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他热烈的性格就像那些迎着太阳的花……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凋谢了!——马丁·贝利

  在梵高描绘的天空中,总是有一轮圆日闪耀着熠熠光芒。他对太阳的热爱也覆盖了植物中的那一轮“太阳”——瑰丽的向日葵,它让梵高像个偏执狂一般,一遍遍地描绘,从不感到厌倦。——加布里埃·奥里耶(象征主义诗人、评论家)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1、《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第一版)

  1888年8月,美国私人收藏

  2、《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第二版)

  1888年8月,“二战”时于日本被毁

  3、《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第三版)

  1888年8月,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

  4、《花瓶里的向日葵》(第四版)

  1888年8月,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割耳事件”后创作

  5、《花瓶里的十四朵向日葵》(仿第四版)

  1888年12月-1889年1月,日本东乡青儿美术馆

  6、《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仿第四版)

  1989年1月,荷兰梵高博物馆

  7、《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仿第三版)

  1989年1月 ,美国费城博物馆

  1888年至1889年间,梵高创作了最著名的“向日葵”系列,作品共有7幅,被视为梵高的巅峰之作,其中5幅被收藏于全球5家博物馆中。

  怒放的向日葵,是梵高本人栩栩如生的写照——向日葵比其他任何画作,更能象征梵高的人生和经历,至今仍令公众着迷。

  梵高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向日葵?向日葵对他而言,有何寓意?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花瓶里的向日葵 - 文森特·梵高

  1888年2月,梵高前往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小镇,追寻法国南方灿烂的阳光,并试图在这里打造一个属于画家的沙龙——“南方画室”,梵高向巴黎的画家发出邀请,最终只有高更答应前往阿尔勒,他欣喜若狂。

  在阿尔勒等待高更到来的日子,梵高满心欢喜,计划创作12幅曾被高更赞许的“向日葵”,装点他在阿尔勒租住的“黄房子”,“什么都不用,就用巨大的向日葵”!

  向日葵是一种强健的植物,称不上优雅或精致,但却是梵高最喜欢画的植物之一。他将之称为“朴拙的向日葵”,它们有着农民一样的粗犷和不经雕琢,让梵高产生强烈的共鸣。

  实际上,第一幅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早在一年前与高更告别时,梵高就开始酝酿了。在巴黎的一次失败且短暂的展览中,高更对梵高的向日葵产生了兴趣,以他的作品交换,这一举措无疑坚定了梵高对向日葵持续探索的信念。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梵高《四朵剪下的向日葵》(Four Cut Sunflowers)布面油画 60×100cm 1887年8月-9月于巴黎

  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在这个房间里挂上至少6幅大油画,就像日本人常做的那样,特别是那幅有着一大束向日葵的画。”

  “我现在就像马赛人喝马赛炖鱼汤的热情,拼命画画,当你听到我画的是一些向日葵时,你会不会感到惊讶?”1888年8月,梵高在开始创作向日葵画作之前,在写给提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系列作品,他打算一共画12幅,有12朵与14朵向日葵的两种构图。

  对于梵高而言,12或许有着特殊的意义。鉴于梵高始终存在的宗教情节,12这一数字可能暗示,他想在阿尔勒建立一种使徒传统般、画家间的兄弟情谊。他甚至在信中表示,希望这些画,“能够拥有哥特式教堂里玻璃画的效果”。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梵高《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 布面油画 73.5×60cm 1888年8月

  当阿尔勒的向日葵在八月绽放之时,每天早上太阳一出,梵高就开始工作,他在信中提到,因为这些画凋谢得很快,关键在于一次就要画成。

  1888年夏天,梵高的绘画能力达到了巅峰,他画向日葵速度很快,并且充满力量和信心。在急速完成画作的过程中,线条的自发形态、色彩的偶然相撞,厚厚颜料的炽热,笔法的抒情冲动,都流露在他的向日葵上,梵高甚至在信中也自责,狂放的笔法就像阿尔勒狂野的季风。

  梵高对高更到来的强烈期待,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生希望,充满了梵高在阿尔勒生活的每一刻。他完成了一幅“与众不同”的画作——完全用黄色画出来的画,橙黄色的桌面上,黄色花瓶中的黄色向日葵,连画面背景也是黄绿色的。

  在信中,他激动地写道:“你或高更将入驻的房间,将拥有雪白的墙壁,以精彩的黄色向日葵作为装饰。”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梵高《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布面油画 98×69cm 1888年8月 1945年美国阪神大空袭中毁于战火

  在长久的期盼中,高更终于在1888年10月24日来到阿尔勒,凡高创作12幅“向日葵”的计划仅完成四幅,他暂时中断了向日葵的创作。

  然而,最初相敬相亲的两人,在短暂相处后,就因为性格、艺术观的不同,很快就剑拔弩张,两人的摩擦与敌对甚至出现在画布上。

  这种敌意也流露在高更创作的《正在画向日葵的梵高》中,梵高正在描绘他最爱的向日葵,在当时,绚烂的向日葵早已凋谢,但高更看来,在梵高臆想的世界里,它们永远盛开,不会凋零。

  梵高心无旁骛地看着眼前的花瓶,双眼斜视,嘴唇紧闭、表情呆滞,而最夸张的磨不过画中梵高前凸的下巴,就像猿猴一样。当看到这幅画作时,梵高异常生气,觉得这是对他的侮辱。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高更《正在画向日葵的凡高》布面油画 73×91cm 1888年 梵高博物馆

  两人的相处,很快就冲突不断,梵高的固执让高更忍无可忍,他日渐恶化的精神状态,也让他感到害怕。两人的关系最终恶化成悲剧性的一幕:在两人争吵之后,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而高更则仓皇离开。

  “割耳事件”后,凡高在疗养院住了一个多月,当他回到黄房子时,看见一封高更的信,他想让梵高把以前挂在他房间的那幅《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送给他。

  梵高开始重新回到这个主题,拿起画笔,再次创作他喜欢的向日葵。他并没有简单地复制原来的作品,而是试图将其不断改进,他在画中加入新的诠释,在画笔、颜色和构图上和原作都稍有不同,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三幅。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梵高《花瓶里的向日葵》布面油画 95×73cm 1889年1月 梵高博物馆

  在梵高这一时期完成的向日葵中,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最为人所知。实际上,梵高博物馆版本,是复制的此前完成的伦敦版本。

  两作有很多相似性:两作的构图,画中向日葵的数量、姿态。

  然而,即便是重画,梵高也不是简单地复制,在细节上做了很多调整:同样有15朵花,花的姿态也大同小异,在他的画笔下,赋予每一朵花以强烈的个性。

  色彩上,虽然新作与之前是用的调色板上同一块色彩,但是使用了不同的颜色、笔触的纹理也有差异;尽管一样是黄色为底色,画面的颜色仍旧变化很大,最终作品呈现不同的效果。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伦敦版(左)及梵高博物馆版(右)

  在画中,梵高用纯色和点、短线结合的绘画技术。去掉了向日葵轮廓线,用鲜艳、厚重的彩色小点组成画面,不仅使色彩保持鲜亮,也更好地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梵高以简练的笔法,表现出向日葵的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

  在梵高眼中,向日葵非同寻常,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也是他内心翻腾的火热感情的写照。

  梵高在信中写道: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14朵花(实际为15朵),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认为这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

  画中的向日葵像是跳动的火焰,颜色鲜艳夺目,明亮的黄色饱和度极高,有人统计,梵高博物馆的《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有38种黄,简直可以被称为“黄色的交响曲”。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局部)

  后来,梵高设想将一幅鲁林夫人的肖像《La Berceuse》和两幅向日葵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宗教里的三联画——就像被生机勃勃的花束包围的圣母玛利亚。曾经被梵高视为装饰的向日葵,带上了一种宗教的神圣感。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梵高在信中构想的具有宗教性的“三联画”

  梵高在1890年给妹妹的信中写道,他画中描绘的“几乎是对痛苦的倾诉,也象征着这朴拙的向日葵所蕴含的感恩之情”,这样的意象,带给他慰藉和亲切感。

  在梵高饱受折磨的岁月里,向日葵那迸发着强壮生命力的光彩和姿态,振奋了梵高的脆弱和心灵,抚慰了近邻奔溃的精神。

  在精神奔溃之际,梵高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他反而在逆境之中,画出最绚烂动人的向日葵。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现藏于世界5家博物馆的梵高“向日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梵高的《向日葵》都开在了哪儿
在繁花深处,遇见梵高
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是怎样画的?
治愈感满分!在湘潭也能见到“梵高的向日葵”
向日葵向月葵
向日葵(向日葵闽葵3号)
梵高的名画《鸢尾花》
向日葵(植物名称)
假期一起去看向日葵花海
画作中的春天,遇见梵高的“花园”

网址: 我心如葵——梵高“向日葵”系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019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海洋科普︱能活到2100岁的“海
下一篇: 田小艾幼儿识字启蒙花朵篇第1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