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大豆种植获得广泛重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又名大豆细菌性疫病,是由萨氏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avastanoi pv. glycinea)侵染引起。在世界范围,在南美州中部、欧洲、北美州、亚洲中北部和非洲等地危害严重。在国内,在大豆生产地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东北大豆主产区普遍发生,并且呈现流行趋势。尤以吉林省的吉林、长春、四平地区和黑龙江省的牡丹江、绥化地区危害严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大面积发生且严重时,可导致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易感品种可减产5%~10%,严重发生年则可达到30%~40%。发病后可使籽粒变色,大幅度降低大豆商品价值。为了防控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一些大豆种植户主要采用杀菌剂噻菌铜和噻唑锌等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截至目前还未见有报道经过严格试验筛选的,针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的有效药剂。
为了有针对性地使用杀菌剂,有效地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本试验对供试的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经过结果分析,筛选出效果明显的5种杀菌剂用于田间防治试验。目的为在生产中药剂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提供理论依据。
1 供试材料
供试菌株: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菌株为PSG2018-1,由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分离鉴定并保存。供试品种:吉育47。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的供试药剂和生产厂家见表1。
表 1 供试药剂及生产厂家
处理
供试药剂
生产厂家
1
40%烯酰·喹啉铜SC(10%烯酰吗啉+30%喹啉铜)
青岛翰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25%络氨铜AS
山西永合化工有限公司
3
30%王铜SC
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
30%琥胶肥酸铜SC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
5
2%春雷霉素AS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
6
30%噻唑锌SC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
20%噻菌铜SC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8
33%春雷·喹啉铜SC(3%春雷霉素+30%喹啉铜)
山东一览科技有限公司
9
30%壬菌铜ME
西安近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0
20%噻森铜SC
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
11
80%乙蒜素EC
河南科邦化工有限公司
12
45%代森铵AS
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
13
77%氢氧化铜WP
寿光成欣农药有限公司
14
430 g/L戊唑醇SC
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
15
250 g/L吡唑醚菌酯EC
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
1.2%辛菌胺醋酸盐AS
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
17
12%中生菌素WP
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8
2亿孢子/g木霉菌WP
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9
枯草芽孢杆菌≥200亿/g
山东绿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
3%中生菌素WP
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
21
30%戊唑·噻森铜SC(10%戊唑醇+20%噻森铜)
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
221
47%春雷·王铜WP(2%春雷霉素+45%王铜)
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在22种供试药剂中有17种药剂对菌株有抑制效果,其中处理11和12抑菌率最高,最大质量浓度下(下同)抑菌率分别为87.5%和84.21%;处理2、3、8和10抑菌率均达到70%以上,处理6抑菌率达到60%以上,处理19抑菌率达到50%,处理4、5、9、13、15、17和20抑菌率均低于50%,见表2。抑菌率较高的9种杀菌剂EC50值见表3。
表 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室内药剂筛选统计
序号
药剂
质量浓度/(mg·L-1)
抑制率/%
序号
药剂
质量浓度/(mg·L-1)
抑制率/%
1
40%烯酰·喹啉铜SC
4 000
14.29
2
25%络氨铜AS
2 500
78.05
2 000
5.21
1 250
68.96
1 000
0.00
625
67.85
500
0.00
312.5
66.02
250
0.00
156.25
41.92
3
30%王铜SC
3 000
72.73
4
30%琥胶肥酸铜SC
3 000
38.96
1 500
70.00
1 500
19.14
750
68.42
750
25.00
375
66.04
375
6.54
187.5
58.13
187.5
0.00
5
2%春雷霉素AS
200
36.31
6
30%噻唑锌SC
3 000
62.50
100
31.43
1 500
54.99
50
14.29
750
40.00
25
0.00
375
25.00
12.5
0.00
187.5
5.21
7
20%噻菌铜SC
2 000
72.31
8
33%春雷·喹啉酮SC
3 300
73.90
1 000
53.85
1 650
51.34
500
41.92
825
40.00
250
30.80
412.5
30.80
125
25.00
206.25
25.00
9
30%壬菌铜ME
3 000
26.56
10
80%乙蒜素EC
8 000
87.50
1 500
21.77
4 000
85.12
750
14.29
2 000
83.64
375
11.11
1 000
74.28
187.5
7.69
500
70.00
11
45%代森铵AS
4 500
84.21
12
77%氢氧化铜WP
7 700
30.80
2 250
83.48
3 850
0.00
1 125
79.78
1 925
0.00
562.5
74.65
962.5
0.00
281.25
74.28
281.25
0.00
13
250 g/L吡唑醚菌酯EC
250 000
5.21
14
1.2%辛菌胺醋酸盐AS
120
40.00
125 000
0.00
60
40.00
62 500
0.00
30
30.80
31 250
0.00
15
27.97
15 625
0.00
7.5
10.04
15
12%中生菌素WP
1 200
25.00
16
枯草芽孢杆菌≥200亿g
1 000亿/g
50.00
600
10.4
500亿/g
0.00
300
0.00
250亿/g
0.00
150
0.00
125亿/g
0.00
75
0.00
62.5亿/g
0.00
17
3%中生菌素WP
300
25.00
/
/
/
/
150
5.21
75
0.00
37.5
0.00
18.75
0.00
表 3 9种杀菌剂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回归方程
序号
药剂名称
回归方程(y=)
EC50值/(mg·L-1)
置信区间
相关系数/r2
1
25%络氨铜AS
3.496 0+0.676 8x
166.817 5
66.321 3~419.594 9
0.896 0
2
30%王铜SC
4.576 6+0.302 2x
25.178 8
6.885 4~92.075 6
0.951 2
3
2%春雷霉素AS
-5.177 7+4.589 5x
165.041 9
73.546 6~370.361 4
0.907 7
4
30%噻唑锌SC
0.102 0+1.556 9x
1 399.359 7
950.071 0~2061.117 0
0.959 3
5
20%噻菌铜SC
2.054 3+1.040 2x
679.004 5
550.640 5~837.292 4
0.984 1
6
33%春雷·喹啉铜SC
1.927 7+1.006 3x
1 130.134 4
853.687 8~1 496.101 9
0.971 3
7
80%乙蒜素EC
4.069 6+0.545 3x
50.844 4
16.936 9~152.634 2
0.968 9
8
45%代森铵AS
4.799 4+0.336 2x
3.951 5
0.691 6~22.575 9
0.965 8
9
1.2%辛菌胺醋酸盐AS
3.256 8+0.791 4x
159.500 5
53.506 9~475.460 2
0.895 1
2.2 田间防治试验
根据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选定抑菌效果较强的3种药剂,结合市面上采用主要作物细菌性病害有效药剂作为田间防治供试药剂。通过表4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从防效来看80%乙蒜素EC和45%代森铵AS明显高于其他药剂,达到80%以上;30%王铜SC、30%噻唑锌SC、20%噻菌铜SC防治效果达70 %以上。
表 4 5种供试药剂的田间防效
药剂
用量(制剂)/(mL·hm-2)
平均防效/%
80%乙蒜素EC
165
85.90
45%代森铵AS
585
84.62
30%王铜SC
450
76.92
30%噻唑锌SC
570
74.36
20%噻菌铜SC
1 125
70.51
对照
/
/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2种药剂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可采用药剂喷雾的方法进行防治。杀菌剂80%乙蒜素EC和45%代森铵AS,可以作为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首选药剂,大豆作物生长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可以在生产中推广。30%王铜SC、30%噻唑锌SC、20%噻菌铜SC,可以作为备选药剂。由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发病后期用药难防治,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
在报道的作物细菌病害防治有效的药剂中,选用22种药剂,发现其中有8种与铜类制剂相关。在这8种中,王铜SC和络氨铜AS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由此,可以推测在铜类药剂中进一步的进行大量筛选,很有希望发现更多抑制效果好的药剂。试验明确了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有效药剂。利用筛选出的药剂,同时可以避免无效或毒性较强药剂的乱用,减少环境污染。但试验所用杀菌剂多为单剂,田间防治还未达到90%以上最为理想的效果,且单剂易产生耐药性。未来可进一步通过探讨复配药剂,延迟或防止耐药性产生,进而提高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控效果。 (来源:《农药》2021年第9期)
农药快讯, 2021 (13): 25-27.
相关知识
大豆细菌斑点病抗性鉴定的研究概况
细菌性病害及其主要防治药剂
细菌性病害及其主要防治药剂(专家版)
常见细菌性病害及主要防治药剂大汇总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防治细菌性病害当选哪些药剂?
常见细菌性病害及主要防治药剂大汇总(收藏)
细菌性病害危害症状有哪些?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推荐!
大豆花叶病怎么防治 大豆花叶病防治方法分享
黑龙江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网址: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药剂筛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2892.html
上一篇: Advances in bioc |
下一篇: 怎样看待细菌农药的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