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为诗添意,诗为花增容。近日,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暨婺城区第三十一届茶花花朵展启幕。开幕式后,茶花产业高峰论坛、茶花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接连举行,特色花卉展销会、精品茶花展、婺城非遗展、茶花花朵展、国风音乐会等活动轮番登场,全方面向广大宾朋展现婺城茶花的万种风情。
业界大咖齐聚婺城话未来
这场茶花论坛干货满满
金华是著名的“中国茶花之乡”,茶花产业发达,历史悠久,文化兴盛。3月10日下午,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花开共富·茶花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全国茶花业界大咖齐聚婺城,共商茶花产业振兴大计。论坛内容丰富,既有茶花种植栽培、新品选育的相关讲座,又有茶花产业规划建构、开发应用的深度研讨,主旨鲜明,内容扎实,为推动茶花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1重塑婺城茶花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金华作为浙江传统农业大市,具有经济作物和花卉种植的传统,发展茶花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自2006年后,随着花卉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发展,茶花原产地优势被打破,花卉产业内卷逐步加剧,经营效益下降趋势明显。”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教授、首尔科学院大学客座教授刘强围绕金华茶花产业规划建构的战略路径作主题演讲。他认为,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必须对婺城茶花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重塑。
婺城茶花产业起步于1997年,当时主要集中在竹马乡,以家庭种植为主,产业规模较小。2003年—2006年是婺城茶花产业快速发展期,2003年国际山茶物种园落地婺城,第十六届国际茶花大会在金华召开,进一步把茶花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2006年,全区华东茶花种植面积最大时达8000亩,亩均效益约1万元,致富带动效益明显。而如今,婺城传统茶花种植规模下降,带动致富能力减弱,重塑婺城茶花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我建议,可以高价值目标消费群为依托,聚焦婚庆礼仪、城市景观花卉、海外出口等,提升花卉终端市场的规模和销量,形成布局完善、渗透度高的花卉终端销售体系。”刘强说,此外还应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拓展花卉产品线,引进和开发新的花卉品种,形成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并以科技为支撑,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开发花卉新品种,形成产品竞争的差异化优势。同时也要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等方式,提升花卉产业的整体实力,带动婺城茶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听完刘强教授的生动演讲,婺城区侨联副主席、山山家食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深有体会。“茶花的作用在大众的认知中主要以观赏为主,受地域、花期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受限。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能通过深加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云南有鲜花饼、河南有牡丹饼,金华也可以有茶花饼。”王平建议,可以挖掘可食用的茶花品种,将其提炼加工做成食品原材料,一方面可以拓展茶花产业,另一方面也能引导种植户定向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记者张红星)
2加强新品培育与保护,助力产业持续繁荣
“国内外共有2万6千多个茶花品种,主要分布在14个国家,中国位列第三……”论坛上,中国林业科学院亚林所研究员李纪元作“茶花新品种培育与轻基质栽培标准化”主题演讲,从全球茶花品种现状、茶花新品种培育认定,到茶花轻基质栽培、目前存在问题及建议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破解茶花新品种培育难题的可行之路。
其实多年来,婺城区一直大力推进茶花新品种选育,特别是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了全世界收集山茶物种最多的国际山茶物种园,茶花品种达1500余个,占世界山茶物种数量的80%,是第一个致力于收集、保存、栽培、驯化、育种、利用和科普宣传山茶属植物种原种的公园式专类园,成为金华万亩茶花基地的龙头,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又一休闲景点。
茶花新品种培育是茶花行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动力,茶花新品种保护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新品种保护的目的是发展,是通过维护育种者权益来保护他们开发新品种的积极性,只有利益得到保护,才有积极性和财力投入育种研发,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品种涌现,产业发展才能得以良性循环。”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副会长、广州棕科园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强民说。
“目前,我国新品种推广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我司在新品种保护与推广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例如成立业内首个新品种保护联盟,打造新品种供需平合,积板宣传新品种保护与有序开发新思维……”赵强民深耕茶花行业数十年,在论坛上,他从自身经验出发,围绕“棕榈四季茶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推广”作了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之余,赵强民也对婺城茶花产业的发展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既要筛选最适宜本土产业化发展的品种,成为全国茶花市场需求的主要供应源头之一,也要保持品种多样性的优势,成为茶花玩家的乐园,同时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上多下功夫,并持续开发衍生产品,才能实现茶花产业的不断壮大和茶花文化的持续繁荣。
3不断延伸园林绿化应用,让茶花文化开遍婺城大地
“丰富的茶花资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园林绿化景观和多种多样的茶花文化产品,为发展城乡园林绿化和丰富人们文化艺术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论坛上,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会长施德法以“一城花木满城景——专论茶花及其他花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为题发表演讲,提到茶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建议进一步推进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实现大地景观化、城乡园林化。
近年来,婺城区把办好茶花节、发展好茶花产业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连续举办十四届茶花节,茶花产业不断壮大、茶花文化持续繁荣、茶花品牌日益打响,已成为世界名贵茶花、中国山茶种苗最大的种植基地和销售基地。为进一步扩大茶花影响力,提升茶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婺城区接连打造了中国花卉苗木产业智慧博览园、金华茶花精品园等项目,对普及茶花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婺城茶花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施德法认为首先要改变花农们传统的种植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强茶花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实现茶花种植现代化、规模化以及销售、售后服务一体化,以精细化管理推进茶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施德法还从“乡村振兴”与“乡村园林”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要加快乡村园林建设,通过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乡愁、乡韵、乡魂”三乡交合、“花园、果园、菜园”三园结合,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听完施德法带来的精彩演讲,婺城区侨企负责人、浙江金大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缪雪荣频频点头。“茶花产业的长足发展,不应只停留在茶花种植户以及研究人员身上,而是应该形成全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市民对茶花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缪雪荣建议将茶花公园进行翻修,园林设计上可融入更多的茶花元素,园内茶花可采用捐赠形式并在树上挂牌,让市民实现观赏的同时,也将茶花文化更好地向全市市民和各地游客进行输出。
婺城民间文艺家
唱响《山茶花之恋》
三月的春风拂面,青春的思绪翩翩,化作茶花园里的歌声一片,引来一众赏花游客频频围观。日前,在婺城区竹马乡的茶花园里,由婺城民间文艺家施筱龙、南蛮玉、张昌尧、范建通、李琦、方洪武等自主创作的《山茶花之恋》MV正在紧张拍摄中。这一阵清新的原创音乐风也成了这场茶花盛会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风吹送,茶花吐蕊,满城花开锦衣香。柳眉新绿,桃腮初红,燕子风筝满天飞。看见山茶,想起金华,我的姑娘在何方?”质朴的男声轻启,细数着春到金华,燕子翩翩起舞绕山茶。这似曾相识的画面牵引着思绪回到青葱岁月:“骑着单车,穿过记忆,通济桥头看星星。啊,美丽的山茶,少年的花。我的姑娘,在小鸟的歌声中,迷路了,迷路了……”
紧跟着,清亮的女声对唱:“尖峰山下,小院读书,雨后清晨采松菇。花圃温暖,群芳孕蕾,无酒已有三分醉。看见山茶,想起金华,欢声笑语似露珠。翻阅旧字,翻新花颜,几回梦里回江南。啊,美丽的山茶,多情的花。我的少年,在蝴蝶的梦中,醒来了,醒来了……”山水为依,山茶为媒,这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响。少女迷路了,少年醒来了,却无奈错过了。
这首饱含情意的山茶花主题青春恋歌由婺城民间文艺家施筱龙发起制作,婺城诗人南蛮玉作词,新金华人张昌尧作曲,婺城乡土歌手范建通及青年音乐人李琦演唱,寄托了他们对山茶花之城金华的脉脉深情。
“茶花是我们金华的市花,金华人是在山茶花丛里长大的。山茶花就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眷恋,它是我们心中的一朵花、一片云、一个声音,又或许是一个人。我们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创作了这首《山茶花之恋》,就是想把金华人的山茶花之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们也想通过这首歌,宣传金华市花山茶花,向这个茶花绽放的春天献礼。”施筱龙说。
谈及《山茶花之恋》的歌词创作,诗人南蛮玉介绍,这首歌寄寓了对茶花之城的深爱和对青春年华的怀念,她以情歌的形式书写茶花,让茶花之美有了人间之情,歌中的花就是人,人就是花。南蛮玉从事过多年文旅宣传工作,她说,非常愿意为打造山茶花文化IP尽绵薄之力,祝愿婺城的美名能通过山茶花传播得更远。“拿到这首词,我看了第一遍,就感到这是一首有动感、有情调、有内涵的抒情歌曲。歌词画面感非常强,有景有人有情感。诗意的语言蕴藏了天然的节奏和旋律,让我如遇见山茶花、遇见初恋一般怦然心动,作曲也随之一气呵成。”张昌尧说。在这首歌的编曲过程中,张昌尧使用了八六拍的节奏,让歌曲在动感中抒发情感,设计了男女对唱的形式来表达美丽的金华、幸福的人们和阳光下的心情。
歌曲初次录制合成后,两位演唱者都倍感兴奋,《山茶花之恋》曲调优美,歌词于款款诉说中牵动着他们的心弦。
范建通介绍,这首歌让他回忆起青春时的各种画面。他曾在婺州公园赏茶花,通济桥头纳凉,约三五好友骑着单车一起去爬尖峰山。29岁离开金华后,他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偶遇山茶,总能唤起他对故乡金华的思念。2021年,范建通游子还乡,这份对山茶花的爱恋愈发深刻而具体。这份浸润于心间的复杂情感被他融入到《山茶花之恋》的演唱中。
李琦则以其专业的演唱、细腻的情感体验诠释了她对《山茶花之恋》的理解。“演唱中,我仿佛看到一对亲密的恋人在茶花盛开的季节,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山茶花是他们青春最美好的见证,却也是他们心头最遗憾的一粒朱砂,甜蜜又惆怅。”李琦说。
谈到《山茶花之恋》MV的摄制,青年摄影师方洪武说,“我们特意选择了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中国茶花文化园、通济桥等有地标性的外景,按微电影的摄制手法,以山茶花和恋情为主线贯通全片,在画面中更多地呈现婺元素,力争让《山茶花之恋》MV成为一个宣传金华、宣传山茶的载体。”
(记者张苑摄影方洪武宋绍生余思洁邱兆林)
千朵万朵压枝低
婺城茶花展看点多
“音乐城市、迷茫的春天、白天鹅、红露珍、伊丽莎白织女……”“红的、粉的、白的……”这两天,特色花卉展销会和精品茶花展在市人民广场和竹马乡下张家村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位)茶花种植企业和大户共聚于此,分享种植经验,推介茶花文化,助推产业发展。现场,千姿百态的茶花争奇斗艳,市民和游客们纷纷驻足了解欣赏。
圆柱状、花瓶状的茶花造型你见过吗?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茶花种植户张涛热情地向市民介绍其树形高大而又风格独特的茶花。“这株像玉瓶形状的茶花,由24棵小红露珍茶花苗编织而成,已经培育了十多年,寓意平安富贵、家庭幸福!”从张涛处了解到,类似形状的茶花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因此市场宽广。“我种植茶花二十多年,研究这一花瓶造型的茶花已十多年,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茶花节,让金华的市民朋友了解喜欢我们四川的茶花。”
层层叠叠的花瓣、密密麻麻的花朵见证了本届茶花节展品金奖的诞生。“这颗茶花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叫伊丽莎白织女,每一朵花由八九十片花瓣组合而成,温婉的粉色搭配硕大的花盘,非常引人注意。”来自竹马乡的花农徐小华介绍道。据了解,徐小华是婺城最早一批茶花花农之一,24岁起就开始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如今,凭着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他成了公认的“嫁接能手”,其三十多亩的茶花基地内有三百多个品种,几万株茶花正迎着春风尽情绽放。“以前我们需要上门推销茶花,现在销路根本不用愁,顾客遍布全国各地。”几十年来,徐小华见证着金华茶花产业的蓬勃发展,他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了解茶花,爱上茶花。
“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手里山茶花皂,是古法纯手工制作而成,滋润皮肤,温和不刺激,不污染水源……”现场,金华市爱心女人联合会公益项目助农团队成员们正运用直播的形式线上推广茶花及衍生产品。“这些手工皂是运用古法技术扶植女性花农创富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丰富茶花产业的附加产品,更好地发挥茶花的经济效益,带动花农共同富裕。”“微光提亮”公益创投项目负责人李红梅介绍道。
衣袂扬,春花展。现场,一群身穿汉服的茶花爱好者穿梭在花丛中间,好似与时光来了一场碰撞,格外吸睛。“大家好,这里是金华市第十四届茶花节暨婺城区第三十一届茶花花朵展,现场有几百种茶花……”这群茶花爱好者们正通过直播推介茶花,向观众介绍金华茶花的文化、发展历程以及特色,吸引了近千名观众收看。“在很多年轻人的印象中,茶花一般是大红色,其实我们的茶花早已更新换代,品种颜色造型丰富多彩。”汉服爱好者罗枝枝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茶花文化,传承茶花文化,为茶花产业注入年轻的活力。
(记者彭丽莎部分摄影黄诗媛)
茶花朵朵开非遗引客来
3月10日,走进竹马乡下张家村,百余棵山茶争奇斗艳,吐露着春天的气息,熙熙攘攘的人群探寻着各处的热闹。玳玳膏、婺绣、桂花糕、乌饭、糖画、传统编织等婺城非遗美食、技艺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婺绣非遗传承人吴方希蔓带着精美的茶花刺绣、手工编织花束前来,热情地向游人介绍着婺绣的历史与技法,令人大饱眼福;在婺城传统编织技艺传承人王珺那儿,则满是可爱灵巧的兔子灯笼,现场,她还手工编织手提篮,动作娴熟、成型美观,不少游客前来询问购买。
在另一边,下张家村村民高文秀正售卖着自己制作的纸杯蛋糕、饮品。“我从前一天下午六点钟就开始准备了,一直做到了凌晨四点,就想着今天天气炎热,给大家降降温、解解馋。”
一场茶花盛会,邂逅非遗魅力。“将茶花节和婺城非遗展结合起来,既展现了茶花的独特魅力,又能让非遗文化走进大家的视野,相得益彰,这是本次茶花节的一大特色。”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钱瑞华说道。(记者范卓峥摄影周金权张晓君)
责任编辑:施川
相关知识
花满婺城 邂逅一场茶花盛宴
婺城茶花经济持续“盛开”
婺城竹马乡绽放“花经济”
婺城“花二代”枝头寻商机
婺城花卉“牵手”农村电商
婺里山茶竞芬芳 茶花文化永流长
婺城花卉出口散记
花朝节,赴一场满园春色的春日宴
推门见绿,花满婺城!中国花卉苗木产业智慧博览园一期开园
成都世园会,为何不只是一场园艺盛会?
网址: 茶花绽放,到婺城赴一场“春日盛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19832.html
上一篇: 打造全国最大的华东山茶花基地 |
下一篇: 婺城竹马乡绽放“花经济” 种植超 |