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疆出土的汉代丝织品 · 尼雅遗址、楼兰古城

新疆出土的汉代丝织品 · 尼雅遗址、楼兰古城

关注我们

著名的尼雅遗址位于新疆民丰县,遗址中出土了不少汉晋时期的丝织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织锦的图案总体采用山状云作骨架,沿织锦纬向连续铺展。自右边起依次有两鸟、独角兽和虎,并伴以铭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铭文旁还有两个圆点纹代表五星中的两星。同墓所出另一残片可以确定属于同一织物,上有云气纹、羽人纹、星纹和“诛南羌”三字铭文。经复原,可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连读。此锦采用1:4平纹经重组织,整个图案不分色区,均以蓝、绿、红、黄、白五色织出,五星的图案也恰好由这五种色彩表示。经密220根/厘米,纬密24根/厘米,图案经向循环有84根夹纬,7.4厘米,远远大于普通的汉魏织锦,因此,它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

“讨南羌”残片

浅蓝色长袖女绢衣,衣长85厘米,通袖长169厘米。以蓝色素绢制成。衣的形制为开口直立圆领,领口处系一白色丝质小带,衣领与袖口均饰白绢;腰间略有褶皱,系有红、白色小带各一。衣服款式新颖,色调素雅清新。

绣花棉布裤,男裤,用粗棉布作面,宽腰大裆,裤腿肥大。裤褪口缘用草绿色显花细绢镶边。细绢以绿地动物花草叶纹为主绣,配以绛紫、黄、宝蓝、白色等各色丝线,运用锁绣法绣出卷草叶、豆英、金钟花等纹样,纹饰的枝蔓循环繁复,自由翻卷,变化中赋予一种动感,使锦绣边饰纹样既活泼多样又错落有致,生气盎然,表现出汉代织锦绣品织造的高超工艺,同时显示出汉代织锦、锦绣并用的特征。

除锦绣制品外外,尼雅遗址还出土了不少毛织物,如其中的一件毛织花带,长28厘米,宽8厘米。花带由绛红、白、黄和深褐四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成有节奏感的彩条织制而成,颜色十分绚丽。

楼兰古城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上,自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在新疆的考察活动之后,陆陆续续出土了大量罕见的东汉时期的丝绸制品残片,其中各种形制、花纹的织锦,对研究当时的纺织工艺水平、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等问题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下面仅就楼兰古城东二号墓中发现的一些织锦做一简单的介绍。

“延年益寿”锦:残长25.3厘米,宽22厘米。锦面的左边为一弯曲身体的怪兽,中间为长嘴、两耳竖起、作奔走状的怪兽;其右为一带翼的辟邪。在变体云纹和怪兽纹中间夹有隶书“延年益寿”吉祥语。

“长寿明光”锦:残长23厘米,宽22.4厘米。靓蓝色地,在变体云纹中织有各种瑞兽,左边为双角有银的瑞兽,作昂首阔步前行状。中间和右边为回首行走状态的虎,兽纹和云气纹之间以云气纹为饰。

“永昌”锦:残长53.4厘米,宽15厘米。蓝色作地。上织有虎、羊、带角翼兽和飞禽等瑞兽纹饰,中间以变体云纹穿插为饰。

除大量织锦外,二号墓还出土一些毛织物。如晕间拉绒缂毛,残长59厘米,宽57厘米。使用通经断纬织花方式,在织物中部缂织出一条石榴花及卷草纹图案。花纹左右为对称铺开的纬绒彩条。整体显得色彩艳丽、明丽欢快。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全集 工艺美术编 6 印染织绣(上)》,新华书店,1985年12月。

于志勇:《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初探》,《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6期。

来源:藏民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疆境内考古发现的丝绸文物
考古学视野下两汉时期民族文化融合
“千古探秘
有关“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展品选取的思考
赵志军:汉魏时期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考古证据 ——黑龙江友谊凤林古城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及分析
考古中的高科技“神器”
考古2020︱科技考古:运用先进科技,衔接过去与未来
王堂甲:三星堆、南方丝绸之路与丝绸之源嫘祖故里盐亭的关系
清朝乾隆皇有诗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诗句赞叹的瓷器所属种类是A.青瓷B.白瓷C
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投入使用

网址: 新疆出土的汉代丝织品 · 尼雅遗址、楼兰古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811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 秀气紫色背景兰花朵紫罗兰花卉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