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
在滨海县天场镇海峰村
500亩的西兰花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时刻
一箱箱碧绿、溜圆的西兰花
经过村民的采摘、装车、运输
销往全国各地
走进海峰村西兰花种植基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近期,第一批栽植的西兰花已经成熟,每天60多名农民在基地里采摘、分拣、装箱,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2018年,浙江客商仇昌波在老战友、海峰村党总支书记陈国林引荐下,经过前期多次考察,认为海峰村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西兰花的生长,在村里支持下,仇昌波先期承包了村民流转的100亩土地用于考种西兰花。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掌握了种植经验后,今年一下子又流转400亩土地,大规模种植西兰花。
仇昌波
西兰花能够获得丰收,离不开镇里的支持,离不开村里的关心,镇村干部帮助我协调解决用电、用水等各方面困难,经过精心管理,种出的西兰花品质比较好、营养价值高,可以说是无污染蔬菜,我的西兰花主要以包装保鲜球为主,正常1亩地生产3200棵,一棵西兰花在1斤上下,每斤2.45元,也就是说每亩地收入8000元上下,500亩创产值400万元。
被吸纳在基地里管理西兰花的低收入农户旬永华说
村里优先安排我到西兰花种植基地务工,现在西兰花陆续进入丰收期,每天能有200元到250元左右的收入。
海峰村党总支书记陈国林介绍
种植西兰花,我们坚持统一开发、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积极引导群众开发连片种植基地,促进全村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脱贫攻坚,使西兰花这一产业真正托起老百姓的“致富梦”。
近年来,海峰村在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等多方力量的帮助下,不断对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引进了规模化西兰花种植项目。按照“支部带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联农户”的办法,由村“两委”发起,全村村民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共享现代农业“红利”。
“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办法是行得通的。”陈国林说,“村民成为股东后,不用干活,每年就有稳定的土地分红。年轻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可放心外出打工,村中的富余劳动力跟着合作社干,每人每年至少挣三万元。”
该村为提升西兰花种植水平,除了建成喷灌系统,基地里还应用了即时气象、视频监管、移动巡检、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设备和技术,使西兰花种植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泉活水。去年5月,村里建起了西兰花冷风库,改变了菜贩子与加工厂控制农产品价格的现状。同时成立了自己的股份制公司,探索完善“种植+加工+外销”产业链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西兰花成为村民的“致富花”。
来源:学习强国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喜获丰收!西兰花成为滨海这个村民的“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