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石楼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上传

花石楼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上传

1、花石楼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摘要:八大关风景游览区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整个景区的中部,西临汇泉湾南接太平湾,面积为67公顷,是精湛的世界建筑艺术与独具匠心的庭院绿 化完美的结合。而位于青岛第二海水浴场东端的岬角上有一座临海别墅,则是八大关 代表性建筑,这就是著名的花石楼。花石楼是一座城堡式的别墅,融合了西方多种建 筑艺术的风格元素,呈现出多元化的建筑艺术景观,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关键词:花石楼,古典主义,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洛可可青岛德式建筑概况青岛近代史上先后经历了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的统治,经过百年的建设与发 展,逐步形成了欧式建筑特别是德式建筑为主要特色的

2、青岛城市近现代建筑艺术文化 景观。虽然在青岛的殖民历史中德国的殖民统治并不算长,但它的整体城市格局是由 德占领时期的规划的,所以建筑中包含了德国的青年派、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 拜占庭式以及折中主义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体现了文 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得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所形成的城市艺术建筑景观,不 但是青岛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构成了青岛丰富多彩、错落有致的城市特色。八大关风景游览区概况“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 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 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

3、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 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 里下榻。八大关别墅区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 称。这里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 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 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 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 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

4、秋末花开不断,被 誉为“花街”。“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名异,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 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 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 筑博览会”的美誉。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 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 函谷关路、正阳关路(及正阳关一支路、正阳关二支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 荆关路、居庸关路。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八大关的 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结合在一

5、起,十条马路两侧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 的鲜花。人行道树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 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 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因为里面道路都是以长城关隘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函谷关、居庸关、嘉峪关 等。其实里边一共有十条以“关”来命名的道路,但通常叫八大关,是与八大峡相对 应的。八大关内每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 之说,例如:韶关路的碧桃,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紫荆关路的雪松等等,形成了四 季有特色,路路花不同的景观

6、特色。此外,八大关共有公共绿地40多处,面积约6 万平方米。八大关的另一特点就是它的建筑物,在解放前,这里曾是各国驻青岛领事 馆所在地,因此这里集中了英、法、美、日、俄等24个国家200多个不同风格的建 筑。花石楼建筑背景1929年8月俄国人涞比池向市政府申报:“黄海路地皮一处,千余平方米,认为 该处地势临近海滨,风致优雅,极宜于建筑,故拟在该地段内建筑楼房,以作消夏之 处”经批准后,由刘耀原设计,开始施工,1931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277.15平方米, 耗资8000大洋。花石楼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罗马式的风格,也有 哥特式的建筑特色。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

7、得名花石楼。花石楼主体共分 五层,顶层为观海台,侧有铁尖顶。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的建筑物正面造型,别 致有序。而既可用于栽花,亦可用作晚间燃火照明的楼门台阶下花岗岩石尊,足见设 计者之匠心。相传解放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也有老百姓说蒋介石也 在此避过难等等,总之关于花石楼的传说是太多太多。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 贵宾的馆舍,门牌为黄海路18号。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 陈毅元帅第一次到青岛时就住在花石楼,对青岛留有极深的印象。他说,“五四” 运动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青岛,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打了许多年的仗, 终于来到了 青岛。他还借来胶澳志,详细阅读了青岛的历史,并

8、写下了长诗初游青岛。 花石楼与影视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神圣的使命 、白雾街凶杀案、 总统行动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值得一提的是,花石楼前立着两块截然不同的标志牌。其中一块花岗岩石碑,是 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于1984年7月27日设置的,将花石楼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碑上注明花石楼1903年由德国人所建。另一块不锈钢制作的标志牌,是1997 年6月青岛市旅游局设置的,注明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花石楼列为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而此牌记载的“花石楼”始建时间是1930年至1931年,由白俄贵族 所建。出现这种不同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至今仍在进一步考证中。花石楼花石楼位于享

9、有“中华历史名街”之称的八大关,并被列为青岛十大建筑之一, 是八大关建筑群中最经典和最具代表性的城堡式建筑,通体以青岛本地的崂山花岗岩 筑成,岩石的本质之美被充分展现出来,并表达了特殊的地域精神。花石楼建于1930 年,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花石楼是一幢融合了西方 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 特色。建于临海岸岬角部位,地势突兀,三面临海,气势恢宏,已成为八大关风 景疗养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花石楼与古典主义花石楼入口的一对多立克立柱把我们引入古典之门,其古老而新颖,光洁与静穆 的形象呈现了对古典主义的演绎,紧密契合崇尚和谐、钟情对称

10、的古典主义风格。一 对花岗石立柱谱写了一个古典序曲,并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其结构是以浓缩的面目 出现的,仅一层楼的高度,仅是古典元素的简洁复现,深度符合了德国美学家温克尔 曼将古典建筑的神髓提炼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样一句尽人皆知的话,充 分透露其静穆而古典的气质,是透着近代之门而实现的复古情调,是对古典光辉的一 次回望与涵容,有一种神光内敛的气质。由于古典主义并非花石楼所要表达的主题, 所以这有着古典元素的多立克柱式不是对古典柱式的照搬,而是对多立克柱式进行演 变创新,使其更具简洁、肃穆的气质,对建筑进行高度的提纯和升华,透视出刘耀宸 对古典元素多立克柱式的新理解和新运用。花石楼与哥

11、特式花石楼与哥特风格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哥特式建筑的造型要素是高耸的尖塔、 尖拱门和尖肋拱顶,彻底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横向布局,转而以朝向高空发展的纵向布 局法则,以向上的张力实现了对既往的平面布局的超越并取得了与地面重力的精巧平 衡,从而形成迥异于古典建筑的全新形象,那直插云霄的高塔表征着对上帝的全诚呼 唤,极具宗教震撼力。花石楼对尖顶的运用,以尖顶为标志的哥特式空间被充分证明,哥特式的尖顶呈 现了简洁与深奥的精神感召力。建筑的不对称结构与纵向布局合于哥特式的空间造型 逻辑,至于精神上的融合之处则内在于对一个城堡形象的全部思考之中。当一座尖顶 现身于建筑的东北角,则明白这幢建筑不是以局部的高度,

12、而是以整体的格调和内在 的气质实现会通,尖顶的高度与圆形塔楼的高度持平,既平衡了建筑的整体纵向上升 感,又柔和了尖顶本身的高度,哥特思想与城堡形象的结合如此美妙。花石楼与哥特式紧密融合,从窗户的造型元素中亦得以充分体现,不论是尖券窗、 平券窗还是圆券窗都含有哥特的尖券元素,尖券的弧度,柔和了城堡和岩石的厚重感。 平券窗的上部和下部以不同的密度组合尖券,呈现丰富性的一面。花石楼的平面布局 中以圆形、多角形和方形有机组合,形成不对称布局,统一而富有变化,也充分体现 出哥特式建筑统一多变的特点。花石楼与罗马风花石楼入口的券形门将我们引向罗马建筑的空间,智慧的罗马人充分探讨了券的 可能性和应用于大型建

13、筑创造室内空间的能力。券是楔形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 块石头成为券石,它是与邻边石头共同支撑的。券经常做成弧形,常见的是半圆形被 称之为罗马卷,它是保留下来并继续使用的最先进的结构技术。花石楼广泛使用罗马券来构造窗户和门等,特别是入口的半圆券门,券唤醒了人 们对古罗马技术的回忆,还有多角楼和瞭望台的观景窗充分的运用了罗马式的半圆 券。瞭望台的半圆券窗和墙体结合,形成半通透空间,既引入风景,人又可以从此处 远望,这里是环境与建筑的互动空间。塔楼也是罗马式建筑的一大要素,花石楼在此 运用塔楼的高度,拓展了建筑的纵向空间和岩石墙体厚重感。从材料来看花石楼的罗马风,花岗石是新罗马风的法宝,当时这种加

14、工粗糙的石 材备受推崇,建筑师膜拜石头的原生态价值,单个看上去呆滞的顽石一旦组合到一起 竟大放异彩,在满足结构需要的同时也赋予建筑以灵性本质。半圆券窗和门多由花岗 岩发券,楔形石有序地排列成半圆置于窗和门的顶部,拱心石的比例被放大,突出其 核心位置,并起到强调主题和装饰的效果。半圆券的巧妙运用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罗 马式建筑的新理解和新运用。得益于花岗石,诸多风格语言全面协调,它们与光滑大 理石柱形成的强烈对比和绝妙默契令人难忘。花石楼与巴洛克花石楼对自然元素和线条的巧妙运用,为我们展开了巴洛克风情的演绎。巴洛克 崇尚变化与动感,注重建筑与雕塑及绘画的综合,以自由多变的轮廓构造新型空间, 形式和

15、精神都是不规则的。花石楼室内家具多处体现巴洛克迹象,家具曲线装饰,如 座椅靠背的植物曲线的运用;还有壁炉的白色瓷砖装饰,瓷砖雕刻的自然花纹,呈现 自然之意;室内顶部也饰有自然的花纹;楼梯扶手也是以曲线为起点,直线与曲线有 韵律地展现,充分体现出巴洛克崇尚变化与动感的思想。巴洛克的运用将花石楼展现出了一个富于思辨意味的透视性空间,建筑师渴望创 造出绘画般的深度、光影与明暗效果,于是借助合理幻觉来让轮廓边缘相互渗透,在 有限空间里拓展着诗意的边界,把韵律感带给线条,把绘画感带给空间。花石楼与洛可可鲜艳的蓝色、黄色、红色、绿色大胆的运用在窗玻璃上,在阳光的照射下花石楼 室内空间充满迷幻的色彩和光影效

16、果,带给我们视觉愉悦的同时也为空间增添了浪漫 的氛围,醒目而艳丽的色彩将我们引领到洛可可的魅力空间中。洛可可近乎痴迷地喜 好曲线装饰和艳丽色彩,崇尚人工化的“自然”。花石楼的洛可可迹象多闪现于室内,建筑师对洛可可符号的使用表现得十分克 制,局部装饰适度采用了C线,如门券上部的C线造型;在色彩上,仅限窗户玻璃上采 用强烈的对比色调,高饱和度的蓝色、红色、黄色、绿色的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营 造出浪漫、迷幻的空间光影效果,这是洛可可迹象的呈现。建筑师对色彩搭配力求和 谐,在刚健中协调出一份必要的柔美,但不接受轻浮的彩妆效果,从而有效控制了奢 靡与浮华气息的泛滥。结语通过对花石楼建筑的古典主义、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深入的 分析,展现了多元化的艺术包容性。花石楼以一种建筑类型涵容多种风格元素,而且 建筑整体和谐、手法严谨、构图完美、比例协调,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城堡形象,花石 楼巨大的包容性为其标志性内涵增添非凡的魅力,为我们展开了风格的精彩演绎。为 了营造花石楼的和谐感和整体性,建筑师用花岗石统筹着这一切,呈现了细腻与粗犷 的结合。花石楼是八大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不仅有很高的历史研 究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花石楼是西方建筑在中国版图上的活化石, 它的造型和细节影响了后来青岛的建筑。参考文献:1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著。王贵

相关知识

青岛老建筑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建筑屋顶花园绿化设计分析——以广州太古汇屋顶花园为例
“改造式”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研究——以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为例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汇总十篇
2022年中国十大绿色建筑案列分析!
万科在上海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城花新园市场调研报告
广州珠江公园与云台花园的植物景观对比分析
花境设计与案例分析
屋顶花园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网址: 花石楼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上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6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式建筑图片
下一篇: 领略宁波花祠堂的建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