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花
别 名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隐逸花
采 收
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
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摘取花序。
滁菊:摘取花序。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
贡菊:摘取花序,烘干。
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药材鉴别
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
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
①白菊
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白菊一类。但质量较次。
毫菊,味甘微苦,气清香。偏于清热解暑、明目。
②滁菊
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
滁菊疏散风热的效果最强。如果出现嗓子发干、头发昏等“热伤风”症状时,喝一些滁菊就能缓解。
③贡菊(清肝热)
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
贡菊花朵雪白,蒂呈绿色。冲泡的时间长了,连茶汤也会变成绿色。贡菊的寒性缓和一些,清肝明目、养肝养眼的作用更突出。
④杭菊(清肺热)
㈠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
㈡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杭白菊味道比较甘甜,清热力稍弱,平肝明目较显著。
黄菊花味苦,清热力较强,常用于感冒疏散风热。与贡菊相比,杭菊的深色花心更明显,泡开后花瓣也容易脱落。杭菊清热利咽的效果最强,咽喉肿痛时,喝点杭菊最好。
另:杭菊还有另外一个产品——胎菊。就是未开放的杭菊,胎菊是杭菊的上品!
药用部位
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
炮制方法
拣去杂草,阴干、生晒。
性 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 经
归肺、肝经。
功 效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泡茶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
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鉴别用药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通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配伍应用
1.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简便单方》
2.风眩:甘菊花暴干。作末,以米馈中,蒸作酒服。(徐嗣伯·菊花酒)
3.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菊花(焙)、排风子(焙)、甘草(炮)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夜卧时温水调下三钱匕。(《圣济总录》菊花散)
4.眼目昏暗诸疾: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斤半捣罗取末)一斤,甘菊花(末)一斤。上二味和匀,取肥地黄十五斤,切,捣研,绞取汁八、九斗许,将前药末拌浸,令匀,暴稍干,入盘中,摊暴三、四日内取干,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炼蜜二斤,同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热水下。(《圣济总录》夜光丸)
5.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炼蜜为丸。(《医级》杞菊地黄丸)
6.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甘菊花四两,巴戟(去心)一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枸杞子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局方》菊睛丸)
7.疔: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煎,顿服,渣再煎服。(《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
8.膝风:陈艾、菊花。作护膝,久用。(《扶寿精方》)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本文仅供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end
相关知识
中草药
中草药温习资料
中草药园林设计,中草药园设计方案
花类中草药大全
中草药预混料
中草药保色浸制标本
干花中草药
中草药花卉种类(花类中药大全)
中草药在鱼菜共生中的应用荧光花卉,夜光花卉
中草药花荵
网址: 中草药—菊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80117.html
上一篇: 菊花的食用价值与药用功效 |
下一篇: 走进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文化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