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命的色彩

生命的色彩

    《花落花开》在2009年法国第34届恺撒电影节上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像、最佳服装、最佳布景和最佳原创音乐奖7项大奖。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想可能萨贺芬•路易这个名字将更鲜为人知。

    《花落花开》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离巴黎不远的桑利斯小镇上,有一名叫萨贺芬•路易的中年妇女,她不停地打扫房屋、洗衣服、擦地板,把仅有的一点睡眠时间都用来画画,赚到的一点钱都买了画材。她没有经过训练,也无钱学习绘画,由于经济窘迫,她不得不用收集的泥土、压榨的植物花草汁液、动物的血和教堂里点灯的油脂来做颜料。后来,一位名叫威翰•伍德的艺评家、收藏家发现了萨贺芬,并买下萨贺芬所有的画,鼓励她继续创作。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一切,伍德被迫逃离法国。萨贺芬独留小镇,在战火和惊恐间持续作画,始终不曾背弃自己的信念。十几年过去了,当伍德再次回到法国时,他又见到了萨贺芬及其画作。经过磨砺,她的画比以前更好。萨贺芬再度受到伍德的赞赏和资助,她不仅可以随心使用画布和颜料,也开始拥有可观的收入。伍德决心为萨贺芬在巴黎筹办画展。但是,画展前夕,经济大萧条忽然降临。伍德遗憾地告诉萨贺芬,巴黎的画展只能延期。萨贺芬无法接受这一打击,精神出现错乱。随后,她被送进精神病院。1942年,在精神病院寂寞逝去。

    《花落花开》画面优美,友兰达•梦露(扮演萨贺芬)演技精湛。萨贺芬对绘画的执著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很想多找些她的画与生平介绍,但在网上输入“萨贺芬”三个字,搜索出来的都只是与《花落花开》这部电影有关的一些资料。我翻找了家里的《西方美术史话》、《外国美术简史》、《美术史文选》、《美术史论》等多种文本,都不见关于萨贺芬的只言片语。非常之遗憾!有缘知道了她的名,却无缘对她有更深入详尽的了解。

    从找到的有限资料中得知,萨贺芬(1864-1942),生于瓦茲河畔奧维尔,法国素朴派画家。父亲是钟表匠,母亲是牧羊女,她的童年在学校和牧场度过。1882年起,萨贺芬便长居桑利斯(Senlis),成为画家前一直都在帮佣。萨贺芬所从事的“素朴艺术”,意指纯朴天真的艺术,也被称为“现代原始艺术”。这种艺术天生自然,原始纯真,风格独特,不受既有的艺术法则束缚。“素朴派”并没有形成一个团体,他们是一群业余的艺术爱好者,并不在意要创建新的流派,所以不像印象派那样有群体艺术运动。评论家为了方便称呼才如此命名,也有人称之为“20世纪的早期画家”或“20世纪的原始画家”。“素朴派”的画家,坦率天真、随心所欲,以直觉将他们目光所到、思绪所及的事物收进画中,充满了天真浪漫的魅力,弥漫着原始的诗意,直率、真诚、热烈、朴素地表达着他们眼中的世界。德国艺评家、收藏家威翰•伍德眼光独倒,对“素朴艺术”的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不但发掘了有“20世纪素朴艺术之父”之称的亨利•卢梭(1844—1910),还发掘了后来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毕加索(1881—1973)。

    电影镜头以灰暗、绿色为主色调,灰暗、绿色或是间次出现,或是在一画面中同时出现。比如:影片开始就是一片灰暗的色调,萨贺芬在小溪里捞着她将用着绘画原料的植物根茎。随后就是萨贺芬在打扫时推开窗户,窗外的一片绿色与室内的阴暗在一个画面中同时出现。紧接着是又是萨贺芬提着篮子走在郊野,整个画面都是绿色。影片开始后不久,正值中年的萨贺芬提着篮子穿过绿色的园野走向一棵孤立的大树,爬上树技,坐在树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影片结束时,老年的萨贺芬提着椅子缓缓地穿过绿草地走向远处小山坡上的一棵孤立大树,在沙沙的风声中静静地坐在树下。这时,镜头很远,看不到她的表情,但却感觉得到一种宁静。我觉得影片的这种画图、色彩处理很有特色,也暗含深意。灰暗隐喻了萨贺芬艰辛、困苦的生活,命运多舛的人生,绿色则暗喻了绘画给萨贺芬的生命带来的那种支撑、希望的感觉,绘画仿佛就是她心中的一片绿洲。

    萨贺芬体态臃肿,总是穿着颜色灰暗、肥大、遢邋的裙装,步态蹒跚,但是她的画却是那么艳丽、热烈。当她展视她的画时,有人对她说:你画的花好诡异,好像在动,你的花像昆虫,像眼睛,受伤的眼睛,像受伤的肉,某种吓人的东西。萨贺芬回答:我知道,有时我像现在这样看着画,我也会害怕自己的作品。她的画多以花草、羽毛、水果为题,色彩明亮、活泼,有很强的图案效果。

    为何要画画?受到家人影响吗?或是老师的影响?学过画画?萨贺芬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她说:1905年,她的“守护天使”提示她要开始提笔作画,于是她就开始了画画。总觉得她像是服从了某种伟大的力量,所以不论是穷困、不论是战争,她总能全身心投入,不离不弃地一直坚持着绘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伟大力量?那一定是种信念和信仰。只有有信念、信仰的人,才可以那么的坚忍,毫不妥协地面对困难。她说:我必须仰着头,我的灵感来自天上。她说:当我非常悲伤时,我就到野外去,我摸摸树,跟鸟、花、虫子讲讲话,心情就变好了。

    俄国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说过:天才的创作高潮经常是与地上的不幸生活相联系。他说艺术的意义在于,它转入另一个面目一新的世界,它从日常生活的权力压迫下解放出来,并且对日常生活进行艺术的改造。比萨贺芬早出身十来年,被称为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的凡•高(1853—1890),以及与萨贺芬同年出生的卡蜜儿•克劳戴(1864-1943),一位曾经被罗丹认为是天才的美丽的法国女雕塑家,都有着相似的命运。凡•高在贫困及间歇性精神错乱中坚持绘画,最后开枪自杀,终年37岁。卡蜜儿作为罗丹的情人开始被大家认识,但她离开罗丹后一直在贫穷孤独中继续创作,最后得了“被害妄想”症,被送进精神病院,并终老于此。很巧的是,萨贺芬与卡蜜儿有多个相同之处:她们生于同一年,萨贺芬早卡蜜儿几个月去世,她俩都因患“被害妄想”症被送进精神病院,并都死于精神病院。一边是关于梦幻图景的美丽,一边是现实生活的苍凉,从萨贺芬笔下流淌出来的那些稚拙并带有童话般意味,充满情感的画面,用一种顽强地生命力慰藉着人世的苦难。

    我想,人的生命是有颜色的,或五彩缤纷、或灰暗苍白。困苦的生活是沉重、灰暗的,但这样的生活并不一定就能堙灭生命的亮丽色彩。想到看过的一句话:命运可能是无可避免的,结局却仍操之在我。从出生那天开始,我们就整日整夜地在生命的画布上涂抹着色彩,勾画着未来。有人终其一生,不过是画了堆杂乱无章的线条,泼撒了些意思不明的颜色。而那些心里有爱,有信仰的人,不论他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他长寿还是早逝,他们都会笔笔有序,用智慧、用执著画出一幅灿烂、美丽、镌永的生命之图。

    向那些有着美丽色彩的生命致敬!因为他们不但超越了自己的生命,同时,还用美好装点、渲染了世间无数的生命。

相关知识

万物有灵:花鸟鱼虫的千年生命
疗愈花园——用植物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
鲜花的颜色,是迷醉的色彩!
花圈送别长者:用鲜花祭奠逝去的生命
色彩美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
干花装置,让鲜花以生命之外的另一种形式存在
拥有花朵的人不需要神祇——读《花朵的秘密生命》
花朵的秘密生命
别墅装潢色彩的选择?别墅装潢色彩搭配?
色彩疗法的自然疗法

网址: 生命的色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2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不同色彩的花朵插图
下一篇: 分享图片~暗香疏影,横斜清浅,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