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肝细胞弥漫地变性肿胀,使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为临床上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的原因。由于肝细胞坏死,释出细胞内的酶类入血,故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等升高,同时还可引起多种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坏死较多时,胆红质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加之毛细胆管受压或有胆栓形成等则可引起黄疸。
结局:急性肝炎大多在半年内可逐渐恢复。点状坏死的肝细胞可完全再生修复。一部分病例(多为乙型、丙型肝炎)恢复较慢,需半年到一年,少数病例(约1%)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极少数可恶化为重型肝炎。
2.慢性(普通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在一年(国外定为半年)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占绝大多数(80%),也有近年明确的丙型肝炎。按病程、肝功能情况、免疫状态及病变等的不同将慢性肝炎分为持续性(迁延性)和活动性(进展性)二种。
(1)慢性持续性肝炎(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CPH):临床症状常较轻或仅有肝功能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急性时减轻,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汇管区或小叶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有时汇管区可因有少量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宽。肝小叶轮子廓清楚,小叶界板无破坏。肉眼观,肝体积增大,但表面平滑。此型肝炎一般发展缓慢,经过较好,大多数可以恢复,少数可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chu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此型肝炎病变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泛而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①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图10-37);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并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而胶原化的纤维条索相连接,形成纤维间隔而分割小叶结构。肉眼观,在肿大的肝表面,上述纤维化明显区呈不平滑颗粒状,质地较硬。此型常见于乙、丙型肝炎,除肝外,患者还有脾肿大等全身改变,如不及时治愈大都转入肝硬变。
图10-37 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细胞明显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小叶界板破坏呈现碎片状坏死,门管区见炎性细胞浸润
毛玻璃样肝细胞 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光镜下,HE染色切片上,此等肝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图10-38)。这些细胞内含大量HBsAg,电镜下呈线状或小管状积存在内质网池内。用免疫酶标法或免疫荧光法可呈HBsAg阳性反应。(图10-39)。
图10-38 毛玻璃样肝细胞
图10-39 肝细胞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免疫酶标法(双PAP)染色显示肝细胞浆内的HBsAg
3.重量病毒性肝炎本型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二种。
(1)急性重型肝炎:少见。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剧烈,病死率高。临床上又称为暴发型、电击型或恶性型肝炎。
本型病变可见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肝索解离,肝细胞溶解,出现弥漫性的大片坏死。坏死多自小叶中央开始,向四周扩延,仅小叶周边部残留少数变性的肝细胞。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并出血,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并吞噬细胞碎屑及色素。小叶内及汇管区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图10-40)。残留的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表面被膜皱缩(图10-41)。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有的区域呈红黄相间的斑纹状,故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图10-40 急性重型肝炎
肝细胞大片坏死消失,小叶中心部最重,周边部残存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区有炎性细胞浸润
图10-41 急性重型肝炎
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著,表面被膜皱缩
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由于大量肝细胞的迅速溶解坏死,可导致:①胆红质大量入血而引起黄疸(肝细胞性黄疸);②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出血倾向;③肝功能衰竭,对各种代谢产物的解毒功能发生障碍。此外,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及血循环障碍等,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急性重型肝炎的死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肝昏迷),其次为消化道大出血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较常见,是引起严重出血、致死的另一个因素。
本型肝炎如能渡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性型。
(2)亚急性重型肝炎: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呈亚急性经过。少数病例可能由普通型肝炎恶化而来。本型病程可达一至数月。
病变特点为,既有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的依托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失去原有小叶的结构和功能。小叶内外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小叶周边部小胆管增生并可有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眼观,肝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隔,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病程长者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质地略硬。切面黄绿色(胆汁淤积),交错可见坏死区及小岛屿状再生结节。
此型肝炎如及时治疗有停止进展和治愈的可能。病程迁延较长(如1年)者,则逐渐过渡为坏死后性肝硬变。病情进展者可发生肝功能不全。
相关知识
花肝病与病毒性肝炎的区别 两种疾病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病毒性肝炎防治路:乙肝感染者不断下降 丙肝经血传播基本阻断
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花多少钱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变为()。
抑制“呼吸道病毒”植物汇总
三种番茄斑萎病毒病侵染寄主植物的细胞病理特征
CCF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分会举办“肿瘤数字病理图像算法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学术讲座
患有病毒性肝炎的妇女,待肝炎痊愈后至少多长时间方可妊娠()。
艾滋病病毒在玫瑰花的花刺上能够存活多久
尹君老师获得全国病理生理学青年教师风采展示金奖
网址: 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联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2264.html
上一篇: 应用血气和血液生化指标量化评判不 |
下一篇: 兔病毒性出血症有什么病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