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开花都有相对固定的时刻,
如2:00,蛇床;
5:00,牵牛花;
6:00,野蔷薇、龙葵;
7: 00,蒲公英、芍药;
8:00,睡莲;
10:00,半枝莲;
15:00,万寿菊;
17:00,草茉莉;
18:00,烟草;
21:00,昙花。
在自然状况下,植物的花期相对固定,如果人为调节光照改变受光时间则可控制花期。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较多,如光照、湿度、水分、CO2含量、矿质营养等,其中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光照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分裂和伸长;植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与太阳辐射强度有紧密联系;太阳辐射还能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植物体内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与太阳辐射强度直接相关。 太阳辐射对植物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对太阳辐射强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有的种子需要在光照下才能萌发,这叫需光性种子,如桦树;而有的植物在遮阴条件下才能发芽,这叫嫌光性种子;有些种子的萌发与光无关,可称为光中性种子。
光能影响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各器官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比例。具体表现在光影响植物根系和茎干的生长。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使之形成较大的根茎比,对植物苗木的后期生长有利。而光照不足则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根的伸长量减少,新根发生数少甚至停止生长,因为尽管根系在土壤中的无光条件下生长,但其生长所需物质大部分来源于地上部分的同化物质。
光照不足,同化量少,根据有机物运输就近分配的原则,同化物质首先供地上部分使用,然后才输至根系,所以阴雨季节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影响很大。强光对茎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能促进组织分化,有利于木质部发育。在全光下生长的树木,一般树干粗壮、树冠庞大、枝下高低,具有较高的观赏与生态价值。在强光中生长的树木较矮,但干重增加,且根茎比提高,主要是因为控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对光很敏感。在强光下,大部分现成的激素被破坏,幼苗根部的生物量增加,甚至可以超过茎部生物量的增加速度,表现为节间变短、茎变粗、根系发达,因此很多高山植物节间缩短成矮胖态或莲座状。
而在弱光下,净生物量多用于茎的高生长,表现为幼茎的节间充分延伸,形成细而长的茎干,根系发育较弱。同种同龄树种,在植物群落中生长的植株由于光照较弱,因而茎干细长且均匀,根量稀少;而散生植株由于光照充足,则茎干相对矮小且尖削度大,根系生物量较大。
比如,美国榆在33%的光照下高生长最快,苗木根茎比为0.32,在全光照下幼苗生长较矮,但根系发达,根茎比为0.58。由此可见,多数树种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进行全光育苗,以获得高质量的苗木。
光照影响植物的开花和品质。光照充足能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植物开花。同时,由于植物长期对光照的适应性不同,开花时间也因光强不同而异,有的在强光下开花,如郁金香、酢浆草等;有的在弱光下开花,如牵牛花、月见草和紫茉莉等。
光照强弱还会影响植物茎叶及开花的颜色,冬季在室内生长的植物,茎叶皆是鲜嫩淡绿色,春季移至直射光下,则产生紫红或棕色色素。各种花卉对光照的要求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花卉,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
若光照不足,则易导致植物出现花芽分化停滞、发育不完全、花蕾脱落、开花延迟、花色不艳、花期缩短等现象,并会造成植物徒长、叶片黄化脱落,抗病性也会下降;若光照过强,又会导致植物出现灼伤、生长停滞、生理性病害等问题。在适宜的光照范围内,增加光强可促进红掌株形紧凑、花形变大、花色鲜艳。
若光照过弱,红掌容易徒长、色泽暗淡、花序纤细,但若光强过高,则会导致叶片上出现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灼伤。此外,光照还能抑制病菌活动,如在光照较好的立地上生长的花木,其病害明显减少。
在花卉生产中,如果光强不足,应该采用补光灯等设施进行补光,使光强达到或超过植物的光补偿点。若光照过强,可采用遮阳网等设施来降低光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