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甘薯瘟防治研究的初步报告

甘薯瘟防治研究的初步报告

甘薯瘟防治研究的初步报告

【摘要】:甘薯瘟是一种具有十余年历史的病害,不仅严重地威胁着广西东南部几县的甘薯生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广东西南部和广西毗鄰的几个县的甘薯生产。甘薯瘟是一种枯萎类型的病害,是侵染維管束的脉管病害,首先侵染插条与土壤接触部位,先呈水漬狀,继而变黑腐爛并向上發展,叶色不正常或呈黄色而萎垂。此时薯藤的不定根根尖脫皮并开始腐爛,最后全株枯死。如在結薯块后才受病,除薯藤显现枯萎現象外,可向薯塊發展而呈褐色条斑,最后变黑腐烂,發出刺鼻臭辣气味。瘟薯的病原初步認为是由细菌和镰刀菌所致。细菌中可分为白色粘滑型,黄色粘滑型,白色干绉型和黄色干绉型;鐮刀菌中包括白色气生菌丝型,白色菌丝基層稍呈紫紅色型,粉紅色菌丝基層呈紫紅色型,无气生菌丝型等。但究以哪类为主导,抑系并發性呢?仍須进一步研究。薯瘟病原的傳播,初步認为有三种方式:带病薯块和薯苗,病土,及昆虫(如小象鼻虫等),其中以前二种較为肯定,后一种則仅属可能,仍有待+于进一步試驗观察。甘薯各品种間确具有不同的抗病性能,如台农三号的抗病性較强而产量最高,又能抗旱,台农46号的抗病性最高,但产量則較低,因而台农三号是最有希望的品种,但在岑溪試驗地,会略有發現蔓割病(可能是薯瘟病原之一),临桂試驗田也会發生过多次。老藤繁殖会降低同一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值得我們注意。在旱地和水田不同試驗地上所得結果,可初步说明發病情况很不一致,追肥与不追肥处理的發病率也不一致。藥剂处理种苗效应不显著,翻晒土壤及二种种植法試驗结果不一致,想与試驗方法、試驗地不同和供試品种不同有密切关系。薯瘟的發生与發展和高温潮湿有密切关系,而这些气候因素对于植株的早期生??長壮健及增强抗病性也有关系。初步建議,在北流地区以立秋(8月上旬)种植較为适当。从临桂雁山、北流和岑溪三处的气候記录,和薯瘟开始發生与最后發生日期的記录看来,可以初步說平均气温23.4—28.4℃最适于薯瘟的發生。相对湿度平均在80%以上亦适于本病的發生。由此可見,在临桂雁山地区,薯瘟可能是容易發生的,不过停止發病日期会提早10—20天。其他地区如有相似气温与湿度情况,那也是会發生薯瘟的。根据二年試驗結果和調查所得情况,初步提出防治薯瘟的办法如次:(1)应采取种薯和种苗的檢疫措施,禁止病区的种薯运往無病地区,以防蔓延;(2)选育抗病品种为主,結合先进的栽培管理法;多施草木灰,适当施用石灰,根外追肥,适期种植等,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避免病害的侵染,保証丰产。目前在岑溪及北流地区,可先推广种植“台农三号”品种,并提倡以薯塊育苗,切勿采用老藤繁殖,以避免植株的衰退,减少薯瘟的發生。


1234187246572142592

相关知识

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系列研究取得突出进展
红薯(甘薯)11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甘薯11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超级实用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季节性流感的临床研究
连花清瘟
甘薯卷叶虫的防治方法
甘薯卷叶蛾幼虫
甘薯2种新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研究.PDF
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冠肺炎药理活性成分和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甘薯蚁象甲的克星:有效防治策略详解

网址: 甘薯瘟防治研究的初步报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223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苹果黑星菌致病力变异研究
下一篇: 杂粮病害实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