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正逢郎世宁来华30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则推出“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精选郎世宁相关文物100组件展出。除了台北故宫院藏藏品外,更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及意大利热那亚马丁尼兹养老院商借11件画作。本次展览展至2016年1月4日。
郎世宁画像
清朝300余年,尤以康熙、雍正、乾隆最为辉煌。康熙54年(1715),意大利籍天主教传教士郎世宁来华,尔后被康熙皇召进宫中成为宫廷画家。郎世宁就此在清朝经历了康雍干三代盛事,一画50余年。他从小于意大利学习绘画,熟习明暗法、透视法等西洋绘画技巧。并在这50余年间,将西洋绘画技巧与中国审美情趣结合,与中国画家一同开创出「中西合璧」、「集体合画」的新体宫廷画风。
《乾隆戎装大阅图》
《乾隆大阅图》是郎世宁为乾隆精心绘制的宏幅巨作,艺术技艺高超,反映了乾隆年间的国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共有《幸营》《列阵》《阅阵》和《行阵》四卷,第四卷《行阵》在2011年3月26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的拍卖会中被中国山西买家赵心以创纪录高价2205万欧元拍走。
《锦春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百駿圖》(分别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台北故宫)
《百駿圖》是郎世宁的前期作品。在长达七公尺的长卷上,描绘着秋季牧放马群的景象。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游憩在草原、林木之间,透过细腻的光影变化呈现出精致的写实特质。从构图上看,画中虽一方面延续着中国牧放马群的传统图式,但又于山水林布置上充分显露着西洋深远效果,马匹的大小也随之而有比例的变化。远山石块画法,更异于中国传统笔法,在林木上亦多堆栈颜料的处理。
《画花阴双鹤》(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粉色蔷薇盛开的一角,立有两只丹顶鹤。一只正在回首理毛,另一只则略微回首,似乎正要看顾着两只尚未有羽毛的雏鹤。描绘得栩栩如生的鹤羽,不仅有毛羽细节也有光泽效果,这样的光泽处理特质,也同样表现于画中植物,不论蔷薇、鸢尾花皆有细腻描绘。此画所描写的雏鹤并非常见的绘画题材,乾隆皇帝曾有诗文描写雏鹤提到「鹤雏纔出壳,便具凌云慨」,画中雏鹤站立挺直的姿态或许可为呼应。
《画鱼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水中游鱼的传统早出现在宋代。但是与这类传统鱼藻图不同,郎世宁所处理的鱼藻图,则因为加大了鱼的尺寸,又在大鱼下方描画水面浮萍以及水中水草,形成视觉上的奇特效果,两条大鱼似乎漂浮在空中一般。从画面周沿留有一些草叶纹样的痕迹看来,此件作品或许原来是用在宫殿壁面的贴落画,而后才又装裱成挂轴形制。
《画十二月月令图-十二月》(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二月令图组的十二月一轴,描写冬季雪景。建筑物由近景向远景推移安排,有西洋透视法则的使用迹象。各个不同建筑物所区隔出的活动空间内,也都有符合当月节令的多样活动细节安排,在在显出月令图组内对于一个月份景致的掌握。此组画作的画风精致、设色讲究,可谓清画院风格的突出代表作品之一。
《画孔雀开屏图》(台北故宫藏)
《画孔雀开屏图》绘于白绢,画面 2 只公孔雀居中,位于皇家青绿迭石造景中,一旁种植有玉兰、牡丹、海棠,寓意「玉堂富贵」。这幅由郎世宁绘制孔雀两只,身旁景物为方琮与金廷标补景,署名郎世宁作,是郎世宁此时中西「合笔画」的重要作品。
《雍正读书图》
《平安春信图》(台北故宫藏)
《嵩献英芝图》(台北故宫藏)
《聚瑞图》(上海博物馆藏)
《弘历哨鹿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骏犬图之三 苍猊》
《采芝图》
《采芝图》图中一青年身穿汉族衣冠,右手持如意,左手扶一只梅花鹿,而一个少年着便装,右肩扛一小锄,左手提一花篮,这是一幅十分有趣的作品,从两人的面貌看,好像画的都是爱新觉罗·弘历,一是青年时,一是少年时,人物的面容以及那头梅花鹿,精神抖擞的幼鹿,似乎就是踌躇满志的皇子弘历的写照。
《秋林群鹿圖》
《紫藤稷穗图》
《山水图》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御马》
《弘历雪景行乐图》
相关知识
精品色花—板桥遗墨
春日可期,熠熠可待——“熠熠”花道作品展开幕
春兰板桥遗墨2苗1花苞
蜂彩熠熠,生态教育之花撷秀盛放
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心光熠熠,青春飞扬”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花香悦三月,熠熠展风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妇女节创意插花活动
兰花二首原文
熠熠拾光④
花卉图案设计元素素材免费下载(图片编号:1165972)
“芙蓉花”花开长沙梅溪湖 首个开放日人气爆棚
网址: 遗墨熠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6825.html
上一篇: 圆桌|从齐白石到林风眠,近现代绘 |
下一篇: 菊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