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卉有害生物防治之黄刺蛾

花卉有害生物防治之黄刺蛾

黄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俗名洋辣子、刺毛虫、毒毛虫、八角子等。

寄主、分布与危害

寄主为月季、紫薇、海棠、紫荆、丁香、天目琼花、芍药、黄刺玫、红叶李等,属多食性害虫。在我国分布多达21个省、区。幼虫危害叶片,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花卉生长发育。

源于安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5~17mm,翅展35-39mm;雄蛾体长13~15mm,翅展30~32m。体橙黄色,前翅黄褐色,自顶角有1条细斜线伸向中室,斜线内方为黄色,外方为褐色;在褐色部分有1条深褐色细线自项角伸至后缘中部,中室部分有1个黄褐色圆点。后翅灰黄色。

卵:扁椭圆形,一端略尖,长1.4~1.5mm,宽0.9mm,淡黄色卵膜上有龟状刻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mm,体粗大。头部黄褐色,隐藏于前胸下。胸部黄绿色,体自第2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技刺、以第3、4、10节的为大,技刺上长有黑色刺毛;体背有紫褐色大斑纹,前后宽大,中部狭细成唖铃形,末节背面有4个褐色小斑;体两侧各有9个枝刺,体侧中部有2条蓝色纵纹,气门上线淡青色,气门下线淡黄色。

蛹:椭圆形,粗大,长13~15mm。淡黄褐色,头、胸部背面黄色,腹部各节背面有褐色背板。茧椭圆形,质坚硬,黑褐色,有灰白色不规则纵条纹。

生物学特性

1年2代,老熟幼虫于10月在干和枝杈处结茧过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下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为第1代卵期、6~7月为幼虫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蛹期,7月下旬至8月为成虫期。第2代幼虫8月上旬发生,10月结茧越冬。成虫羽化多在傍晚,夜间活动,趋光性不强。雌蛾产卵多在叶背,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每雌蛾产卵49~67粒,成虫寿命4-7天。幼虫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然后取食叶下表皮和叶肉,剥下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小斑,隔1日后小斑连接成块。4龄时取食叶片形成孔洞。5、6龄幼虫能将全叶吃光仅留叶脉。幼虫食性杂。幼虫老熟后在树枝上吐丝作茧。茧开始时透明,可见幼虫活动情况,后凝成硬茧。茧初为灰白色,不久变褐色,并露出白色纵纹。黄刺蛾天敌有上海青蜂、刺蛾广肩小蜂、刺蛾紫姬蜂、螳螂、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多种刺蛾如丽绿刺蛾、漫绿刺蛾、纵带球须刺蛾等的幼龄幼虫多群集取食,被害叶显现白色或半透明斑块等,甚易发现。此时斑块附近常栖有大量幼虫,及时摘除带虫枝、叶,加以处理,效果明显。不少刺蛾的老熟幼虫常沿树干下行至基部或地面结茧,可采取树干绑草等方法及时予以清除。2.清除越冬虫茧。可根据不同刺蛾虫种越冬场所采用敲、挖、剪除等方法清除虫茧。3.灯光诱杀。可在成虫羽化期于每天19:00~21:00用灯光诱杀。4.化学防治。刺蛾幼龄幼虫对药剂敏感,一般触杀剂均可奏效。5.生物防治。刺蛾的寄生性天敌较多,均应注意保护利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花儿上黄刺蛾用那些农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
刺蛾类害虫
(技能鉴定)2022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考试综合题
月季刺蛾的有效防治策略
黄刺蛾、桑褐刺蛾、大蓑蛾、凤蝶、蔷薇叶蜂属于( )害虫。
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索.doc
花卉有害生物防治概览
宝鸡市林业局 林业动态 宝鸡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

网址: 花卉有害生物防治之黄刺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25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病毒的危害和防治课件.ppt
下一篇: Cell子刊:肥胖竟还有益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