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到,即进入了数九寒天,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数九歌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人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雍正行乐图(围炉观书图)》
在没有发明电的情况下,火是取暖的重要能源,以火为媒介创造出来的火盆、手炉、火锅等帮助古人度过漫长的冬季。
另外,古人还有一种精神驱寒法——《九九消寒图》。
道光帝手书《九九消寒图》
从冬至那天起画《九九消寒图》,就是极受古人喜欢的“小游戏”之一,可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九九消寒图》有三种:铜钱版、梅花版和诗词版三种。
诗词版
九九消寒图
诗词版《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也称作“写九”。
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图》的一侧还应写有《数九歌》。
铜钱版
九九消寒图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
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梅花版
九九消寒图
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冬至开始数九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人们苦于寒冬,对于春天的期盼是强烈的。比起英国诗人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九九消寒图》更写实,也更富有诗情画意。可见,古代人还是玩得高雅,玩得有艺术!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人冬节怎么过?上海社科馆这个新展带您全方位了解
蜡梅:凌寒迎冬至 无关腊和梅
九九重阳节
花卉礼仪中的花语与时节是怎么回事? 爱问知识人
盘点脑洞大开的八种古代越冬“神装备”
九九重阳节祝福词
《跟着古人去赏花》:有了它们,世界才变得缤纷多彩
二十四节气|小寒:二十四番花信风自此而始,寒冷中蕴含生机
传统精神及休闲养生法简介
古人写兰花的诗经典十首
网址: 花朵关注|古人的精神驱寒法——九九消寒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6308.html
上一篇: 骨的笔顺 |
下一篇: 汉字笔画名称表(语音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