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播出时间】
1月28日19:50
【播出平台】
江苏教育频道
第四期“带着大家看展览”,将走进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一起观看“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本次展览展出赵无极油画作品129件,及重要作品和相关文献共200余件,是在中国举办的亚洲最大规模赵无极回顾展。就让我们从一场展览开始,理解一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感受赵无极自由而旺盛的生命想象,体会那个时代下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气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抽象艺术并不难懂。
抽象,并非大家想象中的一挥而就。
恰恰相反,想要画好抽象,需要极为扎实的写实功底。
“从写实到抽象,你的抽象才会有内涵。”抽象大师如赵无极,也是从静物苹果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磨练自我的写实造型能力。
《无题(有苹果的静物)》
(Sans titre [Nature morte aux pommes]),1935-1936年,布面油画,46 × 61 cm,摄影:Antoine Mercier
15岁,赵无极便考入了国立杭州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作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赵无极的几幅写生在色彩和构图上技压众人,成为吴大羽和潘天寿的重点培养对象。
年少时的赵无极相当叛逆,他不爱那些墨守陈规的中国画,不临经典,不画山水,总是设法逃课,对待考试也是随便画个大墨团草草了事,气得老师要开除他,多亏校长林风眠说情才将其留下。
1935年,赵无极在国立杭州艺专
那一年的赵无极看腻了传统的中国画,他从杂志和巴黎的明信片中,认识了塞尚、马蒂斯还有毕加索,他们的强烈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都让赵无极惊叹不已。他开始如饥似渴地搜寻每一本和现代派有关的杂志,夜以继日地模仿大师们的作品,探索着更加生动、自由的绘画风格。
本次展览的第一板块:两个传统,便为大家回溯了赵无极前期的创作历程。
《无题(风景或高脚屋)》
(Untitled [Landscape or House on Stilts])
1948年,布面油画,81.2×65.2cm
《我在杭州的家》(Ma maison à Hangzhou)
1947年,布面油画,65 × 80.7 cm,版权保留(Reserved rights)
《无题(风景或高脚屋)》、 《我在杭州的家》,都是赵无极早期的实验作品。自然和记忆是他汲取灵感的重要来源,他运用鲜艳或浓烈的色彩,努力摆脱传统绘画的枷锁,不断探索着现代艺术的新形式。
1948年,赵无极终于来到了心中的圣地巴黎。
他开始尝试油画、石板画,外出游历写生,沉醉于欧洲的艺术氛围。在遍游欧洲的那段时间,赵无极将沿途所见的城堡、小镇、港口,以一种“破坏性”的抽象方式纷纷入画,这是一种完全西化的表达形式,他不想被贴上中国艺术家的标签,不愿被他口中的“中国玩艺儿”所束缚。
直到保罗·克利的出现,才让赵无极彻底改变了想法。
《节日的村庄》(Village en fête)
1954年,布面油画,96.5×130.5cm
《悬浮的村庄》(Suspended Village)
1956年,布面油画,58.4×50.8cm
过去的经历并非毫无价值,正是无数个过去的瞬间累积,才塑造了现在与未来的模样。保罗·克利曾踏上埃及之旅,探寻洞穴中的原始表达。而赵无极也在保罗的影响下,开始追溯中国的艺术根源,从商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中重新发掘符号的起源,“甲骨文系列”由此诞生,赵无极也由此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他创新地将甲骨文、钟鼎文等古代文字拆解、组合,与西方的油彩相互融合,将观者引入东方远古文明的浩瀚之境。
然而,好景不长。1956年,赵无极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
妻子的出走,好友的离世,让他终日沉醉于酒精,创作的风格也开始转向沉郁、混沌。他完全取消了画面中的细节,以一种大开大合的写意笔法,画出了飘渺的梦幻之感。大面积的色彩,投射出朦胧的火光、水色、天空、雾气,你无法确定他到底画的是什么,却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宣泄,而这也是赵无极最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的阶段“狂草时期”。
《22.07.64》
1964年,布面油画,162 × 200 cm
本次展览的第二板块:融会共生单元,集中展现了赵无极“狂草时期”的经典作品。此时的赵无极,放弃了作品的命名,仅仅以创作日期为题,更加突出了画作本身的意义。中国书法的线条被赵无极挥洒入画,时而密集、时而稀疏,犹如宇宙混沌时的骚动,将他的满腔心绪宣泄纸上。
画作无题,心绪有声。这一件件无题的作品,就像是他的日记,记录着赵无极那几年的人生际遇。这中间有他的思乡之殇、丧妻之痛、行旅的焦灼,还有无望的长吟,他用写意的狂草之笔中记下他每一日的不安与争斗,黑色、褐色等暗色是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基调,他的笔触如同风驰电掣一般,激烈而充满力度,使画布跃动起来。
同时,赵无极开始尝试更大尺幅的创作,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13.02.67》
1967年,布面油画,200 × 300 cm
《13.02.67》是他在1967年尝试的巨幅油画,长3米高2米,画面中黑与白的对比、分割,很像是中国太极八卦图的构图方式。在西方,很少有人会大面积地运用黑色,赵无极将中国水墨画中“墨分五彩”引入创作,塑造出丰富的细节变化,让原本厚重的油画也有了一种晕染流淌的感觉。
自此,中与西,古与今,动与静,虚与实,交汇于他的画布之中。
赵无极的人生之路,是一条不断被摧毁,又不断重建的路。
1972年,第二任妻子陈美琴的去世,让赵无极再一次陷入了深渊。那条原本清晰的道路,也因为意外的打击,又逐渐变得模糊。
人生的这条路,来来往往,反反复复,不断得到却也不断失去。此时的赵无极已经年过半百,他还能抓住什么?他还想探索什么?
《无题》,1970年,纸本水墨,28 × 27.5 cm,赛努奇博物馆藏,法国巴黎,© Adagp, Paris
《无题》,1975年,纸本水墨,54.5 × 53 cm,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_ 工业创造中心藏,法国巴黎,© Adagp, Paris
《无题》,1980年,纸本水墨,96 × 95 cm,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中国杭州
或许是想要逃离,或许是寻求疗伤,水墨在此时,进入了赵无极的视野。
起初的赵无极并不在意水墨,只是将其视为闲暇时的放松,随手涂抹便能成画。亨利·米修却鼓励他:“你画得很好,和以往的中国传统不一样,为什么不继续画?”
在好友的启发下,赵无极曾经浓烈的“狂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东方式的“留白”。在东与西之间,赵无极尝试消解两者的边界,以一种西方现代的语言,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空灵”与“精粹”。厚重的油彩被赵无极稀释成淡色,以水墨画的形式流动在画布之上,营造出别样的水墨韵味。
“谁能了解,我花了多少时间来领悟塞尚和马蒂斯,然后再回到我们传统中我认为最美的唐宋绘画?”赵无极笑道。
展览的第三板块如镜他山和第四板块无限生机,都是赵无极拥抱传统后的创作新生。
《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是本次展览中最大尺幅,也是最重磅之一的作品。亨利·米修是赵无极一生的挚友,每当赵无极遇到困惑的时候,困难的时候,亨利·米修总是鼓励并支持。尽管这幅作品是抽象画,你却能从中感受到光华初现、万物生长的意蕴。表达了赵无极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旋转手机横屏观看
《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1999年4月-2000年8月——三联画》
(Hommage à mon ami Henri Michaux, avril 1999-août 2000-Triptyque),1999-2000年,布面油画,200 × 750 cm
70年代,赵无极多次回到祖国。祖国的壮丽山川和风土人情,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活力,这些元素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激活了深植他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出走半生,终将回归。
《18.03.2008》是赵无极人生中的最后一张油画,涌动着他对杭州西湖的记忆。画面中的风掠起枝叶,倒映在西湖的水面上,瞬间即为永恒,无言地映射出赵无极晚年的内心世界。
《18.03.2008》
2008年,布面油画,116 × 89 cm
摄影:Dennis Bouchard
从叛离到和解,从叠加到交融,通过这次展览,我们看到了赵无极长达半个世纪的人生自传,这中间有少年的叛离、中年的融合还有晚年的广阔。在对母体文化的一次次“叛逆”中,赵无极求得了艺术的重生,他是中国古典和西方现代的文化摆渡者,以诗意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中国人的独特感知方式,构建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近距离欣赏赵无极的作品。在这里,我们能够品味他独特的人生轨迹,探寻他不断变化的抽象之路,体验他如何通过艺术诠释出对生活的热爱。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月20日。
All works by Zao Wou-Ki:©Zao Wou-Ki-ProLitteris,Zurich
【上期回顾】
往期·推荐
1.江苏省文化馆“带着大家看展览”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项目新年正式上线2.“笨小孩”文徵明的顶级朋友圈,吴门四家齐上阵3.穿越千年时空,壮游桨声灯影里的运河百景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出处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微信号:JSBCeducation)
来 源|江苏公共文化云
编 辑|陈佳莹
原标题:《带着大家看展览 | 亚洲最大规模赵无极回顾展:重新解读抽象艺术的密码》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看展览
带着这张地图 让你一日看尽世界花
看展览 做陶艺 天津博物馆广彩瓷器展等您来
展会展览
格雷带着茉莉花结婚请柬图片
带着复活节彩蛋和水仙花的小孩图片
中国医学装备展览会在重庆举行 看机器人给花朵“做手术”
带着水仙花和复活节彩蛋的复活节鸟图片
婚宴桌花大家看
逛花市 买年货 看展览 龙岗人春节这样过
网址: 带着大家看展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5648.html
上一篇: 花径 |
下一篇: 蒜香藤的养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