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传承人百凤艺术巡展启幕 “最后的印花娘子”从艺逾九十年
南通发布2024-07-14 20:41:27作者:文 | 记者 张坚 杨镇潇 图、视频 | 记者 许丛军编辑:俞鑫城97岁的她,至今仍在为嘉宾游客们演示蓝印花布技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称为目前仍在从事传承工作的年龄最大会员。她就是管惠芳老人,在纺纱织布的机杼声中,迎来了自己从艺90周年的新里程。
14日,“青出于蓝”管惠芳从艺九十周年·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百凤艺术巡展启动仪式在岁悦礼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现场集中展出的百余件凤凰纹样的蓝印花布艺术品,再现形式古朴、寓意美好的蓝白之美,体现出从管惠芳开始的四代非遗传承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管惠芳1928年6月出生于南通启东汇龙镇菜园村,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的母亲。她6岁开始学习纺织技艺,用灵巧的双手织染出一幅幅古朴精美的吉祥图案。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吴元新走进了蓝印花布的染织世界。
老人一直为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保护默默奉献,20世纪90年代,吴元新创办中国第一家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时,管惠芳将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帮助建馆。开馆以来,管惠芳不顾年老体弱,一次次为来宾展示濒临失传的蓝印技艺,被作家冯骥才誉为“最后的纺织染色印花娘子”。
如今,管惠芳孙女吴灵姝、孙女婿倪沈键、重孙女吴抒染也纷纷加入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工作中,为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力量,吴家染坊已经呈现七代传承、四世同堂的喜人景象。
在母亲的激励和示范下,吴元新数十年如一日,在蓝白世界里笃行不怠。1996年,全国第一家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建成开馆,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吴元新带领“元新蓝”团队走遍全国所有蓝印花布主要产区,抢救、保护、收藏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实物资料6万余件,整理纹样超过20万个,出版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等十部专著,通过染坊带徒、家族传承、院校教学、社会培训等立体式的传承方式,培养了大量的青年传承人群。
“我们一家四代人用三年时间,一起完成了这100多幅凤凰图案。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展陈出来,既是对祖国腾飞的祝福,又寄予着非遗代代相传、明天更美好的愿望。”吴元新表示,该展还将走进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地巡回展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南通非遗故事。
四世同堂,四代研艺,星火如炬。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荣书琴对管惠芳及吴家四代传承人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她说,“这一家人在民间文艺的家族传承上作出了典范性的贡献,希望全国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吴元新这样的民间文艺家家庭,为民间文艺事业作出长远的贡献。”
+12
相关知识
10点播报|五粮液品牌文化巡展启幕;1
助力苗族文化传承,润百颜让艺术之花在乡间“绽颜”
山东高密剪纸技艺传承人齐秀花剪“百猪迎春”
刘小花 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察哈尔资讯
平谷区刘家店镇花会的百年传承
一花引得万花开 带火三晋“花经济”
【非遗传承】一把剪刀纸上生花 独具匠心守护非遗
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逾1000万平方米,2023年度“百园巡礼”调研成果发布
宁夏“山花儿”艺术形态与传承发展研究
扬州绒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路径探索
网址: 四代传承人百凤艺术巡展启幕 “最后的印花娘子”从艺逾九十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053.html
上一篇: 妙手生花韵 传承好家风 亲子手作 |
下一篇: 插花技艺六代传承!天中插花守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