俗,进一步推进了兰文化的普及。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清末以后,江浙一带大小战事不断。尽管在战火硝烟中,不少的兰蕙名种、珍种先后毁于战火,然而养兰人并未由此而减少,在江、浙、沪一带艺兰名家辈出,兰蕙新品不断涌现。当时许多地方报纸,时常会有关于兰花的报道,如无锡的《锡报》还专门开设了“艺兰专刊”,定期报道兰情,刊出内容涵盖了“品种鉴赏”、“种养技艺”、“艺兰故事”、“兰花新闻”、“兰花文化”等诸多方面。1923年,“九峰阁兰苑”主人吴恩元编撰和在上海文明书局工作的唐驼校订的《兰蕙小史》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三卷,搜集了100多种兰花名品的照片或图,书中列有兰蕙失传名种17个,旧传名种29个,兰蕙新种95个,且对兰蕙瓣型、栽培管理等作了系统论述,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艺兰专著,是第一本印有兰花照片的兰书。作者将前人的植兰方法及本人的心得体会融会贯通,在书中将春兰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瓣和蝶瓣”,把蕙兰分为“赤壳、绿壳、赤绿壳”。直至今日,这一分类方法仍被大多数艺兰者所应用。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这个时期的《艺兰花谱》、《朱志桐先生兰谱》、《莳兰实验》、《兰言四种》、《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王叔平兰蕙图谱》、《艺兰秘诀》等兰谱兰著对后世的兰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29年,当时北京的著名画家于照根据自己在北京地区养兰的体会,写就了《都门艺兰记》。1930年,夏诒彬的《种兰法》记载了各种兰花,有地生兰和附生兰,内容有种类、栽培方法、病虫防治等等,是一本普及性质的兰书。这一时期,现代植物学家唐进及汪发缵在《东亚兰科研究资料》中,比较系统地整理了包括兰属在内的东亚兰科植物,为以后的兰花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抗日战争前后,日本东京小原荣次郎在我国江浙一带搜集兰蕙名种七十多种携去培养,并引用我国的资料,编著了《兰花的解说(附培养法)》、《兰之种类和培养》、《兰蕙要览》、《趣味之友》、《兰华谱》等,都是专门介绍我国兰花的专著。并成立“兰蕙同心会”、“国香会”、“兰香”等兰花组织。大批江浙的兰蕙传统名种流往日本,与此同时大量名种却在国内被毁。江浙一带也只有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地少数有财有势的商贾巨头,豪门达官还能坚持莳兰。

---梁溪阅馨阁

相关知识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兰花鉴赏三十六字诀
中国植物学发展史略——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
中国兰花栽培与鉴赏
中国兰花的鉴赏.doc
兰花养殖鉴赏1000问 第二篇 兰花欣赏(三)兰花鉴赏.doc
兰花鉴赏
中国兰花的鉴赏标准简介
中国兰文化史略:明清时期的兰花
中国兰花奇花艺研究及奇花名品鉴赏

网址: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43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瓣形理论与兰花鉴赏(一)
下一篇: 兰花鉴赏——春兰-中国兰花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