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引诱大批中华蜜蜂采集茶树花蜜的方法及引诱剂专利检索

一种引诱大批中华蜜蜂采集茶树花蜜的方法及引诱剂专利检索

一种引诱大批中华蜜蜂采集茶树花蜜的方法及引诱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昆虫学领域,涉及重要资源昆虫中华蜜蜂寻觅蜜源—茶树花过程中,于茶树花密集盛开的茶丛上设置携带中华蜜蜂引诱剂诱芯的圆形无粘性白色塑料板,引诱远处觅食的蜜蜂前来采蜜,提高采集效率,并充分利用茶树花资源。

背景技术

[0002] 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 F.是我国特有的资源蜂种,具有低温出巢特点,可有效采集高寒地区、以及早春、晚秋和初冬等低温条件下开花的蜜源,对于这些植物的传粉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茶园面积已达300万hm 2,约占世界茶园面积60%,茶树花资源非常丰富。10—12月份茶树花盛开,茶树花香气清香略带甜味,是秋冬季理想的蜜源。但是,我国茶区幅员辽阔,茶园多与山林、农田镶嵌在一起,茶树掩映在成片的山林和农作物之中,形成茶树作物岛,不利于中华蜜蜂的寻觅。我们以茶树花、茶树鲜叶关键气味物质制成引诱剂、附着在中华蜜蜂喜爱的白色板上,引诱蜂群从远处寻来,借此手段调控蜜蜂采集茶树花蜜行为,提高访花蜜蜂数量和访花频率,以充分开发茶树花资源,多结果实,多产山茶油,增加茶园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调控中华蜜蜂觅食行为,提供一种高效引诱大批中华蜜蜂搜寻茶树花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04]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引诱大批中华蜜蜂采集茶树花蜜的方法,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05] 1)将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溶于正己烷配制成总剂量为30—40mg/mL的引诱剂;所述的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的质量比为(8—12):(8—12):(3—7):(8—12);

[0006] 2)将引诱剂载于橡皮头上制成引诱剂诱芯,每个橡皮头上的装载量为400—500μL;诱芯附于无粘性白色塑料板中心;

[0007] 3)将携带引诱剂诱芯的白色塑料板挂于茶园茶丛上,每亩1—2块;引诱和指引中华蜜蜂群飞向白色塑料板,在白色塑料板附近采集茶树花花蜜。

[0008] 优选的,所述的无粘性白色塑料板为圆形板,半径为14—25cm。

[0009] 优选的,所述的携带引诱剂诱芯的白色塑料板挂于茶园中密集开花的茶丛上。

[0010]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中将携带引诱剂诱芯的白色塑料板挂于茶园茶丛的时期为茶树花10月—12月盛开时期。

[00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诱剂中,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的含量分别为10mg/mL、10mg/mL、5mg/mL、10mg/mL。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引诱中华蜜蜂的引诱剂,其制备方法如下:将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溶于溶剂配制成总剂量为30—40mg/mL的引诱剂;所述的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的质量比为(8—12):(8—12):(3—7):(8—12)。

[001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溶剂为正己烷。

[001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诱剂中,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的含量分别为10mg/mL、10mg/mL、5mg/mL、10mg/mL。

[0015] 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引诱中华蜜蜂的诱芯,将所述的引诱剂载于橡皮头上制成引诱剂诱芯,每个橡皮头上的装载量为400—500μL;诱芯附于白色塑料板中心;所述的白色塑料板为圆形板,半径为14—25cm。

[0016] 本发明的方法中的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均鉴定选自茶树鲜花和茶树鲜叶;引诱方法、引诱剂和诱芯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对茶树及周边生态环境无污染或无破坏,本发明的引诱方法、引诱剂和诱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诱来大批的蜜蜂,从而增加访花蜜蜂树和访花频率;同时,蜜蜂访花将提高茶树花结实率,茶籽用于榨取山茶油。这样就提高了单位面积茶树花利用效率,以充分开发茶树花资源。

[0017] 本发明的诱芯将中华蜜蜂引诱剂与粘性圆形白色板的组合引诱的蜜蜂数量最大,显著高于现有类似用途的引诱剂或诱芯。当圆形白色板为无粘性板时,即可诱来大批中华蜜蜂增加访花蜜蜂树和访花频率;而在某些情况下,若需要对中华蜜蜂进行诱杀,则可将圆形白色板设置为粘性板,此时即可实现理想的诱杀效果。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在Y管嗅觉仪行为测定中选择8个茶树品种茶花气味蜜蜂数和选择洁净空气蜜蜂数的差异;图中“*”表示选择茶树花的蜜蜂数与选择空气的蜜蜂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八个茶树品种的茶树花气味引诱中华蜜蜂的效应

[0020] 1实验材料

[0021] 供试昆虫:实验用中华蜜蜂取自中国计量大学蜂场,实验前禁食0.5小时。室内生物测定时随机选取中华蜜蜂工蜂。

[0022] 供试茶树花味源:供试的8个茶树品种种植于中国计量大学实验茶园(北纬30°19′29.90″,东经120°21′19.16″,海拔11m),树龄皆为5年,即‘安吉白茶’、‘中茶108’、‘茂绿’、‘龙井43’、‘乌牛早’、‘鸠坑早’、‘铁观音’和‘金观音’品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皆有大面积种植。分别取其茶树花作为植物味源,设0.25g、0.50g、1.00g、2.00g、3.00g、4.00g和
5.00g共7个剂量。以洁净空气为CK。

[0023] 2Y形嗅觉仪及蜜蜂行为测定程序

[0024] Y形管由无色透明玻璃制成,两臂与基部长度皆为15cm,内径为1.5cm,两臂夹角为120°。两臂上均连接加湿瓶、空气过滤瓶(内装满已活化的活性炭)和流量计,各部件之间以Teflon管连接;其中一个臂上连接味源瓶,另一臂上连接对照瓶。用气泵从Y管基部管口抽气,测定时调节两臂流量为120mL/min,测定前先抽气10min,使Y形管味源臂中充满待测气味物质。测试时用试管将1头中华蜜蜂从Y形管基部管口引入,释放口离味源约40cm。蜜蜂进入之后,则逆风行进,或直线爬行,或螺旋式行进,在Y管交叉处做一个选择,进入Y形管的一臂,爬行5cm才计数,超过5min无反应则不计数。

[0025] 3数据分析方法

[0026] 数据分析全部使用SPSS(22.0)软件完成。对中华蜜蜂进行室内Y形管嗅觉行为测定时,假设供试茶树花气味(味源)对于中华蜜蜂行为没有影响,则中华蜜蜂趋向味源和CK的概率均为50%,则有假设测验H0=50﹕50,对于该蜂趋向味源和CK的数量差异作χ2测验,当P<0.05时,则差异达显著水平,当P<0.01时,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0027] 4八个茶树品种的茶树花气味对中华蜜蜂的引诱效应

[0028] 以8个茶树良种的花作为味源,洁净空气为CK,当味源剂量从0.25g、0.5g、1.0g、2.0g、3.0g、4.0g递增至5.0g时,‘安吉白茶’品种茶花对中华蜜蜂的吸引效果逐渐增强,当味源剂量为3g时引诱的蜜蜂数与选择CK的蜜蜂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味源剂量再增加时其吸引力逐渐下降。随着味源剂量的增加,‘中茶108’品种茶树花的吸引效果也逐渐增强,当味源剂量达到2.0g时,其引诱效果与CK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之后引诱力下降。‘茂绿’品种茶树花对于蜜蜂的引诱效果也随着其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味源剂量达到0.5g时,其引诱效果与CK之间的差异显著,其后吸引力下降。而‘龙井43’品种茶树花剂量为0.25g时,引诱效果与CK的差异显著,其后随着茶树花剂量的增加,吸引效果逐渐下降,当茶树花剂量为
4.0g或5.0g时,与CK相比则具有显著的排斥效应。‘乌牛早’、‘鸠坑早’、‘铁观音’和‘金观音’品种的茶树花剂量为0.25g时,对中华蜜蜂引诱效应与CK的差异显著,随着剂量的增加,吸引效果趋于下降,其中‘乌牛早’茶树花剂量为5.0g时,对供试蜜蜂还有排斥效应(图1)。

[0029] 8个茶树品种的茶树花用做味源,‘安吉白茶’、‘中茶108’、‘茂绿’、‘龙井43’、‘乌牛早’、‘鸠坑早’、‘铁观音’和‘金观音’依次记为A-H;在低剂量时吸引供试蜜蜂,随着味源质量的增加,引诱效应增强,到一定剂量时引诱效应与CK引诱效应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之后,茶花吸引效果趋于下降。假设选择茶树花味源的中华蜜蜂数为y,供试味源剂量为x,则有选择8个品种茶树茶花的中华蜜蜂数与供试味源剂量之间的关系式(表1)。

[0030] 表1选择8个品种茶树茶花的中华蜜蜂数与供试茶花剂量之间的相关性

[0031]

[0032] 实施例2茶树花香气及茶叶气味对于中华蜜蜂的引诱性能

[0033] 1实验材料

[0034] 供试昆虫:同上述实施例1。

[0035] 供试化合物:从茶树花香气中选择含量较大的27种组分(表2),选择茶叶气味24种组分(表3),这51种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品皆购自Sigma公司,纯度≥98%。以液体石蜡为溶剂将51种组分分别配成10-6g/mL、10-4g/mL和10-2g/mL 3种剂量。以液体石蜡作为CK。经测定发现具有显著引诱活性的组分,再将其配成10-10g/mL和10-8g/mL两种剂量继续测定。

[0036] 2Y形嗅觉仪及蜜蜂行为测定程序

[0037] 同上述实施例1。

[0038] 3数据分析方法

[0039] 同上述实施例1。

[0040] 4茶花香气及茶叶气味显著引诱或排斥中华蜜蜂的成分

[0041] 27种茶树花香气组分中,苯乙酮(10-6g/mL)、芳樟醇(10-6、10-2g/mL)、莰烯(10-4g/mL)、顺-3-己烯-1-醇(10-10g/mL)、α-法尼烯(10-2g/mL)、癸醛(10-6g/mL)、紫罗兰酮(10-6g/mL)、亚油酸(10-4g/mL)、顺-2-戊烯-1-醇(10-4g/mL)、苯甲醛(10-2g/mL)对中华蜜蜂引诱效-6 -4应与CK(液体石蜡)诱效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α-法尼烯(10 、10 g/mL)和亚油酸(10-2g/mL)对中华蜜蜂引诱效应则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供试剂量的增加,水杨酸甲酯、橙花醇对中华蜜蜂引诱力降低,在浓度为10-2g/ml皆显示显著排斥作用(P<0.05),其中水杨酸甲酯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辛醛(10-6g/mL)也表现出显著排斥作用(P<
0.05)(表2)。

[0042] 24个供试茶叶气味组分中,十八醇(10-4g/mL)、正辛醇(10-2g/mL)、吲哚(10-6g/mL)、薄荷醇(10-6g/mL)、薄荷酮(10-4、10-2g/mL)对中华蜜蜂引诱效应与CK(液体石蜡)诱效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柠檬醛(10-2g/mL)、β-石竹烯(10-4g/mL)达到极显著引诱水-2 -6 -2平(P<0.01)。邻甲苯酚(10 g/mL)、香茅醇(10 g/mL)、1,3-丙二醇(10 g/mL)、α-松油烯(10-6g/mL)、正戊醇(10-4g/mL)则表现出显著排斥作用(P<0.05)(表3)。

[0043] 表2 Y形嗅觉仪检测的27个茶花主要香气组分与液体石蜡引诱供试中华蜜蜂数量的差异性

[0044]

[0045] n.s.不显著;*显著;**极显著

[0046] 表3 Y形嗅觉仪检测的24个茶鲜叶重要香气组分与液体石蜡引诱供试中华蜜蜂数量的差异性

[0047]

[0048] n.s.不显著;*显著;**极显著

[0049] 实施例3茶园中白板与其它11种色板对中华蜜蜂引诱效应的差异

[0050] 1长方形的白板与其它11种色板效果比较

[0051] 1.1色板

[0052] 印制12种色彩的铜板纸,每种色板裁成40cm×20cm大小。色空间选用绝对测量方式(L*a*b*色差系统),使用色彩色差计检测色板亮度和色度,色彩色差计由柯尼卡美能达公司生产,型号CM-3600A。测定结果如表1。

[0053] 表1 12种色板的亮度和色度及其在茶园中24小时内诱杀的中华蜜蜂数

[0054]

[0055] 数值a,“+”表示红成份,“–”表示绿成份;数值b,“+”表示黄成份,“–”表示蓝成份;

[0056] 最后1列,带有不同字母的数值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0057] 1.2茶园中试验

[0058] 在每张色板的两面均匀涂上无色无味昆虫胶,贴防粘纸。在茶园中使用时揭去防粘纸,11月14日9:00~10:00将色板挂于竹签上,在茶行中间插入竹签,使色板底边与茶梢等高,每种色彩重复10次,色板之间间距20m×20m。15日9:00~10:00调查每个板上诱杀的蜜蜂数量。

[0059] 试验地点浙江省松阳县古市镇一片有机茶园,茶树品种为鸠坑种,树龄28年,树高90~95cm,树幅宽110~115cm,行距1.5m,株距33cm。每年施印楝素、鱼藤酮类植物源农药4~5次,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试验期间天气晴朗,温度1.6℃~16℃、湿度
31.2%~97.4%,微风。

[0060] 1.3试验结果

[0061] 10月月—12份茶树花开放,招引中华蜜蜂采蜜,在24小时之内,纯白色粘板诱杀的中华蜜蜂数量显著高于其它色彩的板,说明纯白色对于该蜜蜂具有显著引诱效果(表2)。

[0062] 表2 12种色彩的长方形粘板24小时引诱中华蜜蜂的数量及其差异

[0063]

[0064] 注:最右1列带有不同小写字母的不同数值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下同。

[0065] 2同面积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白板引诱蜜蜂的效果差异

[0066] 制成面积皆为800cm2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纯白塑料板,涂上均匀的无色无味的昆虫胶,覆盖防粘纸,每种形状白板10块。长方形边长20cm×40cm,正方形边长28.2cm,圆形的半径15.9cm。按照上述实施例3中“1.2茶园中试验”方法,11月16日9:00—10:00将30块板插入松阳县新兴镇一块无公害茶园中,24小时之后统计每块板上诱杀的中华蜜蜂数量。圆形白板引诱效果略好(表2)。

[0067] 表2相同面积的3个形状粘性白板24小时诱杀中华蜜蜂个数

[0068]

[0069]

[0070] 实施例4茶园中白板与5种引诱剂及正己烷诱芯诱杀的中华蜜蜂数量

[0071] 按照表3所示剂量配制引诱剂1、引诱剂2、引诱剂3、引诱剂4、引诱剂5,再分别上载于橡皮头上制成诱芯,每个橡皮头上载450μL。上载450μL正己烷于橡皮头上,制成CK诱芯。

[0072] 选用半径为16cm的圆形纯白塑料板,涂上均匀的无色无味昆虫胶,覆盖防粘纸。按照上述实施例3中“1.2茶园中试验”方法,11月18日9:00—10:00将30块板插入松阳县古市镇一块无公害茶园中,每种引诱剂白板和CK白板皆分别重复10次。24小时之后统计每块板上诱杀的中华蜜蜂数量。圆形白板引诱效果略好(表3)。

[0073] 表3携带不同引诱剂和正己烷(CK)诱芯的白板24小时诱杀中华蜜蜂个数

[0074]

[0075] 注:引诱剂1—中华蜜蜂引诱剂:苯乙酮、芳樟醇、顺-3-己烯-1-醇、β-紫罗兰酮在混合溶剂中含量分别为10mg、10mg、5mg、10mg/mL。

[0076] 引诱剂2:苯乙酮,含量20mg/mL。

[0077] 引诱剂3:β-紫罗兰酮,含量20mg/mL。

[0078] 引诱剂4:芳樟醇,含量20mg/mL。

[0079] 引诱剂5:顺-3-己烯-1-醇,含量20mg/mL。

[0080] CK:正己烷

[0081] 结论:引诱剂1即中华蜜蜂引诱剂与粘性圆形白色板的组合引诱的蜜蜂数量最大,显著高于其它引诱剂,即中华蜜蜂引诱剂与粘性圆形白色板诱来大量蜜蜂。如果将中华蜜蜂引诱剂与无粘性圆形白色板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引诱和指引中华蜜蜂采集花蜜的引诱源和指示物,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诱来大批的蜜蜂,从而增加访花蜜蜂树和访花频率;同时,蜜蜂访花将提高茶树花结实率,茶籽用于榨取山茶油。这样就提高了单位面积茶树花利用效率。

相关知识

中华蜜蜂对四种园艺花卉的访花行为研究
Attraction of aroma from tea flowers and leaves to the Chinese honeybees (Apis cerana cerana)
一种香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方法专利检索
一种茶树病虫害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茶花粉的产生方式,由蜜蜂从茶花上采集花粉团、混以唾液和花蜜凝集而成
蓟马防治方法及杀虫配方工艺技术
蜜蜂会采打过农药的花蜜吗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简易合成及田间引诱活性
一种环境友好型二氧化碳基聚合物载吡虫啉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查询
蜜蜂采的是花蜜还是花粉?

网址: 一种引诱大批中华蜜蜂采集茶树花蜜的方法及引诱剂专利检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859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茶树花提取物的应用
下一篇: 茶树花突破科研成果开发利用赋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