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是由广东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创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南方农村报牵头实施的全省首个功能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位于以文化赋能与品牌创建为核心功能,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为使命,以全面服务于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着力点,通过“一核两翼”园区建设,重点打造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品牌文化聚集展示与人才孵化中心、“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共建示范基地。
该园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各类农业特色主题活动及主题旅游路线,赋能农产品展示展销;建设以百家手信为核心的品牌农产品聚集与体验展示区,促成生产者或品牌方与消费者“面对面”对接;依托产业园平台资源,策划推出《寻路农遗》、《寻找广东乡村手艺人》、《新农人·兴农人》等栏目或行动,深度挖掘海珠湖湿地公园、高州荔枝、潮安凤凰单丛茶等重要传统优势农业文化;遴选乡村振兴服务专家,服务全省农业合作交流;建设VR虚拟产业园,展现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成果建成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品牌营销资源交流对接;打造“粤字号”农产品;建立全网电商营销系统等等。
走进产业园,视线投向园区正门的大型LED屏幕,上面正播放着介绍广东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宣传片。同时在这片区域也摆放着广东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比如高州荔枝、增城丝苗米,南沙青蟹,还有关于农产品的文创产品等。在大厅比较显眼的一面墙上,一条醒目的红线,清晰地展示了园区整服务乡村振兴产业链的全过程和每个阶段节点。从推动乡村项目运营开始,到助力镇域帮扶,再到提升乡村治理,激活现代农业,通过“传媒+”,在品牌宣传、基层党建、产品销售、基层治理、景观提升等方面,全流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园区展现出来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说徐闻的菠萝,徐闻有着“中国菠萝之乡”的称号,35万亩的菠萝种植面积也被人们称为“菠萝的海”。在各级政府和这个园区的共同努力下,徐闻菠萝,从起初的“滞销果”变成后来的“致富果”,从2019至2022年,徐闻菠萝的产值从16亿一路飙升至25亿,将近翻了一番。对于高州荔枝,园区主要专注于帮助打造高州荔枝的品牌效应,重点放在将当地文化与产品相结合,在经过不断的宣传推广后,成功将高州荔枝包装成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品牌,在多方努力下,高州荔枝在2021年的品牌价值高达122.2亿元。
广东四会的兰花在过去的5-6月间一直是销售淡季,但随着园区开展的“父亲节专属兰花”“用兰花表达爱意”的一系列活动后,在各大销售平台四会的兰花浏览量增长了4倍,浏览总人数达到了50万人。随之而来的就是种植兰花的农民总收入提升: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不降反升,2021年到2022年仅一年间,从原先的0.17亿元增长到1.2亿元。
还有梅州柚、遂溪小番茄、南沙青蟹、增城丝苗米、德庆贡柑等等,都是重点打造和推广的广东特色农产品品牌。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产业+文化+传媒+N
通过创新而破圈,通过融合而跨界,整合要素产生了一系列“良性反应”,推动传统农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文化产业园”被称为一种“现象”
农产品品牌推广上进行一系列“王炸”操作:上飞机、上高铁、上广州塔,上世界主要城市商圈大屏,高举高打刷新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新高度,农产品数字化营销得到广泛应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曝光度与品牌价值显著提升,2021年流量过亿话题超 10 个,单个话题最高流量达 17.4 亿人次。
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合力助农显示出巨大能量:跨界整合资源的宽度与广度前所未有,有近百家单位机构参与农产品的营销推广,聚集数以千计的大宗采购商,数以百计的电商平台、品牌与文化服务机构,服务超过5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企业品牌,文化服务产业园是“大脑”、是机制、也是组织者,集设计、创意、落地、推广于一体形成“闭环”。
对传统农业产业链进行引领与重构:在实践中完善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理念,将市场挺在生产前,各级产区政府工作方式转变,一批特色农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打响品牌,徐闻菠萝、茂名荔枝、南沙青蟹、增城丝苗米、德庆贡柑、四会兰花、遂溪圣女果、遂溪仙品荔、化橘红、惠来鲍鱼、澄海狮头鹅、广东预制菜……
全国首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机制变革:234家生产性产业园,1家文化产业园,通过234+1(234,是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数量;1,指的是广东省在全国首创的功能性产业园——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2020年11月,它肩负着文化赋能、品牌强农的使命而诞生。),植入文化“芯片”激活全产业要素,农业文化资源丰厚,文化赋能是通过外化表达,让农产品多重附加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用文化基因+市场基因,打好“产业 市场 科技 文化”四张牌,打开了大市场,满足了新需求,拓开了农业三产融合、城乡融合的新通道。
联农带农的显著成效:产业园产品品牌(含企业自有品牌)达到6374个,截至2021年底,粤东西北191个产业园带动农户99.0631万户,产业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23763.60元,比产业园建设前收入增长了27.98%,文化服务产业园带动服务的农产品销量增加约30%,实现20%的品牌溢价……2021年,徐闻菠萝产销两旺,与2020年同比翻番;2022年5-6月,广东四会兰花出货价接近40元,比去年同期价格增长100%;2022年,化橘红鲜果统收价8元/斤,收购价同比翻倍。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大事记:
2020年10月,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正式获批建设。
2020年10月,赋能打造“南沙青蟹”区域公共品牌,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农产品标志品牌。
2021年1月,孵化1个短视频直播基地;3月,“百名网红千名主播菠萝的海”大培训在徐闻展开。农户戴机勇(右)向文化服务产业园人物IP“蓝朋友”取经,学习如何用手机直播给菠萝带货;3月,“百名网红千名主播菠萝的海”大培训在徐闻展开。农户戴机勇(右)向文化服务产业园人物IP“蓝朋友”取经,学习如何用手机直播给菠萝带货。
2021年2月,创设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服务中心;
2021年4月,与高州共建荔枝品牌示范基地,推出慢直播、年份荔等创意营销。
2021年7月,联合发起成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盟。
2021年8月,与增城共建丝苗米示范基地,策划稻田音乐会、高端定制等新营销。
2021年底,文化服务产业园与南方乡村振兴综合体品牌共建产品“南方增城丝苗米”腾空出世,并将南方增城丝苗米基地选址在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
2021年底,文化服务产业园与南方乡村振兴综合体品牌共建产品“南方增城丝苗米”腾空出世,并将南方增城丝苗米基地选址在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
2021年12月,赋能遂溪界炮镇圣女果基地,成功打造圣女果“亿元村”。
2022年1月,联合盒马鲜生打造首个预制菜联名款——豉油鸡。
2021年12月,文化服务产业园加入2022年广东预制菜双节营销系列活动,与盒马联名推出豉油鸡预制菜,上线第二天就登上了盒马工坊销售top10榜单。
2022年3月,联合钱大妈打造盒装徐闻鲜切菠萝——小新鲜生。文化服务产业园与“钱大妈”联合打造的盒装鲜切菠萝“小新鲜生”在2022年4月上市,原材料正是来自广东徐闻菠萝。
2020年至今:
探索新三品一标、智库服务、区域公共服务等5大粤字号农业品牌创建模式;
打造徐闻菠萝、茂名荔枝、增城丝苗米等10大粤字号农业爆款产品;
服务全省234个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服务超过500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汇聚120+品牌与文化服务机构。
文化赋能农业产业振兴的支点——记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中国日报讯,2018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建设18个国家级、235个省级、7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梯次发展格局,实现了主要农业县、主导产业与主要特色品种“三个全覆盖”,是农业生产的精锐所在。
2022年1月,省委领导深入考察文化服务产业园之后指出,文化服务产业园要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多模式推进、多利益链接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赋能三产融合的“主阵地”。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批“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以品牌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产业园产品品牌(含企业自有品牌)达到6374个,其中:新增公共品牌189个、新增企业品牌1121个,广东荔枝、梅州柚、徐闻菠萝、广东丝苗米、英德红茶、新会陈皮、翁源兰花等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名气响亮。
截至2021年底,粤东西北191个产业园带动农户99.0631万户,其中订单农户40.9262万户,吸引返乡创业人员47880人,吸纳农民就业人员704673人。产业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23763.60元,比产业园建设前收入增长了27.98%。
相关知识
聚焦2023三农媒体峰会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农文旅融合让乡村振兴更有“范”
乡村文化振兴|槐荫区:打好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三张牌”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亲测,体验超棒!线上下单订年花,买家分享来了!
买年花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评选活动(花卉专场)邀您赏花!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10595号提案答复的函
【讲堂预告】乡村振兴 科技兴花——2023年度花卉科技助农培训大讲堂走进昆明市呈贡区
建行安徽省分行: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东陂镇:花卉产业为乡村振兴添香增色
网址: 聚焦2023三农媒体峰会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191.html
上一篇: 山西广灵剪纸传承发展现状分析 |
下一篇: 2023上海文化创意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