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除了煲汤,古人是怎么把花融入到生活中的?

除了煲汤,古人是怎么把花融入到生活中的?

(来源:广州博物馆)

每到三月,小编在去镇海楼的路上就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提防来自头顶的突然袭击,一不留神可能就被砸个脑阔疼。罪魁祸首不是别的,就是春天时节在镇海楼前怒放后,带着结实的花托一起掉落的木棉花。不过,这些带着沁人香气的橙红色鲜花,倒极大地点燃了大家前来拍照打卡,还有阿姨们把它们捡回家晒干了煲汤的热情。

小时候有来过镇海楼前

捡木棉花的小伙伴

在评论区集合啦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

——清·屈大均

提到广州市民对木棉花的热爱,就不得不说说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花情结。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赏花、养花、插花、簪花等,还有“斗花”等习俗。爱花风气之盛,引出了不少名人轶事,像唐代诗人王维就是个养花高手;洛阳人宋单父因为善种牡丹,被唐玄宗召去种了一万株牡丹。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来源:网络)

除了花以外,还有一样古人深爱之物,那便是酒。自传说“女娲赐酒”开始,酒的用途就从日常饮用提升至礼仪祭祀。他们认为喝酒可以通达大道,合乎自然。

明代的古人既爱花又爱酒,虽然知道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他们就偏不信这事儿,一寻思自己还不能把花和酒结合到一起了?随后这么一捣鼓,就诞生了今天的主角儿:一剪梅......酒杯!

这件是广州博物馆藏明代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口径8.1 cm x 7cm,高5.6cm,底径3.9cm x 3.2cm,大小和现代生活用的差不多,独特之处就在于花酒结合的文雅内涵,造型的生动活泼,色调的简约纯洁。

造型怎么生动法呢?

划重点!

下次你们来现场看,

就能在朋友面前讲了!

你看啊,在爵形的酒杯上,开出梅花两朵,这能算常规操作。但是,妙的地方在于,梅花的树干是从杯底往上走的,到杯身的时候扯出丫枝,这梅花就点在丫枝上,而且花和丫枝之间是有小枝相连的,完全模拟了自然界中梅花奋力向上生长的姿态,和白色的瓷杯形成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其次,底周的树干是笔架形的,还起到了固定摆放的作用。

从整体上看,贴花外还有大片的留白,符合中国花道“少即是多”的原则,图案简单却能达到装饰与造型之间的匀称协调,从而增加造型的美感。(长得好看的人还会发现有个含苞待放的小花蕾)

以上面的酒杯为例,德化窑创烧了大量以梅花为主题装饰的杯盘,也有其他植物如兰花、竹子等等。整体造型上既有复古的爵形杯,也有创新的树叶型盘。此外还有以动物或诗句为主题装饰的瓷器,既复古又时尚(没想到吧,现代人仿的复古风其实早就被老祖宗玩得透透的了),都在广州博物馆“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中有所展出,下面可以欣赏一二。

1.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

清代(鹿纹)

2.德化窑白釉贴塑兽纹瓷树头杯

清代 (麒麟纹)

3.德化窑白釉瓷碟

清代 (树叶形)

4.德化窑白釉花瓣形瓷杯

清代(诗句:三杯通大道)

古人除了在酒杯上做文章以外,还有以花为主料入酒的习惯。在明代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卷二十五中,有一款“逡巡酒”的配方,光是采集酿酒的各种鲜花就得花上一整年的时间。酿酒之人要在春、夏、秋、冬四季中 指定的日期,分别选一定量的桃花、马兰花、芝麻花、黄甘菊花,并取“腊八”之水留用。到第二年春分,才能以桃仁与白面杂以“四花”制曲,“用时,白水一瓶,曲一块,面一块,封良久,成矣”。工序之繁琐,还真是让小编大开眼界。

《本草纲目》酿酒图

(来源:网络)

德化窑烧制的白瓷,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明清时期风靡欧洲的“中国白”,还能推断和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风俗生活。如果想要有更多更详细的了解,那就赶紧约上想见的人,一起来广州博物馆踏踏青看看展吧!(这不还能在对方面前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她/他吗?)

微信公众号

-广州博物馆-

撰文 | 朱嘉明

排版 | 何信琪

初审 | 林 晖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鲜木棉花可不可以煲汤?
中国食花史:古人是如何把花搬上餐桌的?
枇杷花煲汤的方法
【新鲜虫草花煲汤】新鲜虫草花的吃法
喜欢“沾花惹草”的宋朝人,三两朵花便可泡茶下酒,入药煲汤
山中一种“观音花”,黄花倒着开,民间看见就采,煲汤喝太补了
孕妇能吃虫草花煲汤吗
虫草花煲汤孕妇可以喝吗?
春天到百花开,这些花可入药可煲汤!看看你身边有没有~
【养生】广东煲汤圣品“霸王花”,润肺降燥,人人都爱喝

网址: 除了煲汤,古人是怎么把花融入到生活中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5770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古风:采撷缤纷饰空瓶
下一篇: 茶席中不仅有茶道,它的另一种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