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长圈里最流行的一句话莫过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暑假已过半,从学校环境回到家庭,很多家长一到假期,自己和孩子就“相看生厌”,父母与孩子关于教育、关于成长等亲子问题也会在这一段集中突显。可见,假期里的亲子关系着实让很多的家长朋友为之头疼。
假期综合征中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导火索有哪些呢?
一、不科学的教养模式
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教养模式:
散养型:孩子在家整天玩游戏、上网聊天,缺乏自控力。孩子的时间和行为管理、作息混乱、三餐不准、电子产品不离手,此时,亲子沟通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最容易点燃亲子间战火。
圈养型:孩子是否遵守作息时间、是否每天光贪玩、是否按计划完成当天份的假期作业,全都在父母的监控范围内,对孩子的督促甚至也比学期中间还严格,孩子大人都不得喘息,亲子关系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二、部分家长对亲职角色的误解
一场暑假,部分家长暴露出对亲职角色的误解。有些家长平时参与的育儿环节并不全面,他们以为养育、教养孩子的事可以假手于人,暑假到来后,多重亲职角色的出现令他们有些措手不及;还有些家长以为给孩子报了许多培训班,既妥善安排了孩子的空闲时间,又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却没有履行真正的亲职角色。当下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不小的问题,就是不少父母对自身亲职角色的理解有所偏差。
三、界定假期的意义,达成一致协议
假期里,父母和孩子就假期用来做什么这个事情一起讨论,然后达成一致,对时间管理、任务达成、行为规范都要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要告知孩子,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努力。此时,用心的家长甚至可以召开家庭会议来制定家庭计划,让每个人都成为计划的制定参与者和执行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务劳动和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可以成为计划的内容,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
四、父母的焦虑情绪
普遍焦虑的现实下,大多数家庭关系,都会积累些一些 “垃圾”和“损伤”。它们来自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各种督促、监控、批评,甚至更严重一点的翻脸、吼叫、打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摩擦、冲突、对立。在一些家庭,一学期下来,亲子双方的情绪,可能都会濒临崩溃。就算是假期也无法避免,家庭矛盾也会油然而生。
五、过度看中学习成绩
家庭教育也被渐渐异化为一种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父母可能把孩子假期当成 “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早早为孩子安排了满满的补习班、兴趣班,让孩子完全没有可能“虚度时光”。另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就是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它是父母对孩子态度的一个“总开关”,成绩差,这个开关就会被自动触发,平时所有的不满倾斜而出,冲向孩子,让他难以全身而退。
假期综合征,如何破解呢?
亲子关系,如何在假期更增进一步呢?
一、转换孩子的教养模式,将散养型、圈养型变成顺养型和牧养型
1
其实假期是顺养和牧养孩子的好时机。
顺养,就要顺人性、顺个性,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既然要顺养,作为监护人,父母就要把尊重二字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静心沟通,耐心指导,粗暴地指责,一味地埋怨,一厢情愿地报培训班,只能事与愿违。
牧养,就要走出“培训班式”的成长概念,把成长空间打开,把成长资源丰富起来,让孩子多走进博物馆,多走进图书馆,多走进科技馆,多走进社区服务站,甚至走进父母的单位考察他们的工作。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学,在反思中学,在创造中学。要让孩子明白,假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的开始,而不是学习的终结,更不是懒散的生命状态。
二、家长抽出时间,和孩子沟通,陪伴成长
1
平时,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家长们忙着上班,交流和互动的时间总是很少,何不借着假期的好机会创造一些亲子互动的时间呢?一般来说,良好的亲子互动往往具备三个特征:专注、倾听、开放。如果家长希望平时“冷落”已久的亲子关系得到升温,可以在暑假里参与亲子游、亲子阅读等活动,比如,一起锻炼、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一起谈天等等,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与孩子自然而然地创造一些共同话题。
三、界定假期的意义,达成一致协议
1
在假期之前,父母和孩子就假期用来做什么这个事情一起讨论,然后达成一致,对时间管理、任务达成、行为规范都要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要告知孩子,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努力。此时,用心的家长甚至可以召开家庭会议来制定家庭计划,让每个人都成为计划的制定参与者和执行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务劳动和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可以成为计划的内容,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
四、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与孩子平等交流
1
家庭环境是最容易出现“踢猫效应”的场所,所以当家长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所觉察。家长应该学习安抚自己的情绪,切记不要让自己的小焦虑影响到孩子。此时,不妨把你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孩子分享,平等交流,甚至可以让孩子说说他的想法,此时的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而不是觉得孩子还小,跟他说了也不懂。另外,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彼此加油的,和孩子及其他家人要经常说一些鼓励的话,互相加油打气。
五、理性看待学习成绩,享受一段没有压力的亲子时光
1
父母在关注成绩时,明白自己的孩子、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都比眼前的成绩重要,一时的成绩,并不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觉得自己教育失败甚至人生失败。父母可以暂时放下对孩子学习的焦虑,从“家长”做回“父母”,跟孩子好好说话,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可以暂时放下繁重的课业,从“学生”做回“孩子”,充分享受家庭生活和父母的陪伴。
假期增进亲子关系的一些其他建议
一
劳逸结合,帮助孩子亦学亦玩
假期到了,让孩子疯玩肯定不行,所有的好习惯很可能毁于一旦;把孩子的学习任务排得满满的,孩子肯定会反抗,也违背学习规律。最好的假期生活,是亦学亦玩。有条件的话,游学是很好的选择。假期,孩子的时间宽裕,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游学项目,既让孩子长见识,也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与独立人格的重要渠道。
二
需要引导孩子制订作息时间表
家庭教育,贵在“法治”。有家长喜欢时时、事事管着孩子,这是“人治”,孩子容易形成被动的性格。而“法治”就不同。家长管着规则,规则管着孩子,孩子知晓规则,也容易主动遵守,容易形成自律的好习惯。作息时间表,就是极其重要的时间管理的规则。有了作息时间表,教育上可轻松些,家长的心情也可淡定些。孩子也能劳逸结合,玩得更开心,学得更高效。
三
转换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假期孩子们从学校回到了家庭,回到了社会,教育和学习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在家庭中学习,可以从参与家庭劳动开始,父母可以与孩子商议,让孩子学做家务,包括打扫房间,买菜做饭;家长充分放权,让孩子当一次家,给家庭成员安排一个星期的活动;在走亲访友中学习交往礼仪,学会关心长辈,孝敬祖(外祖)父母,让孩子在与父母互动中学会生活技能,学会分享彼此的幸福与快乐是假期重要的学习内容。
四
找个时间好好和孩子谈谈心
家长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也让自己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来个“心理互换”。为了取得好的谈心效果,父母要做好精心准备,要追求谈心的质量,不要追求谈心的数量。有可能的话,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假期家庭公约》,这个《假期家庭公约》既要满足孩子的娱乐放松,也要使孩子有适当的时间学习。
五
多看看自己孩子的优点,经常赞美孩子
切忌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因为这种比较会引起孩子的极大反感。同时,推行肯定教育,也就是夸奖、赞美,称赞孩子的时候,应该具体有所指,而不是单单夸他聪明。孩子在积极的赞许中成长,得到更多的是轻松自信,减少了孩子心理阴影的可能性。如果各位父母能够做到这些,就能够处理好亲子关系。
六
疫情当前,将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家长自己也应该和孩子商量共同设计一些有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搞得有趣一些,比如可以跟孩子一起,每天乱跳三分钟或者乱画一小时,我们未必要画一个特别好看的画,可以画一画高兴的表情或者奔腾的浪花,做到一种心理上的释放。还有就是比如说唱唱歌,听听音乐,或者比赛一下谁走的慢,这样的小游戏很有意思,动静结合是对心理状态很好的调节。因为可能平常我们的生活节奏都特别快,借助这个时间进行反向的调整,停一停、静一静,非常有益。
七
建议父母多放手,给孩子自由
让孩子在假期中得到更好的放松,更多的娱乐和运动,让孩子在旅游和运动中,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把假期当做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时机,父母和孩子就都能充分利用好假期这个好时机了。
从“更年期遇到青春期”到两代人价值观的不同,亲子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实假期是亲子关系最宽松的时候。总之,利用长长的暑假,父母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活动、玩耍,不仅可以弥补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不足,满足孩子的亲情需求,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做各种平时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主讲人:曹丹
泰兴市广陵镇妇联副主席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家长如何控制情绪辅导孩子的作业:实用策略与心理调适
中学生压力大 靠花家长的钱来解气
活动 | 金牛区“花语课堂”第四课讲座、市民摄影学院2021年秋季课堂结业暨市民摄影比赛表彰活动近日成功举办
[动态]指尖上的假期——家庭亲子花艺活动
假期欢乐多
【“检花”春蕾暖冬行】贴士+礼物,这些孩子的快乐寒假模式已打开
【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健康成长—繁昌区教育局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青少年暑期情商夏令营招生啦(12-18岁)|慧心源情商学院
网课家长心得体会13篇
家长们看过来!5个方法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网址: 栀子花讲堂|乘风破浪的家长们假期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68749.html
上一篇: 栀子花开作文 |
下一篇: “喻”见美好 “栀”等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