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病害的诊断2.pptx

植物病害的诊断2.pptx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保护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基础》课程组教学单元3植物病害诊断子单元3-4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及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保护基础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及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了解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及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掌握各类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能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学习目标

一、植物病害的诊断步骤

1.田间观察

观察病害在田间的分布规律——是零星的随机分布,还是普遍发病,有无发病中心等。调查询问病史——了解病害的发生特点、种植的品种和生态环境等。

植物病害的诊断2.症状观察

及时观察和检查植物病害标本——对发病部位、病变部分内外、典型病征及不同发病时期的病害症状作详细的观测和记载。有些无病征的真菌病害标本——适当保湿后,再进行观察。3.采样检查

识别有病植物的内部症状确定病原类别对真菌性、细菌性病害以及线虫所致病害的病原种类做出初步鉴定4.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

植物病原物的病原性确定的依据——柯赫氏法则首先分离病原菌并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接种材料再将病原菌接种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体上,在被接种的植物上又产生了与原来病株相同的症状同时又从接种的发病植物上重新分离获得该病原菌,即可确定接种的病原菌就是该种病害致病菌。5.提出适当的诊断结论最后应根据上述各步骤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适当的诊断结论,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或制定防治对策。

二、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一)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征,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

3.有明显的枯斑或灼伤

4.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二)侵染性病害——常分散发生,有时还可观察到发病中心及其向周围传播、扩散的趋向,大多有病征。

1.真菌病害常在病部产生典型的病征——如锈粉、黑粉、白粉等。对于病部不易产生病征的真菌病害——用保湿培养镜检法缩短诊断过程。徒手切片法,切下病部组织作镜检。必要时,则应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及接种试验。2.细菌病害表现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症状,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田间症状特点:产生局部坏死病斑的植物细菌性病害,初期多呈水渍状、半透明病斑;腐烂型细菌病害,腐烂的组织黏滑且有恶臭味;萎蔫型细菌病害,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切断病茎,用手挤压,可出现混浊的液体。萎蔫型细菌病害病茎挤出的混浊液体简单易行可靠的诊断技术——病部徒手切片镜检喷菌现象。即剪取一小块(4mm2)新鲜的病健交界处组织,平放在载玻片上,加蒸馏水一滴,盖上盖玻片后,立即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是细菌病害,则在切口处可看见大量细菌涌出,呈云雾状;在田间,用放大镜或肉眼对光观察夹在玻片中的病组织,也能看到云雾状细菌溢出。细菌菌溢现象的显微观察3.植原体病害症状特点: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植原体。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但对青霉素不敏感。4.病毒病害症状特点:有病状没有病征。病状多呈花叶、黄化、矮缩、丛枝等,少数为坏死斑点。田间表现特点:一般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至植株的其他部分。系统侵染,引起的坏死斑点通常较均匀地分布于植株上。在高温条件下,植物病毒病时常会发生隐症现象。病毒病害的诊断及鉴定较复杂,通常要依据症状类型、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对环境条件的稳定性测定、病毒粒体的电镜观察、血清反应、核酸序列及同源性分析等。5.线虫病害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部生长不良和局部畸形等,似缺肥症状。一般在植物的受害部位,特别是根结、虫瘿内有线虫虫体,可以直接或分离后镜检诊断。危害植物地上部的线虫和根内的寄生线虫——从病组织上分离;根的外寄生线虫——需要从根围土壤中采样、分离,并要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才能确定其病原性。

相关知识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
植物病害诊断教学大纲(4页)
植物病害诊断仪快速诊断植物病害的优势盘点
植物病害智能诊断技术.pptx
植物病害识别技术—植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pptx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检测仪让植物病害诊断科学及时
园艺植物保护园艺植物病害诊断方法园艺植物病害诊断方法.ppt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PPT精品文档下载

网址: 植物病害的诊断2.ppt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47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病害分类
下一篇: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专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